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诱导内毒素释放的实验性研究

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诱导内毒素释放的实验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在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时间下诱导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 GNB)释放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情况,探讨LPS释放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细菌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目前临床上GNB感染中常见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umannii),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crazone and Sulbactam, CPZ/SBT)、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VFX)、阿米卡星(Amikacin, AMK)作为研究对象。3种抗菌药物以0.5MIC、2MIC、5MIC和20MIC浓度分别作用于两种细菌后,于0h、2h、4h、6h、8h取1ml培养液过滤,用动态浊度法(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 Test, TAL Test)检测滤液中LPS水平,同时设不含药物的对照管及不含细菌和药物的空白管。采集0.5MIC各抗菌药物培养不同时间的培养液,离心取沉淀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0.5MIC各抗菌药物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8h的菌体形态变化。结果:1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对细菌产生LPS的影响当3种抗菌药物以0.5MIC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时,LPS释放量为:LVFX>CPZ/SBT>AMK;以2MIC、5MIC和20MIC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时,LPS的释放量为:CPZ/SBT>LVFX>AMK。当3种抗菌药物以0.5MIC、2MIC、5MIC和20MIC作用于大肠杆菌时,LPS的释放量为:CPZ/SBT>LVFX>AMK。2不同浓度抗菌药物对细菌产生LPS的影响不同浓度CPZ/SBT和LVFX作用于两种细菌时,在0.5MIC诱导细菌释放LPS较多,5MIC和20MIC释放LPS均较少。不同浓度AMK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时,在0.5MIC诱导细菌释放中等量LPS;不同浓度AMK作用于大肠杆菌时,诱导细菌LPS释放量均较少。3不同时间抗菌药物对细菌产生LPS的影响随着抗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诱导细菌释放LPS也逐渐增加。4不同菌种对细菌产生LPS的影响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菌自发释放LPS的量逐渐增加,在2h后各时相点大肠杆菌的LPS水平均高于鲍曼不动杆菌,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菌药物组:3种抗菌药物以各浓度作用于两种细菌,LPS释放情况各不相同。5 0.5MIC抗菌药物作用后细菌形态学变化鲍曼不动杆菌:CPZ/SBT组光镜下6h时形态变化不明显,扫描电镜下8h时可见菌体拉长,扭曲,中间有凹陷;LVFX组光镜下6h时可见细菌明显丝状化;AMK组无论是光镜还是扫描电镜均未观察到菌体形态变化。大肠杆菌:CPZ/SBT组和LVFX组光镜下2h时均能观察到细菌菌体丝状化改变,AMK组在2h时大部分细菌菌体裂解成碎片。结论:1 CPZ/SBT、LVFX和AMK 3种抗菌药物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CPZ/SBT和LVFX比AMK诱导时释放的LPS多,因此临床抗感染治疗时应在考虑抗菌效应的同时尽量选择诱导细菌释放LPS较少的抗菌药物。2 CPZ/SBT、LVFX和AMK 3种抗菌药物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诱导细菌释放不同水平的LPS,其诱导力与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不同菌种等因素有关。3 CPZ/SBT、LVFX和AMK 3种抗菌药物作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导致细菌不同形态学改变,可能是其诱导细菌释放不同水平LPS的重要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菌药物诱导内毒素释放作用及内毒素检测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诱导内毒素释放的实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