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O2强化混凝去除水中FA的应用研究

纳米SiO2强化混凝去除水中FA的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三种不同温度(常、高、低温)下,纳米SiO2强化两种不同混凝剂(Al2(SO4)3·18H2O和FeCl3·6H2O)混凝去除水中富里酸(FA)的混凝特性,去除水中FA和浊度效果及其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对硫酸铝而言,混凝剂投加量是影响水中FA和浊度去除的主要因素,随着硫酸铝投量的增加,F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趋好,但有一限度(30mg/L),超过这一值,FA的去除率变化微小。对氯化铁而言,它能在较小的投量(5mg/L)时,就有较好的FA去除效果(70%左右)和很好的浊度去除效果(剩余浊度为2.2NTU左右),此后,随着投量的增加,FA的去除率变化很小,而浊度变化发生逆转,剩余浊度值增大。氯化铁去除FA及浊度的效果优于硫酸铝,但达不到硫酸铝的最好FA去除效果(90%左右)。 氯化铁混凝形成的最终絮体较硫酸铝的细密。 在pH=4时,混凝剂去除水中FA主要以压缩双电层机理作用;在pH=6时,主要是吸附、络合电中和以及沉淀网捕共同作用;在pH=9时,主要是沉淀网捕作用。 投加适量的SiO2能很好地改善絮体的凝结速度、凝结后絮体的大小以及沉降性能,使快搅后形成的小絮体在慢搅阶段能较快的凝结成粗大絮体,在沉淀阶段能以较快速度沉降,使溶液变得清亮,沉降后,絮体在杯底中心成堆。 对硫酸铝,在pH=4时,高温下达到较好FA去除效果所需的混凝剂剂量较小。相比而言,氯化铁在低温下,能用很小的投量就达到比硫酸铝好的多的FA和浊度去除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中有机物污染现状
  • 1.1.2 水中天然有机物
  • 1.1.3 消毒副产物
  • 1.2 纳米材料概述
  • 1.2.1 纳米材料的发展
  • 1.2.2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混凝机理及强化混凝处理技术
  • 2.1 混凝研究概述
  • 2.2 混凝机理
  • 2.2.1 胶体的性质
  • 2.2.2 胶粒与混凝剂水解产物之间的作用
  • 2.3 絮凝动力学
  • 2.3.1 异向絮凝
  • 2.3.2 同向絮凝
  • 2.3.3 差降絮凝
  • 2.4 常用混凝剂研究进展
  • 2.4.1 无机混凝剂
  • 2.4.2 有机混凝剂
  • 2.5 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 2.5.1 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2.5.2 基于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方法
  • 第3章 实验材料、装置和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仪器和装置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分析仪器
  • 3.2.3 实验装置
  • 3.3 实验方法
  • 3.3.1 混凝实验
  • 3.3.2 分析方法
  • 2强化铝盐混凝去除FA的实验研究'>第4章 纳米SiO2强化铝盐混凝去除FA的实验研究
  • 4.1 常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4.1.1 FA的去除
  • 4.1.2 浊度的去除
  • 4.1.3 Zeta电位的变化
  • 4.1.4 絮体的形成
  • 4.1.5 出水pH值的变化
  • 4.2 高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4.2.1 FA的去除
  • 4.2.2 浊度的去除
  • 4.2.3 Zeta电位的变化
  • 4.2.4 絮体的形成
  • 4.2.5 出水pH值的变化
  • 4.3 低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4.3.1 FA的去除
  • 4.3.2 浊度的去除
  • 4.3.3 Zeta电位的变化
  • 4.3.4 出水pH值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2强化铁盐混凝去除FA的实验研究'>第5章 纳米SiO2强化铁盐混凝去除FA的实验研究
  • 5.1 常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1 FA的去除
  • 5.1.2 浊度的去除
  • 5.1.3 Zeta电位的变化
  • 5.1.4 絮体的形成
  • 5.1.5 出水pH值的变化
  • 5.2 高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1 FA的去除
  • 5.2.2 浊度的去除
  • 5.2.3 Zeta电位的变化
  • 5.2.4 出水pH值的变化
  • 5.3 低温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1 FA的去除
  • 5.3.2 浊度的去除
  • 5.3.3 Zeta电位的变化
  • 5.3.4 出水pH值的变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看此时此地的青年,如何应对我们的本土现实——FA青年建筑师奖观察与思考[J]. 建筑实践 2019(07)
    • [2].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设计趋势简析——以FA青年建筑师奖入围建筑师及作品为例[J]. 建筑创作 2019(01)
    • [3].黑质FA值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02)
    • [4].高精度FA针摆传动尺寸链分析与研究[J].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5(04)
    • [5].脑白质疏松症脑桥臂FA值的特点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1(07)
    • [6].配电自动化分布式FA联动测试系统的研究[J]. 电测与仪表 2013(11)
    • [7].FA系列梳棉机整机质量检验规程的编制[J]. 山东纺织科技 2008(05)
    • [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后FA方案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05)
    • [9].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估健康成人髌软骨FA值变化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02)
    • [10].兔坐骨神经挤压伤后FA值与神经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放射学实践 2013(04)
    • [11].基于1ED020I12-FA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电路[J]. 微特电机 2013(09)
    • [12].FA方案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治疗阶段疗效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08(24)
    • [13].FA值在脑白质病与正常白质的对照与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 2013(02)
    • [14].F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8)
    • [15].早期帕金森病黑质致密部FA值量化研究[J]. 放射学实践 2014(04)
    • [16].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后运动功能与FA比值的相关性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1)
    • [17].锥体束行程上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大脑脚面积及FA值变化特点[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06)
    • [18].游离氨(FA)协同曝气时间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7(07)
    • [19].游离氨(FA)耦合曝气时间对硝化菌活性的抑制影响[J]. 环境科学 2016(03)
    • [20].三菱FA集成网络的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9(04)
    • [21].血浆Hcy、Fa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17)
    • [22].血浆FA、ET-1、Hcy、VEGF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27)
    • [23].基于2ED020I12-FA隔离芯片的IGBT驱动电路研究与设计[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4].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MK值、FA值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价值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 2016(05)
    • [25].控制DO及FA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系统稳定性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12)
    • [26].以FA与FNA为控制因子的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J]. 环境科学 2009(03)
    • [27].配电自动化系统FA功能测试与探讨[J]. 科技风 2016(23)
    • [28].改进FA算法的配电网概率潮流多目标无功优化[J]. 电子设计工程 2020(10)
    • [29].超声检测颈动脉表现特征及血LDH、FA、IL-6水平变化在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中的价值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30].高精度FA针摆传动的动力学仿真[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4(03)

    标签:;  ;  ;  ;  

    纳米SiO2强化混凝去除水中FA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