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帮助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网络空间中帮助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论文摘要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加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空间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呈愈演愈烈之势,并对传统的刑法理论和现有的刑事立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这其中尤以网络帮助行为对传统共犯理论的影响至为严重。网络帮助行为作为现实空间中帮助行为的网络化,当然具有传统帮助行为的基本特征。但是,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无国界性、低成本性、便捷性等特性,网络空间中的帮助行为也具有某些与现实中的帮助行为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网络帮助行为当中,有两类行为需要特别加以研究。对于网络帮助犯罪行为来说,虽然传统的刑法理论可以得到基本适用,但却面临着“法不责众”问题的困扰;而对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来说,问题则更为全面与集中。学界对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危害、处理原则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尚未起步。因此,不仅网络帮助违法行为这一概念本身需要进行合理的界定与论述,而且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现实样态也要加以系统概括。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是否需要刑法介入则更待探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网络空间中普遍存在的网络帮助行为的入罪化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约11万字。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及其特征。第一节首先对网络的功能、特性做出简单归纳,继而对网络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宏观描述。在此基础上,第二节首先概括归纳了虚拟空间对传统的刑法理论和现有的刑事立法的冲击,然后特别指出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对于传统理论和现有立法的冲击最为明显,值得我们重视。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原因。第一节侧重于提出、探讨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与实质;第二节重在探讨网络帮助行为的分类,提出了网络帮助犯罪行为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二元划分对理论研究意义重大。第三节则主要分析了网络帮助行为产生的原因,指出网络帮助行为的泛滥与诸多因素有关联。第三章的研究重点在于网络帮助犯罪行为。首先在第一节提出了网络帮助犯与帮助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网络帮助犯的概念及其内涵。其次在第二节具体研究了网络帮助犯的成立要件。最后在第三节详细探讨了网络帮助犯不同与传统帮助犯的最大之处在于行为主体的多众性,对这些复数主体的处罚面临着“法不责众”问题的考验。对这一问题,本节在分析法不责众问题的现实表现及客观危害的基础上,指出借鉴参考现有刑法对于聚众犯罪的处罚规定,网络空间中帮助犯罪的复数主体的处罚要从侵犯法益的性质出发,正确认定行为人的帮助行为及其帮助条件对于最终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从而划定合理处罚圈。第四章可以说是本文的核心,本章详细探讨了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入罪化问题。第一节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认定及其表现形式。在探讨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之前,有必要界定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认定条件;而为了全面认识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则有必要对网络空间中的帮助违法行为做出宏观归纳与具体描述,这些就是本节的重点所在。第二节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建议及其理论依据。本节在对行为犯罪化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从现代刑法特征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入罪必要性问题。第三节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具体考量。首先指出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在于其侵犯了网络公共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继而指出,网络帮助违法行为与网络帮助犯罪行为与传授犯罪方法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性,因而我们无法通过对现有刑事立法和传统刑法理论进行扩大化解释,将其纳入刑罚处罚的范围,修改刑法进行立法上的犯罪化处理具有现实必要性。第四节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域内外立法现状考察。在肯定了对网络帮助违法行为需要进行立法上的犯罪化的前提下,本节对于国内外有关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相关立法探索进行了研究,指出无论是对于欧盟的立法性尝试,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性摸索,抑或是我国刚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中的有关规定,我们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对其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足也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第五章作为文章的收尾,在前面几章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反思了网络空间中刑法角色的重构问题。第一节法律在建设网络秩序中的角色判断。主要讨论了现有法律体系是否适用于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否需要重新立法,并给出了审慎性的肯定意见。第二节传统刑法面对虚拟空间挑战的自我跟进。本节在正面虚拟空间对现有刑事立法和传统刑法理论的冲击基础上,指出传统刑法在虚拟空间中虽然面临着巨大冲击,但普遍适用的基础地位不可撼动,只是需要根据网络实情,从司法解释及完善立法等角度进行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第三节网络帮助行为的刑事法思索。在重新反思我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有关网络帮助行为立法性探索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立法建议,从而为本文划上体系完整的句号。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及其特征
  • 第一节 网络的特性、功能及其负面效应
  • 一、网络的特性及功能
  • 二、网络的负面效应
  • 第二节 网络空间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
  • 一、虚拟空间对现有刑法及传统刑法理论之冲击
  • 二、传统共犯行为的网络变异:网络中的共同违法犯罪行为
  • 第二章 网络帮助行为及其客观类型
  • 第一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
  • 一、网络帮助行为的概念
  • 二、网络帮助行为的性质界定
  • 第二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种类划分
  • 一、网络帮助行为种类之多样性
  • 二、本文的关注角度:网络帮助犯罪行为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二元划分
  • 第三节 网络帮助行为产生之原因
  • 一、网络亚文化的影响
  • 二、利益的驱动
  • 三、行为人对传统道德和法律秩序的蔑视
  • 四、社会公众的误导及被害人的消极纵容
  • 五、现有法律手段调控乏力
  • 第三章 网络帮助犯罪行为的刑法考量
  • 第一节 帮助犯与网络帮助犯
  • 一、帮助犯的概念
  • 二、网络帮助犯的概念与特征
  • 第二节 网络帮助犯的成立条件
  • 一、网络帮助犯成立的前提条件——网络实行犯的存在
  • 二、网络帮助犯成立的主观要件——帮助故意
  • 三、网络帮助犯成立的客观要件——帮助行为
  • 第三节 网络帮助犯的特殊情形
  • 一、"法不责众"问题的危害及其现实表现
  • 二、"法不责众"的刑法制衡
  • 第四章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一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认定及其表现形式
  •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内涵
  •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认定
  • 三、网络空间中帮助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二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建议及其理论依据
  •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讨论前提:行为犯罪化的若干理论问题
  •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本质属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三、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入罪必要性:基于现代刑法特征的考察
  • 第三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具体考量
  • 一、网络帮助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依据及其侵犯法益类型
  • 二、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定性:对于网络帮助违法行为能否进行司法上的犯罪化?
  • 第四节 网络帮助违法行为入罪化的域内外立法现状考察
  • 一、他山之玉:域外有关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立法及其评析
  • 二、现状观察:我国目前有关网络帮助违法行为的立法现状
  • 第五章 网络空间中刑法角色的反思与重构
  • 第一节 法律在建设网络秩序中的角色判断
  • 一、网络应否专门立法的观点对立
  • 二、网络立法的必要性
  • 三、网络立法的着力点之所在
  • 第二节 传统刑法面对虚拟空间挑战的自我跟进
  • 一、传统刑法在虚拟空间中的重新定位
  • 二、传统刑法在虚拟空间中的调整
  • 第三节 网络帮助行为的刑事法思索
  • 一、网络帮助违法行为之立法探索再反思
  • 二、网络帮助违法型犯罪行为的立法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网络空间中帮助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