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方国超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方国超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最基础实体结构,其稳定性、承载能力、变形特性都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及使用功能。因此在地基处理时,要根据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地基土体的实际特性与情况,使用相关的技术方式使其承载力、强度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要减少建筑结构出现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特征

1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1)地基处理的复杂性。我国的国土面积广泛,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各有差异,存在冻土地、盐碱地以及软土地等地质。同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如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频次,导致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复杂性。(2)地基沉降潜在性。建筑施工是一项综合相关性强的建筑工程。各施工环节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基本环节。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施工问题较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将为整个住宅工程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3)地基问题的严重性。建筑物的基础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寿命。如果在地基处理或施工等方面存在问题,将危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施工中发现基础问题时,施工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

2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

2.1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1)测量放线。控制网:为有效控制施工区域建筑基础结构施工质量,需要在原有二级测量控制网的条件下,对建筑基础进行控制网加密。标高控制:在控制桩定位点高程位置进行引导测量,进而实现全局标高测量控制。中心线控制:施工区域中心线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控制,以加密后的控制网进行引导测量。在进行土方挖掘施工前,应先对单位工程边线位置进行标注,使用机械挖掘辅助人工开挖的方式施工,挖掘至基础结构底面标高以上200mm后,进行人工找平操作,严格控制挖掘深度禁止出现超挖问题。在挖掘施工环节,针对坑底与不同标高位置,应选择后挖工艺,以此有效控制挖掘深度。(2)挖方工程。反铲挖掘机和自卸汽车是挖掘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机械。挖掘机堆放在指定区域。对于一些狭窄区域,可以采用倾倒作业来控制堆积。在开挖作业中,应围绕施工场地的各个单体工程区域设置排水沟,间隔20m设置集水井,用水泵抽水,保证坑底排水条件。(3)验槽。土方开挖施工达到设计标高后,应通知有关参建方,结合业主、设计、勘察及监理等单位现场检查沟槽。主要测试对象为土壤条件、平面位置和基准高程参数,验槽通过后封垫层混凝土。

2.2基坑支护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主要采用逆作法和排桩法。其中,排桩法是建筑基础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即通用基坑支护的一般配套设备。具体地,可以使用锚杆和悬臂等设备结构,并运用泥浆法和套管法进行地基基础施工。采用排桩法支护基坑施工时,需要采用现浇排桩孔来减少后期基础养护工作的复杂性。采用逆作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荷载对基坑的影响。但在实际施工中,基坑附近应保留足够的空间,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遵循的规则较多。因此,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率不高。

2.3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地基适用于基础处理厚度较薄,容易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若基础处理厚度太厚,受施工工艺的限制不易采用。另外,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还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情况。利用强夯法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处理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施工。(1)认真清理施工场地,为强夯法所用的机械设备顺利进场做好准备。(2)为保证起重设备正常施工,提高地表的支撑能力,应设置垫层;同时,准确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做好场地高程的测量。当起重机就位后将夯锤与准夯点位置对准,认真测量夯前锤顶标高。(3)提升重锤至预定高度,当夯锤脱钩自由下落时将吊钩放下,再次测量锤顶高程。当受坑底不平影响,夯锤倾斜,应及时整平坑底。持续进行该项操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及夯击次数,完成一个夯击作业。(4)更换夯击点,重复上述步骤,并使用推土机将填平夯击产生的夯坑,认真测量场地高程。(5)按照要求逐渐完成夯击点的夯击作业,最后更换低能量进行满夯,夯实场地表层土,并做好场地高程的测量工作,直到满足设计要求。另外,为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为提高施工效率,应使用分段施工法进行施工,即,从两端开始逐渐向中间进行施工,进一步增强地基的平整度。当放线定位工作完成后,进行加固处理时,分别从深层土开始逐渐向上进行加固,尤其当夯击处理完成后,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夯锤对薄弱环节进行夯击处理。夯击操作时,应保证每次夯击保持平衡、位置准确,并做好积水的及时排出工作。

2.4固结排水技术

通过埋在土层中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水,充分利用土层本身的渗水特性来装置一些排水设备,使得在密封膜内外产生气压差,可以在地基不受到剪切的破坏的情况下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排水加固施工可以使软土地基尽可能的满足建筑工程建筑的地基设计要求,充分利用淤泥质粉土与富含丰富水分的泥炭等土质进行及时顺畅的排水,充分发挥出加压与排水的功效,将基坑土体中是孔隙水完全排出,使得空隙的体积能够不断的减小,地基变得更为密实,从而达到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目的。

3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开挖场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安排和组织相关工艺流程的衔接,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一定的措施和预警处理方案。根据现场环境,布置相关设施,对周围水文条件和管线进行深入调查。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应检查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采购材料。

3.2施工阶段

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按施工图计算准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绑扎前要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绑扎钢筋这一步骤结束之后要保证其板面的整洁,并且模板的焊接缝处不存在漏浆现象。在对其进行浇注时应该尽量缩短搅拌地点与浇注地点的距离。使用振捣器时,要轻拔快插捣有序,不漏振,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等等。

3.3质量检查和验收阶段

首先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和材料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政策、出厂证书,并满足设计要求所要求的强度。然后检查桩位是否正确,桩身是否垂直,桩位偏差是否在图纸允许范围内。然后按有关规定进行静载试验。沉桩15天后,土壤强度将在恢复后进行测试和检查。桩缝处有无漏焊、漏焊,压入土中的相关部位有无防腐处理。最后要检查的是混凝土是否符合固定强度。

4结语

建筑施工包括许多施工环节,也涉及许多施工技术。地基处理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地基处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阶段,有必要合理、科学地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在施工中,通过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提高了地基的牢固性和密实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王晓鹏.居舍.2018(26)

[2]分析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特点及处理技术[J].李战胜,费鹏飞.居业.2016(07)

标签:;  ;  ;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方国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