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冲突的控股股东与债权人博弈问题研究

基于利益冲突的控股股东与债权人博弈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在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课题,众多学者主要对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际上,控股股东通过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以及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等侵占方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威胁到债权人的资金安全性和可回收性,形成对债权人的利益侵占,而债权人发觉自身利益受损害时,就可能提前收回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成本,下期不再借用资金等方式规避侵占,进而两者形成利益冲突。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控股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构建二者的博弈关系,并证明两者冲突存在一个博弈均衡。在此基础上,考虑我国转轨经济特征,从股权分置改革、政府干预程度、声誉机制以及监管政策等四个方面对博弈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得出债权人作为约束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外部人的重要作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政府干预程度、声誉机制以及监管政策也同样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为:1)基于博弈视角研究发现,在有效的追究监督下,控股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将最终达到均衡。2)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控股股东减少侵害债权人利益具有积极的作用。3)政府对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影响力,影响均衡结果。4)建立良好的声誉机制,将会促进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长期合作关系。5)完善的监管政策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利益动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最后给出了提高债权人的外部治理作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提高社会信任度等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制度背景
  • 2.1 相关概念
  • 2.1.1 控股股东
  • 2.1.2 债权人
  • 2.1.3 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 2.2 制度背景
  • 2.2.1 过度的政府干预
  • 2.2.2 独特的股权结构
  • 2.2.3 不力的监管政策
  • 2.2.4 较低的社会信任度
  • 第3章 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 3.1 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分析
  • 3.1.1 控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机理
  • 3.1.2 控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 3.2 博弈模型假设
  • 3.3 博弈模型构建
  • 3.3.1 控股股东基本支付函数构建
  • 3.3.2 债权人基本支付函数构建
  • 3.4 博弈模型分析
  • 第4章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博弈模型分析
  • 4.1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模型分析
  • 4.1.1 控股股东行为的变化
  • 4.1.2 博弈模型分析
  • 4.1.3 博弈模型启示
  • 4.2 基于政府干预程度的博弈模型分析
  • 4.2.1 政府干预程度下的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关系
  • 4.2.2 博弈模型分析
  • 4.2.3 博弈模型启示
  • 第5章 基于声誉机制和监管政策的博弈模型扩展及分析
  • 5.1 基于声誉机制的博弈模型扩展及分析
  • 5.1.1 博弈模型假设
  • 5.1.2 博弈模型扩展
  • 5.1.3 博弈模型启示
  • 5.2 基于监管政策的博弈模型扩展及分析
  • 5.2.1 博弈模型假设
  • 5.2.2 博弈模型扩展
  • 5.2.3 博弈模型启示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提高债权人的外部治理作用
  • 6.2.2 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 6.2.3 提高社会信任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控制权转移、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0(04)
    • [2].特别处理发挥了抑制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作用吗[J]. 生产力研究 2011(06)
    • [3].控制权转移、控股股东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4].分析师跟踪、信息披露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J]. 财会通讯 2016(03)
    • [5].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防范途径[J]. 纳税 2018(19)
    • [6].政治关联、制度环境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7].所有权、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中国控制权转移公司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13(04)
    • [8].分析师预测行为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J]. 纳税 2018(28)
    • [9].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途径[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3)
    • [10].控制性股东利益侵占、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以无限重复序贯博弈为视角[J]. 财会月刊 2017(08)
    • [11].连锁董事网络、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与融资结构关系——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 经济管理 2015(04)
    • [12].控制权转移、股权制衡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J]. 中大管理研究 2009(04)
    • [13].所有权结构、信息透明度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J]. 现代企业 2012(06)
    • [14].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来自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经验证据[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1)
    • [15].公司实际控制人侵占股东利益的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14)
    • [16].两权分离与上市公司长期回报:利益侵占还是简政释权[J]. 世界经济 2016(07)
    • [17].基于董事会特征的管理者利益侵占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36)
    • [18].股权制衡、两权特征与利益侵占——来自民营上市公司侵占型关联交易的证据[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信息不对称与高管更换[J]. 财政研究 2013(01)
    • [20].我国上市公司利益侵占方式偏好——一个基于所有权性质视角的分析[J]. 会计之友 2011(26)
    • [21].顾地科技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分析[J]. 时代金融 2017(12)
    • [22].在职消费:薪酬补偿还是利益侵占[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 [23].全流通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增发过程中的投资者利益侵占预警模型研究[J]. 浙江金融 2010(02)
    • [24].累积投票制、利益侵占与公司绩效[J]. 财贸研究 2015(01)
    • [25].分红盛宴的背后:缓解代理还是利益侵占——以新兴铸管为例[J]. 财经界(学术版) 2013(06)
    • [26].基于少数股东权益角度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9)
    • [27].大股东利益侵占与高管薪酬安排——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兰州学刊 2014(07)
    • [28].内部人控制、审计监督与管理者利益侵占[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4)
    • [29].大股东利益侵占的经济后果和制度成因[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30].基于债权治理视角的利益侵占约束博弈分析[J]. 技术经济 2013(08)

    标签:;  ;  ;  ;  

    基于利益冲突的控股股东与债权人博弈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