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膜渗吸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利用分子膜渗吸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渗吸是低渗油藏的重要采收机理,全面研究渗吸作用的方式、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低渗油藏的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分子膜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具有使用浓度低,投资少,施工工艺简单的特点,其优势在于矿场试验可以使用现有的注水井网、注水设施以及不需特别培训人员、现场实验增油明显。因此有望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改进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新技术。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的方式,对不同条件下天然岩心的自发渗吸现象以及分子膜改善渗吸提高采收率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天然岩心的自发渗吸驱油、分子膜在岩石表面的吸附、分子膜改善石英砂表面的润湿性、分子膜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子膜的自发渗吸驱油、分子膜改进水驱的效率。天然岩心的自发渗吸实验表明,多孔介质间渗吸的驱动力主要是由毛管力和油水自身重力共同影响的。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是影响渗吸过程的重要因素。分子膜改善渗吸的实验表明,分子膜剂通过其水溶液为传递介质,吸附在岩石表面,使岩石的润湿性转变为中性或弱亲水,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同时降低了原油与岩石界面间的粘附功,使得原油能够从岩石表面剥离,增加了油水流动能力,提高了渗吸程度,从而提高了采收率。分子膜改进水驱的实验表明,分子膜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降低注入压力,在不同条件下能提高采出程度在10%左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分子膜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渗吸作用的研究现状
  • 1.3.1 渗吸的方式
  • 1.3.2 渗吸研究的实验方法
  • 1.3.3 渗吸的研究进展
  • 1.4 分子膜剂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吸研究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自发渗吸现象研究
  • 2.1 自发渗吸的特征
  • 2.2 自发渗吸的一般规律
  • 2.2.1 水相的渗吸过程
  • 2.2.2 影响渗吸实验的因素
  • 2.3 自发渗吸实验研究
  • 2.3.1 实验方法和步骤
  • 2.3.2 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 2.4 自发渗吸的机理
  • 2.4.1 判别参数的确定
  • 2.4.2 判别参数的应用
  • 第3章 分子膜剂改善渗吸的物化性质
  • 3.1 分子膜剂的吸附性质研究
  • 3.1.1 实验原理
  • 3.1.2 实验条件
  • 3.1.3 分子膜浓度的测定方法
  • 3.1.4 静态吸附量的测定
  • 3.1.5 动态吸附量的测定
  • 3.1.6 分子膜剂在石英砂表面的脱附
  • 3.2 分子膜剂改善界面润湿性的研究
  • 3.2.1 Washburn 法测颗粒润湿性
  • 3.2.2 浸泡实验
  • 3.3 油—分子膜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 3.3.1 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
  • 3.3.2 实验结果分析
  • 3.4 分子膜剂对粘附功的影响
  • 第4章 分子膜剂改善下的渗吸
  • 4.1 高渗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1.1 实验材料
  • 4.1.2 高渗亲水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1.3 高渗中性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1.4 高渗亲油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2 低渗岩心在分子膜溶液中的渗吸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低渗亲水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2.3 低渗中性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2.4 低渗亲油岩心在分子膜剂溶液中的渗吸
  • 4.3 分子膜改善渗吸的机理分析
  • 第5章 分子膜剂渗吸法改进水驱的应用
  • 5.1 分子膜剂注入参数的确定
  • 5.1.1 相同浓度不同注入量的采收率变化
  • 5.1.2 相同注入量不同浓度下采收率的变化
  • 5.1.3 直接用分子膜剂驱对采收率的影响
  • 5.1.4 不同温度下分子膜对采收率的影响
  • 5.1.5 不同渗透率下分子膜剂的适应性
  • 5.1.6 不同注入速度下分子膜的驱替效果
  • 5.2 分子膜剂段塞注入实验
  • 5.3 分子膜剂渗吸法的周期注水实验
  • 5.3.1 周期注水中的渗吸过程
  • 5.3.2 分子膜渗吸在周期注水中的实验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造天然岩心的制作与性能评价[J]. 采油工程文集 2014(04)
    • [2].大庆油田砂岩人造岩心制作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0)
    • [3].黏土矿物水化膨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32)
    • [4].岩心对复配型驱油剂采油效率的影响[J]. 当代化工 2015(07)
    • [5].压汞法研究岩心孔隙结构特征[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01)
    • [6].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增注效果预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2)
    • [7].砂岩储层全岩矿物模拟岩心的制作方法研究与评价[J]. 海洋石油 2009(03)
    • [8].不同二类油层的水驱驱替特征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1)
    • [9].人造岩心的研制及渗透率影响因素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9)
    • [10].三元复合驱后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2)
    • [11].疏水缔合型交联酸稠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 油田化学 2020(03)
    • [12].国内人造岩心物理研究进展[J]. 天然气与石油 2018(01)
    • [13].三元复合驱后剩余油微观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5(02)
    • [14].贝雷岩心孔隙结构特点及其驱替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5(03)
    • [15].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孔隙结构差异及对驱油剂渗流特性的影响[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04)
    • [16].低聚季铵盐在岩心上的吸附行为分析[J]. 油田化学 2013(03)
    • [17].砂岩储层全岩矿物模拟岩心制作方法及评价[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5)
    • [18].基于太赫兹光谱的岩石形貌分析[J]. 大学物理 2019(08)
    • [19].陇东致密油藏低界面张力及高接触角助排剂的研发及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3)
    • [20].萨南东部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2)
    • [21].采油微生物激活产气实验研究及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3)
    • [22].弱胶结高渗疏松砂岩人造岩心制作新技术[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3)
    • [23].优选黏土稳定剂的室内实验研究[J]. 中外能源 2011(04)
    • [24].不同组分热载体吞吐效果对比分析实验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12)
    • [25].水驱后三元复合驱全过程的相渗曲线变化趋势[J]. 化工管理 2014(27)
    • [26].黏稳剂的室内实验优选[J]. 化工进展 2010(S1)
    • [27].耐温抗盐型高效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制及应用[J]. 断块油气田 2020(04)
    • [28].人造岩心制备技术研究[J]. 石油仪器 2008(02)
    • [29].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动及反应特性研究:从微管到多孔介质[J]. 科学通报 2008(12)
    • [30].注水中悬浮颗粒堵塞储层的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导报 2014(36)

    标签:;  ;  ;  ;  

    利用分子膜渗吸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