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李音

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李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载体夯扩桩,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最优桩距

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文献综述

李音[1](2019)在《复合载体夯扩桩在黏土持力层中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较短的施工工期、成桩质量好、利于环保、造价低等优点。为了使复合载体夯扩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明确其承载机理、荷载传递机理、承载力影响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当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桩间距不适宜时,夯扩体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侧向挤土压力将严重影响邻桩的成桩质量,造成桩身与干硬性混凝土体的脱离,此类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研究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在黏土持力层中的最优桩距,为今后复合载体夯扩桩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以某沿海城市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应用了有限元分析、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了大量工程实践规律对复合载体夯扩桩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周土叁维有限元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对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该桩的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桩端总阻力分布情况及竖向承载能力影响因素;验证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属于端承桩。针对该工程桩的桩长、桩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提出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最优夯扩体直径为800~1000mm。(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对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该桩的桩身水平位移变化规律、桩身弯矩变化规律、桩身剪力变化规律、桩周土体变形情况及水平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得出本工程复合载体夯扩桩属于弹性长桩;通过改变夯扩体直径并不能显着提高本工程桩的水平承载能力,但当复合载体夯扩桩为短桩时,增大夯扩体直径可大幅度减小桩身水平位移,显着提高水平承载能力。(4)在组合荷载作用下,对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力学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该桩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承载性状。(5)结合应力扩散理论并考虑了夯扩体的相互扰动情况,得出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周围桩的扰动影响下,夯扩体会向上向外移动。确定该工程复合载体夯扩桩最优桩距为2.4m。在此基础上,逐渐改变夯扩体直径,得出持力层为黏土时,复合载体夯扩桩最优桩距与夯扩体直径的解析关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5)

何国柱[2](2019)在《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工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对复合载体进行一些讲解,讲一下它的需要条件和受力的原理,并且对这些载体的设计的原理进行思考和研究,对实际的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深入总结。(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2期)

罗俊[3](2018)在《复合载体夯扩桩的高应变法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载体夯扩桩独特的成桩原理使得桩土阻力发挥与常规混凝土桩有所区别,造成了该桩型的高应变法试验在信号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难度的提升。从夯扩桩成桩承载原理、信号采集分析及工程实例应用3个方面研究了高应变法的适用性,在定量分析与评价夯扩桩施工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马婷婷[4](2017)在《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试验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基础的形式发展越来越多样化,相对于传统基础的施工,复合载体夯扩桩不论是在技术还是成本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文章对某工程实体中采用的复合载体夯扩桩单桩静载荷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并建立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为优化选型,建议设计桩长不超过10m,若设计长桩,桩侧摩阻力需折减计算入承载力设计值中,载体直径设计在1m左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李永祥[5](2017)在《浅谈载体桩(复合载体夯扩桩)的质量监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载体桩原名复合载体夯扩桩,由于其具有技术可靠、工艺科学、施工安全、承载力高、施工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近年来被全国各地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广泛运用。甘肃蓝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的西部铜材铜电解及铜杆加工项目的桩基工程也采用了该技术,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在进行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施工过程中,其工程的质量控制流程还存在着缺乏规范性、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本论述就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控制情况与大家一同探讨。(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7年04期)

陈福民[6](2017)在《复合载体夯扩桩工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深基础桩型,它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加固桩端土体形成扩大头,以降低竖向应力来实现的。该技术具有单桩竖向承载力高,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控制,节约工程造价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盛伟[7](2017)在《浅谈复合载体夯扩桩在箱梁预制场制、存梁台座基础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复合载体夯扩桩在箱梁预制场制、存梁台座基础中的主要施工工艺、检测过程的全面阐述,汲取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制、存梁台座基础施工的经验,通过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施工过程的经验体会及复合载体夯扩桩应用的优越性,为以后铁路箱梁预制场制、存梁台座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7年04期)

付新照,崔昊,张厚琦[8](2016)在《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力及沉降计算理论,针对具体工程实例中的桩基检测试验对该桩型的承载及沉降特性进行分析,认为桩端载体的存在使得相同条件下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承载力提高了50%~200%,且桩端土体的不同对该桩型的沉降影响很大。之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桩的承载力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在桩长较短的情况下可以将侧摩阻力作为承载力设计的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6年15期)

张威巍[9](2016)在《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南水北调中线磁县段工程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复合载体夯扩桩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水利工程在实施方面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实现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本文以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南水北调中线磁县段工程中的应用为例,对这一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水利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6年06期)

蒋平[10](2016)在《地基加固中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地基加固中的成功应用,通过低应变法检测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桩身及桩间土的质量进行检测,确认达到了地基加固的预期效果,且工效高投资少,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些有益经验,可供同行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4-27)

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是对复合载体进行一些讲解,讲一下它的需要条件和受力的原理,并且对这些载体的设计的原理进行思考和研究,对实际的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深入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参考文献

[1].李音.复合载体夯扩桩在黏土持力层中的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2].何国柱.复合载体夯扩桩施工工艺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3].罗俊.复合载体夯扩桩的高应变法应用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

[4].马婷婷.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试验与数值模拟[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

[5].李永祥.浅谈载体桩(复合载体夯扩桩)的质量监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7

[6].陈福民.复合载体夯扩桩工程实践[J].露天采矿技术.2017

[7].盛伟.浅谈复合载体夯扩桩在箱梁预制场制、存梁台座基础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

[8].付新照,崔昊,张厚琦.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性状分析[J].河南科技.2016

[9].张威巍.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南水北调中线磁县段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四川水泥.2016

[10].蒋平.地基加固中复合载体夯扩桩的应用研究[C].2016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  ;  

复合载体夯扩桩论文-李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