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乙酯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探讨

亚硝酸乙酯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亚硝酸乙酯(Ethyl nitrite/O-nitrosoethanol,EN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有机物,也是有机化学工艺中常见的中间产物。尽管人们对它的认识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其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却极少报道。ENO作为一个古老的有机化合物,它引起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注意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有着极大的关联。 1992年Kinsellla等首次报道吸入NO(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此后iNO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提示了iNO在治疗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损伤的中的良好疗效,这些研究同时也发现了iNO的诸多副作用,其中犹为突出的两个毒副作用是:1、NO易与氧及超氧阴离子(O2/O2-)反应形成有害的氮氧化合物(NOx),后者可通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作用等氧化途径使蛋白硝基化及造成氧化应激损害等;2、NO吸入的中止常引起肺动脉高压的“返跳”(rebound)现象。 与吸入NO不同的是,内源性NO产生后,除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直接调节血管扩张外,另有部分可共价结合硫醇如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血红蛋白等,发生亚硝化反应以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SNOs)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人体内SNOs主要包括亚硝酰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亚硝酞基半肤氨酸(S一nitrosoeysteine,CsNO)及亚硝酞基血红蛋白(s一nitrosohemoglobin,SNO一Hb)等。sNOs的形成,既避免T NO与02/02‘的结合,又可随血循环氧饱和度的高低及组织中O:梯度变化来调节NO水平从而发挥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 为了模拟内源性NO的特性,Duke大学的Stamler教授领导的小组筛选出了ENO这种有机物。由于ENO的沸点低(17℃)常温下能气化,因此其可作为一种候选气体用作吸入研究。ENO的基本特性是在O:存在下不易降解(在100%O:中稳定)、能与谷肤甘肤反应生成GSNO、不易对血红蛋白氧化及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对于ENO的初步研究发现,腹腔境手术过程中用ENO混合COZ吹入腹腔,可显著减轻手术过程中腹腔脏器血流的减少,显示了ENO可选择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而用E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也显示了其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及改善氧合的作用,与传统的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相比,它无明显的“返跳”现象及毒性产物(如NO、)产生。这些初步研究成果提示ENO将可能成为继NO’后吸入治疗的新的研究方向。 由于ENO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动物或临床实验中,其应用的适宜剂量及毒性作用均无明确报道,所以本课题拟用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ENO对V7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以了解ENO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研究增加/消耗还原型谷肤甘肤(GSH)对ENO细胞毒性的影响及ENO对细胞凋亡影响来探讨ENO产生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实验中ENO应用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毒性提供思路。第一部分亚稍酸乙醋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不用作用时间ENO对V7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探讨ENO可能存在的细胞毒性作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法:l、ENO的合成、提纯和纯度测定: 合成:常温下,浓硫酸缓慢滴定亚硝酸钠、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产生气体 经冷凝后收集。 提纯:制得的液体状态ENO室温下经反复气化冷凝而纯化。 纯度测定:气相色谱法。2、细胞培养:常规细胞培养。3、MTT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ENO对V7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重复3次)。 研究6个ENO浓度0、0.0001%、0.0005%、0.0025%、0.0125%、0.0625%作用4h、sh、12h、24h对V79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以该组生存率为100%。4、乳酸脱氢酶法进一步确定0.0125%ENO作用4h的毒性作用。 设空白对照组:单加培养基作用4h; 对照组:加含l%乙醇的培养基作用4h; ENO组:加含0.0125%的ENO处理4h。结果:I、ENO测定结果:ENO+乙醇99.7337%。2、MTT结果: (1)、不同浓度ENO对细胞生存率影响 作用4h时,0.0125%和0.0625%组与0浓度组比较生存率均显著下降(P<0.01),0.0625%组较0.0125%组生存率更进一步下降(p<0.01);作用sh、12h和24h时,0.0025%、0.0125%和0.0625%组较0浓度组生存率均显著下降 (P<0 .01),该三组间随浓度增加生存率逐渐下降(P均<0.01)。 (2)、不同时间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O、0.0001%和0.0005%组,24h内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0.0025%组,sh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存率较4h显著下降(P<0.05),12h和sh无显著差异,24h较12h生存率更 进一步下降(P<0.01);0.0125%组,8h生存率较4h显著下降(P<0 .01),12h 和8h无显著差异,24h较12h生存率更进一步下降(P<0 .01);0.0625%组8h 较4h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12h较sh生存率更进一步下降(P<0.01),24h 和12h无显著差异。 3、LDH结果:0.0125%ENO作用4h后培养上清LDH显著增高(P<0.05)。 结论: 1、成功合成并提纯ENO。 2、ENO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其毒性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一 次性给予0.0125%的E

论文目录

  • 一.缩略词
  • 二.中文摘要
  • 三.英文摘要
  • 四.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五.综述
  • 亚硝基硫醇研究进展
  • 六.附录: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一氧化氮吸入和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胎粪吸入肺损伤后肺组织纤维化指标的观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3):604—606
  • 七.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8(01)
    • [2].白藜芦醇对人黑素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11)
    • [3].α-突触核蛋白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所致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细胞毒性作用[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04)
    • [5].铅对肾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07)
    • [6].艾叶燃烟自由基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10)
    • [7].辅酶Q_(10)能有效抑制鱼藤酮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8].细胞浆中PrP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J]. 病毒学报 2008(04)
    • [9].IL-12对胃腺癌细胞BGC-823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英文)[J].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4(08)
    • [10].短肽修饰的甲氨蝶呤的制备及细胞毒性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01)
    • [11].锌和锰拮抗二氧化硅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03)
    • [12].百里醌通过磷酸化p38MAPK途径介导NSCLC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11)
    • [13].冬季保健防“三害”[J]. 中华养生保健 2009(01)
    • [14].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HK-2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J]. 中南药学 2011(06)
    • [15].纳米银颗粒的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初探[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05)
    • [16].PCB153对INS-1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01)
    • [17].青蒿素通过Nrf2/HO-1通路改善Aβ_(1-42)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07)
    • [18].五味子甲素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13(01)
    • [19].曲酸对Vero及CHO-K1细胞毒性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11)
    • [20].纳米硫化镉量子点细胞毒性作用机制[J]. 生态毒理学报 2009(04)
    • [21].膀胱癌瘤内CD4+T细胞介导抗肿瘤细胞毒性作用[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7)
    • [22].己烯雌酚对体外培养仓鼠生精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10(05)
    • [23].尼古丁对L-929细胞毒性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10)
    • [24].硒锰对二氧化硅致巨噬细胞某些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 2008(01)
    • [25].双亚苄基哌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舌癌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0(01)
    • [26].TNF-α与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04)
    • [27].生物导向药物TGFα-SAP的联结与生物学鉴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
    • [28].大排档三种“高危”食品[J]. 伴侣 2011(09)
    • [29].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表观遗传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 [30].纳米SiO_2致内皮细胞毒性作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J]. 江苏预防医学 2016(06)

    标签:;  ;  ;  ;  

    亚硝酸乙酯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