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

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题目: 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杨庆育

导师: 冉光和

关键词: 企业债券,理论框架,发展预测,管理制度

文献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是关于企业债券融资理论和运用以及债券市场发展的研究。通过比较系统地探讨企业债券融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债券融资的理论框架,比较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债券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刻地剖析了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基础及所面临的环境,对闲置资金和社会资金总量、企业直接融资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发展作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预测。运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研究了促进我国企业债券走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轨道所需要的制度体系和战略构想。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企业债券融资理论框架有着丰富的值得研究的内涵 企业债券是有价证券,是资金的代表,发行债券就是集中资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进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企业债券具有作为一般金融工具特征和个性特征,个性特征表现为债券持有人对发债企业的收益和资产具有追偿权,债券具有契约和等级的概念。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当前的实践模式体现为,当企业具备了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条件后,还必须经行政机关审批同意才能进入债券融资的正常序列。企业债券融资的价值集中体现在资本扩张价值、财务杠杆价值和改善资本结构上。企业债券的发展理论模型包括研究企业优化模式,只有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企业债券所需要的企业优化模式;研究市场优化模式,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高效率的债券市场以及完备的市场机制才能形成优化的市场模式;研究优化产权制度模式,只有在清晰的产权关系、多样化的产权主体、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条件下才能形成优化的产权制度模式,产权交易条件下才能形成优化的产权制度模式;研究优化管理模式,包括债券管理调控模式,确定债券管理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2、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化应借鉴国外公司债券的管理经验 由于我国企业债券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初期过渡阶段,其管理的基本特征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及深入发展,使现成的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公司债券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通过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提高债券的流动性,高度重视债券投资人的形成,建立十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重视利用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防范债券的风险。与此同时,各国根据不同的国情,灵活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仅注意遵循公司债券作为金融工具的一般性规律同时还注意结合国情,充分重视运用市场手段管理公司债券,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 3、企业债券融资不规范问题对经济社会有显著的影响 企业债券融资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行为,其关系的处理直接涉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管理已经形成了自身体制的特点,但明显存在四大方面的问题,管理体制的行政色彩浓厚,企业债券融资运作虚拟化现象突出,融资规模与市场需求明显不适应,且流动性差,效率低下,中介机构的运作也不规范。这些问题从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的问题与背景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的数据及资料

第2章 企业债券融资的理论基础

2.1 资本集中理论

2.1.1 资本集中与资源配置

2.1.2 企业融资理论的内涵

2.2 资本结构理论

2.2.1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2.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3 财务杠杆理论

2.3.1 财务杠杆的基本概念

2.3.2 财务杠杆理论的定量分析

第3章 企业债券融资的理论框架

3.1 企业债券融资的内涵

3.1.1 企业债券融资的实质

3.1.2 企业债券融资的特征

3.2 企业债券融资的实践模式

3.2.1 企业债券融资的条件

3.2.2 企业债券融资的评级

3.2.3 企业债券融资的程序

3.3 企业债券要素的确认原理

3.3.1 债券的成本与面值

3.3.2 债券的利率与收益

3.3.3 债券的理论定价模型

3.4 企业债券融资的价值分析

3.4.1 资本扩张价值

3.4.2 财务杠杆价值

3.4.3 改善资本结构

3.5 企业债券融资的理论模式

3.5.1 企业优化模式

3.5.2 市场优化模式

3.5.3 产权制度优化模式

3.5.4 管理优化模式

第4章 企业债券融资的国际比较

4.1 国外企业债券融资的基本概况

4.1.1 部分发达国家公司债券融资概况及特征

4.1.2 新兴市场国家公司债券融资概况及特征

4.2 国外企业债券融资与管理的异同

4.2.1 企业债券融资与管理的共性

4.2.2 企业债券融资与管理的差异

4.3 中外企业债券发行管理的比较

4.3.1 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存在较大的差距

4.3.2 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的特征突出

4.3.3 中外企业债券管理差异的特征分析

4.4 国外公司债券融资对我国的启示

4.4.1 公司债券融资与管理的经验

4.4.2 公司债券融资与管理的教训

第5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运行状况及特征

5.5.1 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

5.1.2 企业债券融资的特征

5.2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不规范问题的诊断

5.2.1 企业债券管理体制行政化

5.2.2 企业债券融资运作虚拟化

5.2.3 投融资规模小且流动性差

5.2.4 中介运作不规范且效率低下

5.3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不规范问题的影响

5.3.1 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5.3.2 对资本金融市场的影响

5.3.3 对企业经济成长的影响

5.4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不规范问题的根源

5.4.1 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是基础性根源

5.4.2 行政干预贯穿着债券管理的全过程

5.4.3 企业融资的市场体系及机制不健全

5.4.4 产权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5.5.5 企业债券融资的运作过程极不规范

第6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趋势预测

6.1 中国闲置资金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6.1.1 我国闲置资金的规模

6.1.2 我国闲置资金的结构

6.2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结构预测

6.2.1 社会融资总量预测

6.2.2 社会融资结构预测

6.3 中国企业直接融资发展预测分析

6.3.1 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基础

6.3.2 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环境

6.3.3 企业直接融资的结构预测

第7章 企业债券融资风险分析与管理

7.1 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的分类分析

7.1.1 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风险

7.1.2 企业债券融资的信用风险

7.1.3 企业债券融资的操作风险

7.1.4 企业债券融资的特殊风险

7.2 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的传递与扩散效应

7.2.1 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的微观效应

7.2.2 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的宏观效应

7.3 国内外企业债券融资风险管理制度的评价

7.3.1 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管理的国际通行作法

7.3.2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风险防范措施的评价

7.4 加强企业债券融资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

7.4.1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7.4.2 建立发债主体分类监管制度

7.4.3 发展和规范企业债券评级机构

7.4.4 建立企业债券风险准备金制度

第8章 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制度与战略构想

8.1 完善企业债券融资的基本制度

8.1.1 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体系

8.1.2 企业债券融资的法律制度

8.1.3 企业债券融资的监管制度

8.1.4 企业债券融资的评级制度

8.1.5 企业债券融资的风险防范制度

8.2 规范企业债券融资的战略构想

8.2.1 提高企业债券品质战略

8.2.2 优化企业债券结构战略

8.2.3 企业债券市场扩容战略

8.2.4 企业债券融资全程监管战略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运用

9.2.1 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9.2.2 完善企业债券融资的运作机制

9.2.3 改造企业债券融资的中介机构

9.2.4 构建企业债券融资的市场平台

9.2.5 强化企业债券融资的有效监管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中国企业债券融资研究[D]. 蒋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 [2].灰色建模方法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童明余.重庆大学2016

标签:;  ;  ;  ;  

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