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金及酶微米图形

构建金及酶微米图形

论文摘要

第一章研究了一种SECM沉积金的新方法。它将基底(Si)的刻蚀与金属物质金的沉积相结合,使二者同时进行,制作出了与基底结合牢固的Au的微米图形。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探头上产生的H+使其附近溶液pH值降低,从而引发基底上的化学反应。在底部固定有Si基底的电解池中加入KAu(CN)2、KF、和NaNO2的混合液,然后在SECM探头上加正电位使NO2-氧化成NO3-,同时H2O释放出H+。H+累积到一定程度是探头附近溶液达到合适pH值时,引发以下反应:Si被F-氧化生成SiF62-,基底Si被刻蚀;同时Au(CN)2-被还原成Au,Au就沉积在Si基底的凹坑里。讨论了各种因素,如溶液pH、KAu(CN)2、KF、NaNO2的浓度对Au沉积的影响。用此方法制作了金的微米阵列和微米线,并用SECM收集模式表征出金阵列和微米线的SECM图像,其中每个金点的SECM图像直径为50μm,实际直径约8.3μm。金线的SECM图像宽度为53μm,实际宽度约8.9μm。第二章利用SECM“微试剂模式”构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微米图形。通过实验发现文献报道的HBrO使酶失活的方法不能用于构建有活性的酶图形,所以研究出一种使酶失活速度慢的能够用于构建具有生物活性HRP微米图案的方法,即利用SECM探头上产生的OH-使固定在基底上的HRP局部位置失活,从而构建失活的和保持生物活性的HRP微米图案。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间的特异性结合将HRP固定在聚苯乙烯基底上,以玻璃管和环氧树脂胶绝缘的7μm的碳纤维电极作SECM探头,在pH=8.0的KCl和BQ溶液中保持探头和基底距离2μm,恒定探头电位-1.7 V(vs.Ag/AgCl)使HRP局部位置失活。然后用SECM反馈模式表征出构建的HRP图形:在原来的溶液中加入2.00×10-3mol/LH2O2,探头上所加的电位为-0.2V(vs.Ag/AgCl),在该电位下,溶液中的BQ被还原成H2Q,H2Q扩散到有活性的HRP上方时,H2Q在HRP的催化下与H2O2反应又生成BQ,从而产生正反馈电流;探头在失活的HRP上方时,扩散到基底的H2Q无法进一步生成BQ,基底阻碍BQ向探头的扩散,探头电流表现为负反馈。根据探头从有活性的HRP上方移至失活的HRP上方时电流降低的原理,得到了直径约15-20μm的失活HRP微米阵列、宽度为20μm左右失活的直线,是探头直径的2-3倍,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探头产物OH-比目前文献报道的HBrO使酶失活的速度慢,得到的失活图形窄,能够用于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酶图形。构建且表征出有生物活性的直径约20μm的HRP直线,实际宽度约4.6μm。本文还利用SECM的一种可以自动构建图形的技术—“Surface Patterned Conditioning”,构建了失活的HRP文字图形“H”。第三章研究了一种新的构建酶图形的方法。首先,利用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间的特异性结合将HRP固定在聚苯乙烯基底上。在pH=8.0的KCl和BQ溶液中,以带有图形的“印章”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然后,把工作电极固定在铺有HRP的基底上,给工作电极加-1.7 V电位,反应产生的OH-使HRP失活,构建失活HRP直线、文字图形“十”和微米阵列。最后表征(“读”)出了构建图形的SECM图像,图像中线的宽度约40μm,是探头直径(12μm)的约3倍,从而证明了此方法使酶失活速度慢,凹形电极能够抑制反应产物的扩散,用这种方法作图时用的仪器非常简单,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用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第四章利用微通道将基底(Si)的刻蚀与金属物质(Au)的沉积相结合,制作了金的和通道形状相同的微米图形。本实验把带有微通道的PDMS贴在处理好的硅片上,在微通道中通入pH为6的KAu(CN)2和KF的混合溶液,溶液和硅发生化学反应,Si被F-氧化生成SiF62-,基底Si被刻蚀;同时Au(CN)2-被还原成Au,Au就沉积在Si基底的凹坑里。并且用显微镜和佳能A 540照相机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各种金图形的照片。这种沉积是和刻蚀硅同步的,所以用这种方法沉积的金和基底结合牢固,结构致密,不会出现树枝状沉积;并且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快捷。是沉积微图形的一种良好的方法。我们又在金图形上面接上了葡萄糖氧化酶,得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葡萄糖氧化酶的图形。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写
  • 第一章 运用"透镜"原理用"刻蚀沉积"法构建金微米图形
  • 1.1 引言
  • 1.2 实验部分
  • 1.2.1 实验仪器
  • 1.2.2 材料与试剂
  • 1.2.3 实验方法
  • 1.2.3.1 Si基底的预处理
  • 1.2.3.2 Si基底的制作
  • 1.2.3.3 碳纤维微米电极的制作
  • 1.2.3.4 Ag/AgCl参比电极的制作
  • 1.2.3.5 碳纤维微电极的活化
  • 1.2.3.6 循环伏安法和电极半径的测定
  • 1.2.3.7 SECM沉积金
  • 1.2.3.8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表征沉积的金
  • 1.3 结果与讨论
  • 1.3.1 SECM沉积金的反应原理
  • 1.3.2 SECM沉积金的最佳条件
  • +的物质的选择'>1.3.2.1 提供反应必需H+的物质的选择
  • 1.3.2.2 溶液的pH值
  • 1.3.2.3 KF浓度
  • 2的浓度'>1.3.2.4 KAu(CN)2的浓度
  • 2溶液浓度'>1.3.2.5 NaNO2溶液浓度
  • 1.3.3 沉积金的SECM表征
  • 1.4 结论
  • 1.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一种新的方法构建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米图形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
  • 2.2.2 材料与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制作玻璃管碳纤维微米电极
  • 2.2.3.2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
  • 2.2.3.3 酶微米图案的制作
  • 2.2.3.4 酶微米图案的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碳纤维微米电极的绝缘方法
  • 2.3.2 制作酶基底时biotin-HRP浓度选择
  • 2.3.3 HRP基底的刻蚀条件的优化
  • 2.3.3.1 溶液pH
  • 2.3.3.2 探头电位的选择
  • 2.3.3.3 探头与基底的距离
  • 2.3.4 SECM表征被构建的HRP基底
  • 2.3.4.1 探头扫描曲线
  • 2.3.4.2 SECM图像
  • 2.4 结论: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印章"法构建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米图形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材料与试剂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制作带有图形的印章电极
  • 3.2.3.2 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固定
  • 3.2.3.3 酶微米图案的制作
  • 3.2.3.4 酶微米图案的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印章"电极的绝缘方法
  • 3.3.2 制作酶基底时biotin-HRP浓度选择
  • 3.3.3 HRP基底的刻蚀条件的优化
  • 3.3.3.1 溶液pH
  • 3.3.3.2 探头电位的选择
  • 3.3.4 SECM表征被构建的HRP基底
  • 3.3.4.1 探头扫描曲线
  • 3.3.4.2 SECM图像
  • 3.4 结论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微通道"刻蚀沉积"法构建金及葡萄糖氧化酶微米图形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材料与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2.3.1 Si基底的预处理
  • 4.2.3.2 Si基底的制作
  • 4.2.3.3 PDMS芯片的制作与修饰
  • 4.2.3.3.1 阳膜的制作
  • 4.2.3.3.2 SECM测量阳膜上通道的深度
  • 4.2.3.3.3 PDMS膜的浇注
  • 4.2.3.3.4 PDMS膜的改性及封接
  • 4.2.3.4 微通道中沉积金
  • 4.2.3.5 用多通道芯片在沉积的金上接上葡萄糖氧化酶
  • 4.2.3.6 沉积金及制作的葡萄糖氧化酶图形的表征
  • 4.2.3.6.1 显微镜和照相机表征金
  • 4.2.3.6.2 SECM表征沉积的金
  • 4.2.3.6.3 SECM表征金图形上接的葡萄糖氧化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微通道沉积金的反应原理
  • 4.3.2 阳膜刻蚀条件的选择
  • 4.3.3 微通道沉积金的最佳条件
  • 4.3.3.1 溶液的pH值
  • 4.3.3.2 KF的浓度
  • 2的浓度'>4.3.3.3 KAu(CN)2的浓度
  • 4.3.3.4 溶液与硅基底反应的时间
  • 4.4 沉积金及制作的葡萄糖氧化酶图形的表征
  • 4.4.1 金的表征
  • 4.4.2 SECM表征接在金上面的葡糖糖氧化酶活性图形
  • 4.5 结论
  • 4.6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米光子回路中能量的荧光显示与调节[J]. 发光学报 2020(05)
    • [2].氧化铝微米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J]. 绝缘材料 2017(08)
    • [3].顾健:指纹几乎磨平,只为练就“微米级”的触觉[J]. 求学 2018(11)
    • [4].微米抢跑的动力[J]. 时代汽车 2015(03)
    • [5].改性微米铁对三氯乙烯去除机制与效能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5(03)
    • [6].钼酸钙微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J]. 广东化工 2020(21)
    • [7].台积电投入0.13微米的嵌入式闪存生产[J]. 半导体信息 2008(02)
    • [8].微米管的研究进展[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03)
    • [9].“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中国微电子技术微米级台阶的跨越[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9(06)
    • [10].微米级棒状氧化铝团簇体的合成及表征[J]. 化工进展 2020(03)
    • [11].磁珠@TiO_2微米马达的正趋光性运动行为[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4)
    • [12].液相化学法制备矩形银微米线[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12)
    • [13].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08)
    • [14].云在天上飘为什么不会掉下来[J].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9(12)
    • [15].碳化法国梧桐絮制备碳微米管及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2(03)
    • [16].亚微米锌粉制备技术与应用[J]. 广东化工 2010(07)
    • [17].微米光治疗宫颈糜烂54例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10)
    • [18].氧化铋亚微米棒在水热条件下的可控生长研究(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S2)
    • [19].硫酸钙微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科技 2009(04)
    • [20].大型亚微米分级机的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06)
    • [21].基于金硅腐蚀自停止技术的亚微米梁制作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12)
    • [22].硒微米棒的制备及其生长机制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3].单细胞微米炭球的制备及其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4].树枝状银微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英文)[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10)
    • [25].分散剂对亚微米氮化硅粉体分散性能的影响[J]. 佛山陶瓷 2013(12)
    • [26].微米铝粉活性及氧化膜厚度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 [27].华虹NEC 0.162微米CIS工艺成功进入量产[J]. 半导体信息 2009(05)
    • [28].大型亚微米分级机及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8(06)
    • [29].0.16微米CMOS工艺技术[J]. 中国集成电路 2008(05)
    • [30].埃克森美孚使用105微米重包袋[J]. 绿色包装 2020(09)

    标签:;  ;  ;  ;  ;  

    构建金及酶微米图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