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

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担保是我国近代从西方引进的现代法律概念,我国古代用“担保”一词表示负责与责任,但没有专门成体系的民事法规。然而担保作为促进债权债务关系及时了结,防止债务纠纷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已普遍运用。债权担保制度既是古今同在的,也是中西相通的。以现代民法学的概念、规则和体系为理论参照去审视、梳理中国古代的担保制度,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有所帮助的。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纸币的产生和推行使金属铸币向信用货币演进;宋代政府对契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保证了契约的公信力;宋代重视民事立法,其规模和高度都超过前代;宋代民众维权意识提高,在经济活动中重视对债权进行担保。这些条件促使宋代担保制度有长足的历史进步。中国古代担保方式可分为五种:质权、抵押、保证、定金和典权五种,与我国现行担保制度相比,缺少留置方式而多典权一类。中国古代在经济流转过程中,保证担保和质押担保是最常用的担保方式,也是我国历史上起源最早的担保制度,在秦汉时期这两种担保方式就已经出现了。宋代租佃制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社会阶层在经济活动中有平等的趋势。宋代不再鼓励唐代盛行的牵掣家资、役身折酬的债权实现方式。保证作为第三人信用担保,债权实现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保证方式的改变,所以宋代民间经济关系中“保人”不再是契约中必备的条件,而是多以交易见证人的人证形式存在。宋代民事经济关系中以专业化的“牙人”群体替代了民间交易中的“保人”,牙人成为交易活动中履行担保职能的主要角色。宋朝国防形势长期比较严峻,在实行盐、茶等交引法的同时,宋政府指定交引铺作为商人与政府进行货物交易的担保人,铺户担保是宋代特有的担保方式。质押担保对于一般民众的经济往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诸种担保方式中最为古老的民事债权责任方式。宋代质权担保制度中禁止以人身为质权标的,物质标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宋官府的推动下质权担保出现行业化发展的趋势,官方设立了抵当库和抵当所,寺观和私人也兴建“质库”或“长生库”。宋代动产质押借贷的普遍化、经营主体的广泛化,使宋代担保质权由一般的动产质押借贷向营业质权转变,促使典当业形成了行业。宋朝关于动产质权的法律规定,也较前朝要完善得多,并已涵盖后世典当业收当、赎当、死当三个业务程序,因而成为中国古代典质业法制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时期。中国古代的抵押与现代抵押基本相同,即以不动产为目标,以不转移所有权为特征。但在中国古代物权法律制度中,由于缺少登记公证制度,抵押权相对而言并不发达。宋代田宅产权认证呈现凭证化的趋势,促进了两宋民间田宅买卖的盛行。宋代“抵当”属于一种抵押担保,是以民户个人私有不动产为担保进行借贷的经济关系。宋政府曾大规模推行市易抵当法,鼓励民众以土地、房屋、店铺等不动产和金银等保值财产为抵押向政府低息贷款。宋代民间抵当是借债人以不动产为债务抵押但不转移所有权的抵押借贷方式,常把借贷抵当虚立为田宅典卖关系,常常引发争议和诉讼。宋代的“倚当”就是出让不动产收益权而不转移所有权的抵押担保形式,以土地收益为债务抵押,既保障了债务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又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倚当”是介于非占有质与占有质之间的担保方式。典权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是以完全土地收益权为抵押的担保方式。从宋代开始,典权担保在民间开始广泛实行。宋代对典权的法定程序取得、典权的典期和回赎期、对出典人回赎权的保护、出典人与典权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典权的消灭,都有详细的规定。宋代的典权还有很多时代局限,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典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盛行的债权担保方式。宋代商业信用的发展,促进了预付货款和延期付款结算方式的发展。宋代由此出现了定金担保,以粮食、茶叶、果木、花卉等产品确定的未来的收益进行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宋代商业活动中还存在着其他担保方式。瑕疵担保是一种法定担保,宋代沿袭了唐律中关于产品规格及质量瑕疵方面的规定。追夺担保是出卖方对其出卖物所有权、尊长处置权和亲邻优先权的保证。宋朝恩赦频繁,恩赦担保条款成为契约签订中的习惯用语。恩赦担保是中国古代买卖契约中最具特色担保方式,其实质是以预约规定的形式排除国家恩赦的效力。宋代的土地买卖契约较日耳曼法更加成熟和完备,日耳曼法中不动产的担保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罗马法对质权和抵押权作了严格的区分,宋代不动产的交易则更多考虑不动产产权在家族内流传的连续性。宋代担保制度与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是相适应的。宋代以后,在元、明、清时期典权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典当成为规模化的质押借贷。但是中国古代各种债权担保方式的本质变化都已在宋代完成,而宋代以后,质押、保证和典权的担保形式在社会经济中的存在更为广泛,但其实质是量的扩展而没有质的改进。宋代的债权担保制度体系完善,形式丰富,法制完备,因而宋代是中国古代担保制度发展过程中的辉煌和高峰时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先秦至隋唐时期债权担保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债权担保的概念分析
  • 一、中国古代债权担保概念的界定
  • 二、中国古代存在的债权担保方式
  • 第二节 先秦与秦汉时期债权担保的产生
  • 一、先秦时期
  • 二、秦汉时期
  •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债权担保制度的缓慢发展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 二、隋唐五代时期
  • 第二章 宋代债权担保发达的社会环境
  • 第一节 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 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的商业交往
  • 二、纸币成为重要的流通手段,商业信用空前发达
  • 三、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使担保成为必要手段
  • 第二节 宋代契约制度的空前发达
  • 一、契约成为普遍的交易形式
  • 二、契约的规范化
  • 第三节 宋代统治者法治观念的深化
  • 一、礼法并用,提倡诚信良风
  • 二、追求公平、公正的公法观
  • 三、改变抑商传统,保护商人利益
  • 四、加强民事立法,调整民事关系
  • 第四节 宋代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
  • 一、尚讼之风,启蒙民众维权意识
  • 二、"讼学"兴起,催化担保发展
  • 第三章 宋代债权担保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上)
  • 第一节 宋代保证担保的发展与演变
  • 一、唐宋时期民间债权实现方式的变化
  • 二、牙人担保
  • 三、宋代"铺户"的保证担保
  • 第二节 宋代质押担保的发展与演变
  • 一、宋代担保质权标的物的变化
  • 二、质权担保的专营化发展
  • 三、宋代动产质权法规的体系化发展
  • 第三节 宋代抵押担保的发展与演变
  • 一、中国古代抵押担保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 二、宋代抵押担保中的抵当
  • 三、宋代民间抵当关系
  • 四、宋代抵押担保中的倚当
  • 第四章 宋代债权担保方式的发展与演变(下)
  • 第一节 宋代典权的发展与演变
  • 一、典权的取得
  • 二、典权的典期、回赎期及对出典人回赎权的保护
  • 三、典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四、典权的消灭
  • 五、宋代典权的时代局限
  • 第二节 宋代定金担保的产生
  • 一、信用买卖的兴起
  • 二、定金担保的产生
  • 第三节 宋代其他担保方式
  • 一、瑕疵担保
  • 二、追夺担保
  • 三、恩赦担保
  • 第五章 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的中西比较
  • 第一节 10-13世纪中西社会经济背景比较
  • 一、西欧城市庄园经济的兴盛和城市自治权的出现
  • 二、宋代与欧洲同期经济背景比较
  • 第二节 宋代与日耳曼法债权担保制度之比较
  • 一、日耳曼法及其特点
  • 二、宋代与日耳曼法担保制度比较
  • 第三节 宋代与罗马法债权担保制度之比较
  • 一、罗马法在西欧的传播
  • 二、宋代与罗马法担保制度比较
  • 本章小结
  • 结语: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的历史地位
  • (一) 元代担保制度的发展和继承
  • (二) 明代担保的发展和继承
  • (三) 清代担保的发展和继承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