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或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或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的一种信任程度的评价。它是一种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它的高低是由受众的客体公众进行评价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低,政府的公信力就弱。地方政府由于直接服务于基层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了解政府、评价政府,进而直观的产生对我们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评价和态度的主要来源。因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执政合法性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决策的遵行程度以及公众对于政府的依赖、满意程度。地方政府公信力越强,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决策结果的质疑就越少,公众就越愿意听从政府的活动安排;而如果政府的公信力减弱,那么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决策结果怀疑增多,公众越趋向于摆脱政府的安排,而独自寻找解决途径,这将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今年两会期间各个主流媒体以及社会大众之间讨论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民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民生”问题成为当下中央以及各个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能否切实的落实“民生”问题,在于政府是否能够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执法为公。这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两会期间谈到“信心”二字,如果缺乏民众对于政府改革的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信心、信任,那么执政基础不但容易动摇,国家的发展也会受挫。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利益多元化必然带来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社会矛盾和冲突事件开始频发,有些地方的冲突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地方政府形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例如“三鹿奶粉事件”、“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最近的“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这些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才是最考验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地方政府是否能够成功化解矛盾,重塑政府公信力,树立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则关系到地方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基本稳定。因此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加快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改革的进程,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民众对政府有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形成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良性互动、信息及时沟通、民众积极参政议政的协同局面,最终实现地方社会的和谐治理,从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缺失的原因,最后详细阐述了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设想。本文特色有两点:一是以目前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为实例,对其进行深层的实证分析,从中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然后分析其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现状的对策;二是本文着重考虑到了网络社会这个时代背景。网络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海量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不对称发展。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公众对这些事件的真实性以及结果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对政府的应对行为提出了考验。如果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中妥善处理了事件,那么政府就赢得了公众的好评和信任;但如果政府动作迟缓,遮遮掩掩,处事不公,那么结果将严重影响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这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来说,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
  • 1.4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2 我国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现状
  • 2.1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2.1.1 社会契约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人民主权理论
  • 2.2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现状
  • 2.2.1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总体水平较低
  • 2.2.2 地方政府公信力呈现东强西弱现象
  • 2.2.3 地方政府公信力危化现象明显
  • 2.3 公信力缺失的后果
  • 2.3.1 影响政府的稳定与发展
  • 2.3.2 动摇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
  • 2.3.3 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 3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原因分析
  • 3.1 地方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滞后影响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 3.2 制度不健全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速度
  • 3.3 腐败行为危害群众利益,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
  • 3.4 网络社会放大了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反应,对地方政府公信力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 3.4.1 网络对公信力的影响
  • 3.4.2 规范缺位的网络社会结构
  • 4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 4.1 进一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 4.2 完善制度,严防监管缺失与利益不良驱动
  • 4.3 健全法规,严格依法行政
  • 4.4 政务公开
  • 4.5 加强民众监督以及政府自身监督
  • 4.6 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 4.7 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强化诚信意识
  • 4.8 构建科学的政府公信力指标评价体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2)
    • [2].网络舆情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4)
    • [3].公共政策效益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4].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6)
    • [5].加强党内建设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正向功能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6)
    • [6].公众参与: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基本途径[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7].政府公信力及其提升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02)
    • [8].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分析[J]. 新西部 2019(12)
    • [9].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19(03)
    • [10].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 梧州学院学报 2017(05)
    • [11].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11)
    • [12].如何建设政府采购公信力[J]. 中国招标 2017(46)
    • [13].政府公信力与社会问责的关系研究[J]. 领导科学 2017(35)
    • [14].论政策过程视角下政府公信力的生成条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10)
    • [15].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8(01)
    • [16].浅析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J]. 经贸实践 2018(10)
    • [17].公民参与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03)
    • [18].公民社会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提升[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6)
    • [19].公共危机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4)
    • [20].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03)
    • [21].政府公信力的内在价值与提升路径[J]. 理论学习 2017(04)
    • [22].《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简介[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3].浅析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以“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为例[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7(03)
    • [24].论公共沟通在基层政府公信力提升中的作用[J]. 才智 2017(01)
    • [25].从改革的视角看“政府公信力”问题[J]. 领导科学 2017(15)
    • [26].政府公信力及其建设价值[J]. 学理论 2017(04)
    • [27].探析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公信力建设[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5)
    • [28].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J]. 山东人大工作 2017(02)
    • [29].绩效评估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助推器——读《当代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基于政府绩效评估战略》[J]. 长沙大学学报 2017(03)
    • [30].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世纪桥 2017(10)

    标签:;  ;  ;  ;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