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和措施。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传统劳动关系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知识经济下新型劳动分工的体现,它的出现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务派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优化人事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其发展速度之惊人,已遍及各行各业,但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规制方法,导致劳动者在这一劳动关系中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国外许多国家专门制订法律加以规范这一新兴劳动关系,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而我国仅在《劳动合同法》中提及,但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律协调机制。虽有少数省、市、区颁布实施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但其存在诸多缺陷,无助于解决劳务派遣在现有法律制度下面临的问题。因此,着力研究劳务派遣法律问题,可以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务派遣的认识,本文探讨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特点,为完善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文章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务派遣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了劳务派遣的沿革、劳务派遣概念的辨析、劳务派遣的种类和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特征四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也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第二部分为国外对劳务派遣立法的研究与启示,主要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劳务派遣立法状况,并分析了对国外劳务派遣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文章第三部分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在分析了我们国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和最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法规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则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劳务派遣的一般理论
  • 1.1 劳务派遣历史沿革
  • 1.2 劳务派遣的概念、特征
  • 1.2.1 劳务派遣的概念
  • 1.2.2 劳务派遣的特征
  • 1.3 劳务派遣的种类
  • 1.3.1 常雇型派遣与登录型派遣
  • 1.3.2 公益性的派遣、成建制的派遣与专业化的派遣
  • 1.4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界定
  • 1.4.1 一重劳动关系说
  • 1.4.2 双重劳动关系说
  • 1.4.3 本文观点
  • 第2章 典型国家劳务派遣立法及启示
  • 2.1 典型国家劳务派遣立法
  • 2.1.1 美国劳务派遣立法
  • 2.1.2 日本劳务派遣立法
  • 2.1.3 德国劳务派遣立法
  • 2.1.4 荷兰劳务派遣立法
  • 2.2 国外劳务派遣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2.2.1 对劳务派遣公司设立和运营的规制严格
  • 2.2.3 对雇主责任的规定明确
  • 2.2.4 被派遣劳动者派遣的期限限制
  • 第3章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
  • 3.1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状况
  • 3.1.1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 3.1.2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 3.1.3 行政法规和地方法律法规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 3.2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不足
  • 3.2.1 设立劳务派遣机构的缺乏准入制度
  • 3.2.2 雇主责任规定过于笼统
  • 3.2.3 缺乏派遣期限的限制,难以避免用工单位规避法律
  • 第4章 劳务派遣的立法完善构想
  • 4.1 完善关于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
  • 4.1.1 建立劳务派遣企业设立审批制度
  • 4.1.2 建立劳务派遣备用金制度
  • 4.2 完善雇主责任
  • 4.2.1 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雇主责任
  • 4.2.2 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对第三人的雇主责任
  • 4.3 规定劳务派遣期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制度[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4)
    • [2].解读劳动合同法7大亮点[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1)
    • [3].如何面对《劳动合同法》[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4)
    • [4].《劳动合同法》下企业的十大风险[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2)
    • [5].刍议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对《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法理解读[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8(02)
    • [6].《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5)
    • [7].《劳动合同法》下的企业管理[J]. 中国水电医学 2008(05)
    • [8].《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J]. 区域治理 2019(33)
    • [9].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解除劳动合同需谨慎[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12)
    • [10].《劳动合同法》的失衡问题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2)
    • [11].《劳动合同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企业发展的视角[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2)
    • [12].案例教学法在《劳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13].《劳动合同法》各阶段下中小企业的利弊[J]. 区域治理 2019(45)
    • [14].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3)
    • [15].公司是否可以与合同期满的伤残职工正常终止劳动合同[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5)
    • [16].委托——代理视角下《劳动合同法》的完善[J]. 理论探索 2020(02)
    • [17].解除劳动合同须先支付补偿金[J]. 工会博览 2020(07)
    • [18].疫情期间未能签订劳动合同,权益如何保障[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4)
    • [19].公司法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的相关法律问题探索[J]. 法制与社会 2020(11)
    • [20].突发事件背景下对劳动合同履行制度的思考[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4)
    • [21].谋职假之法律问题探讨——兼论《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之规定与完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1)
    • [22].《劳动合同法实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12)
    • [23].《劳动合同法》视角下若干司法实践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3)
    • [24].北京将推广电子劳动合同[J]. 计算机与网络 2020(09)
    • [25].公司要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J]. 人民调解 2020(05)
    • [26].推广电子劳动合同 助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5)
    • [27].北京:推广使用电子劳动合同[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9)
    • [28].新时期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研究[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9].“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吗?[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7)
    • [30].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实践应用分析[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标签:;  ;  ;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