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领域的股权和融资股权

健康领域的股权和融资股权

一、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论文文献综述)

党洁[1](2020)在《H省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公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13年、2018年H省政府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公平性,评价卫生财政补助的目标效率,为政府调整卫生财政补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2018年H省卫生财务年报相关数据、卫生总费用相关数据及居民健康调查相关数据,将居民个体卫生服务利用信息与卫生财政补助相结合,采用受益归属分析方法,评价卫生财政补助在不同经济水平人群中分布情况及公平性。结果1)2013年H省门诊补助、住院补助和医疗总补助集中指数分别为0.02、0.13、0.14均为正值,绝对公平性差;Kakwani指数分别为-0.35、-0.24、-0.23均为负值,相对公平较好。2)2018年H省门诊补助、住院补助和医疗总补助的集中指数分别0.01、0.07、0.07,仍为正值但略有下降;Kakwani指数分别为-0.40、-0.34、-0.33均为负值。3)与2013年比,2018年门诊补助集中指数由0.02降为0.01;住院补助集中指数由0.13降为0.07,公平性得到改善。结论1)2013年H省卫生财政补助分配未达到目标效率,各项补助在人群中的分布均是富裕人群获得的补助多,贫困人群获得的补助少。2)与2013年比较,2018年H省卫生财政补助分布的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均得到改善。3)与医院相比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分布更加公平。图2幅;表21个;参61篇。

李超凡[2](2018)在《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疗保险制度分设、城乡分割、管理分散,在筹资水平、统筹层次和补偿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导致了效率和公平的双重损失。公平性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公平性缺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亟需通过制度整合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范围、筹资政策和补偿政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整合这两项制度被认为是打破城乡分割局面并建立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第一步。2014年,山东省整合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及其运行状况,有必要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如何评价?公平性的现状如何?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如何影响公平性?如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规范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规范研究侧重于论述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对改善公平性的意义、整合目标和整合路径。已有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医疗费用的差异,但是对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和受益公平的分析较少,尤其缺乏系统评价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研究;公平性分析框架不成熟,不同研究使用的测量指标各不相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低;研究方法主要是多元回归法;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分析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对公平性影响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评价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目标为:(1)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的分析框架;(2)系统评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公平、筹资公平、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3)实证分析影响公平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医疗保险政策要素对公平性的影响;(4)从促进公平性的角度提出完善和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省的五个市作为样本地区,资料主要来源为:(1)样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报表;(2)参保家庭入户问卷调查;(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和运行统计数据;(4)医疗保险经办人员问卷调查和管理者访谈。现场调查于2015年9月~10月在样本地区开展,2016年4月完成各样本地区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计报表》等资料的收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选取了五个地市,每个市分别随机抽取一区一县,每个区/县抽取三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两个居委会/行政村,每个样本居委会/行政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使用问卷调查了 1044户样本家庭的2431个家庭成员,城市居民1200人,农村居民1231人,玛叶指数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收集了 15个医疗保险管理经办机构的统计数据,使用问卷调查了 67位经办人员,定性访谈了 40位医疗保险管理者。借鉴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相关研究的理论,使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分析框架、指标和政策要素。针对定量数据资料,分别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使用基尼系数、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Kakwani指数和再分配效应指数测量筹资公平性;应用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水平不公平指数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受益的公平性,正(负)的水平不公平指数代表亲富(穷)人的不公平;使用非线性分解法分解集中指数,分析影响医疗服务利用公平和受益公平的因素: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说明该自变量(因素)能减少不公平;若有正向贡献,提示该自变量(因素)增加不公平。应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2015年,各样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大于98%,但流动人口参保率较低,仅为93.57%,流动人口参保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94.7I%的户主表示愿意继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的家庭表示不愿意继续参保或不确定是否继续参保。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具有累退性。个人缴费的Kakwani指数为-0.3184(P<0.05),说明个人缴费垂直不公平,存在累退性;农村居民个人缴费的累退性高于城市居民,统一式筹资-补偿政策的个人缴费累退性高于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等额缴费方式是筹资垂直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城乡经济差距扩大了筹资的垂直不公平。个人缴费的再分配效应为-0.0054,缴费后的基尼系数大于缴费前。对再分配效应进行分解分析发现,垂直不公平是导致逆向再分配的主要原因。约90%的参保家庭户主认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负担较低或适中,城乡虚拟变量、家庭参保缴费额和家庭人口数对缴费负担评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水平对缴费负担评价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1.81%,自评健康状况差、收入低和统一式筹资-补偿政策是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危险因素。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小于0。被调查居民两周门诊概率为9.87%,门诊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为-0.0451(P>0.0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665(P<0.05),经济状况、城乡虚拟变量和门诊补偿政策对两周门诊概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相同需要的参保者可以利用相同的门诊服务。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大于0。参保居民住院概率为11.64%,集中指数为0.3037(P<0.01),间接标准化后,住院概率的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2252(P<0.01);患者的平均住院次数为1.32,中位数为1,集中指数为0.0502(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360(P<0.05)。相同需要的参保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存在差距,富人利用住院服务的概率和次数高于穷人。经济水平是导致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的最主要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集中指数的贡献率约为65%~98%。城市/农村虚拟变量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量对住院概率和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降低住院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具体来说,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降低了住院概率和次数,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正向贡献;高额起付线降低了住院服务利用率,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正向贡献;较高的政策补偿比提高了参保居民的住院概率,但降低了住院次数,整体来看,住院政策补偿比对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受益的水平不公平指数小于0。参保居民门诊受益概率为42.41%,集中指数为-0.0003(P>0.05),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006(P>0.05);门诊补偿金额的均值为236.60元,集中指数为0.1612(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0534(P<0.05)。相同需要的参保者可以获得相同的门诊补偿和受益。经济状况、城市/农村虚拟变量和门诊补偿政策对门诊受益概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偏重慢性病的补偿政策对门诊受益程度有正向影响,对门诊受益程度的集中指数有负向贡献,促进了门诊受益的公平性。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受益的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公平指数大于0。参保居民住院受益概率为10.20%,集中指数为0.3015(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为0.2246(P<0.01);住院补偿金额的均值为6367.05元,集中指数为0.3207(P<0.01),水平不公平指数0.2380(P<0.01)。相同需要的参保居民住院受益存在差距,富人住院受益的概率和程度高于穷人。经济水平是导致住院受益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对住院受益不公平有正向贡献,贡献率约为56%~65%。城乡虚拟变量对住院受益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量对住院受益概率和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以降低住院受益的不公平,其中差别式筹资-补偿政策对住院受益概率有正向贡献,对住院受益程度有负向贡献;高额起付线对住院受益概率和程度的贡献皆为负,降低了住院受益的不公平;较高的政策补偿比对住院受益公平有负向贡献,可以降低住院受益的不公平,但是当住院政策补偿比达到75%时,对住院受益公平的贡献转为了正向,说明需要合理设定住院政策补偿比。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参保公平;(2)筹资存在垂直不公平;(3)门诊服务利用和受益基本实现水平公平;(4)住院服务利用和受益存在亲富的不公平;(5)经济水平差距仍然是住院服务利用和受益不公平的主要原因;(6)合理的政策设计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参保政策,扩大流动人口的参保覆盖,提高继续参保意愿;(2)加强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精准补助及其研究;(3)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筹资-补偿政策模式;(4)完善门诊慢性病的补偿政策;(5)合理设定住院起付线和政策补偿比。

费舒[3](2018)在《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与再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我国西部典型地区不同卫生筹资渠道的累进性及再分配效应,评价其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变化。方法:利用2014年和2016年我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西部典型地区的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2014年和2016年调研省份的各种消费性支出税率,计算各消费性支出的直接税、间接税;应用比例法、指数法和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等方法,评价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五种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性。结果:1、2014年西部典型地区的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495、0.342、0.231、0.305、0.290,其2016年分别为0.615、0.366、0.285、0.423、0.262,各卫生筹资集中指数分别增加了0.120、0.024、0.054、0.118、-0.028。2、2014年西部典型地区的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的Kakwani指数分别为0.150、-0.003、-0.114、-0.040、-0.055,其2016年分别为0.256、0.007、-0.074、0.064、-0.097,各卫生筹资渠道Kakwani指数分别增加了0.106、0.010、0.040、0.104、-0.042,其中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增加明显,现金卫生支出略有下降,其他筹资渠道变化不明显。3、2014年西部典型地区的总卫生支出、税收、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现金卫生支出的RE指分别为-0.0083、-0.0057、-0.0014、-0.0008、-0.0292,其2016年分别为-0.0082、0.0017、-0.0025、-0.0001、-0.0391,各卫生筹资渠道RE值分别增加0.0001、0.0074、-0.0011、-0.0002、-0.0099,其再分配效应变化不明显。4、2014年西部典型地区城市的直接税、间接税、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现金卫生支出的Kakwani指数分别为0.297、0.002、-0.030、0.044、-0.098,农村的为-0.063、-0.025、-0.027、-0.256、0.015;其2016年城市的为0.391、0.310、0.068、0.088、-0.176,农村的为0.285、-0.037、-0.327、0.140、0.093。城市相较于农村其卫生筹资更为公平些。结论:1、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富裕家庭总的卫生支出远大于贫困家庭;相对于经济水平而言,富裕家庭卫生支出比例高于其在人群中所占可支付能力比重,富裕人群是卫生筹资的主要贡献者。2、近两年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水平较稳定,卫生筹资具有累进性,现有卫生筹资体系利于社会公平;卫生筹资再分配效应变化不明显,其再分配后对筹资公平性影响不明显。3、在各项卫生筹资渠道中,直接税和商业健康保险累进程度进一步增高,对贫困人群有利;现金卫生支出筹资再分配效应降低,现金卫生支出筹资的公平性趋好。4、近两年城乡卫生筹资呈现累进性,城乡的再分配效应均为负值;相对于2014年,2016年城市再分配效应有所改善,农村略有下降,城市的卫生筹资公平性较农村的要相对公平些。

吴凌放[4](2017)在《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是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问题,实现医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客观分析配置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医生人力资源的经济学特征入手,提炼国内外对医生人力资源调控的主要做法和医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的主要方法,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地理信息技术、面板数据模型等技术分析手段,对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分析,逐层深入地回答了以下问题:①医生人力资源为什么要公平分布,公平分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②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公平性现状究竟如何;③对医生公平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哪些影响是正向的,哪些是负向的;④需要怎么样的政策制度安排,才能抵消负向影响因素、强化正向影响因素,进而促进公平性。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医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内在规律和目前现状形成的政策根源,以期为推动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公平分布提供有益的建议。全文分为引言和六个章节。引言部分,点明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数据来源等。第一章,梳理本研究涉及的主要经济学理论。主要涉及四方面理论。一是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特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梳理了人力资源配置所需考虑的因素。指出医生人力资源具有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具有较高的投入成本,可调节、可激励,其价值存在个体差异且可变化等。二是卫生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医疗卫生服务有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特点,从理论上、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实践探讨政府和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政府的主要医疗卫生职能进行提炼,指出作为卫生资源,医生人力资源配置应具备一定公平性,由于引致需求导致医生动机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绩效、外部性等原因导致医生人力资源价格机制部分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三是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的变迁入手,结合制度经济学理论,指出政府提出的宏观社会目标,要与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个人的微观激励机制相一致,只要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干预才能产生显着效果,否则将只能是事倍功半。四是公平理论。从经济社会公平的经典理论和医疗卫生公平性的具体内涵入手,分析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要求,并阐述了公平性的主要评价方法。第一章内容所涉及的理论和评价方法是后文各章节研究分析的基础,并为结论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提出研究的总体设计。首先,以医生的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本双重属性为理论起点,针对上海推动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公平分布的政策调控实践,在"医生人力资源公平分布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微观激励支持"的总体假设下,提出三个层次的具体研究假设。第二,论述了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的含义及常用的测度方法。特别指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由于功能定位不同,相应的医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性要求也有所不同。第三,综合市场和政府对公平性的影响、学界观点、医生人力资源预测所用到的指标变量等三个方面,梳理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各影响因素,其中可量化的影响因素有人口和区位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经费状况、医疗基础设施布局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医生经济回报等。第四,开展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的回归模型设计,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开展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性的实证研究。采取逐层深入的方法。首先,分析总的医生人力资源在上海各区县间分布的公平性,以及城乡差异对公平性的影响。其次,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功能定位,依次对剔除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医生后的医生分布公平性情况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布公平性情况及城乡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三类情况的分析结果予以比较。第三,针对人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数按区县分布基尼系数(Gini系数)测算结果与调查获得的主观感受存在差异的情况,进一步对人均社区医生数以街道和乡镇为单位开展分布的Gini系数分析,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发现不同区域间社区医生服务可及性仍有较大差异。第四,对剔除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医生后的医生分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布的公平性,经人力质量调整后,再次进行分析,并对调整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第五,对全国整体情况予以分析,并与上海情况进行比对。研究发现,从医生全口径分析、到剔除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医生分析、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析,Gini系数呈现逐步向好趋势,同时城乡差异对不公平性的影响逐步变小;按街道和乡镇为单位计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布的不公平性,较之按区县为单位计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布的不公平性,Gini系数明显上升,从0.100升至0.232;按职称调整医生人力质量后,不公平程度比调整前有所增加;从医生在全国各省市的分布看,公平性较好且有进一步向好趋势,从趋势上看,上海社区医生在区县的分布与之类似。第四章,开展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第二章的研究,从人口和区位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经费状况、医疗基础设施布局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医生经济回报等六方面选取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得到全国医生人力资源、上海市区级医院医生人力资源、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比较三者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根据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通过逐一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医生公平分布的作用方向和机制,分析影响因素与公平性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得到启示包括:推动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对部分影响因素的干预已经产生了效果;但干预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第五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医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政策探讨。影响因素可分为可量化因素和不可量化因素两类。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所使用到的变量均为可量化的,然而,还有一些政策影响较难直接量化。本章重点从政策溯源的角度,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医生人力制度沿革对影响因素、公平性的作用。首先指出,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造成不同级别、不同区域医疗机构间医生薪酬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医生人力资源的公平分布。其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是薪酬激励还是职业前景等非薪酬激励都不利于吸引优秀医生。第三,从正外部性的角度,探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郊区农村机构与三、二级医院相比薪酬天然偏低的原因,指出,现有政策强化了外部性造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三、二级医院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生薪酬收入的差距,从而强化了医生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比较了公平理论中的庇古津贴和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交易理论两种方法在化解外部性时的优劣,提出政府补贴,并运用市场机制的思路。第六章,是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指出: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公平性状况并未达到政策预期,医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服务需求存在关联,医疗基础设施的设置布局对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具有正向影响,薪酬激励对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具有正向影响,上海微观激励举措运用较少不利于推动医生区域分布公平性政策目标的实现。提出政府规划引导医生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薪酬体系优化医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多重激励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多点执业推动医生人力资源柔性分布等四方面政策建议。

雷光和[5](2016)在《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为建立运行良好的卫生体系,促进卫生体系的公平性做出了无限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令人痛心的是,遵循被验证为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阿拉木图宣言》倡导的价值观所指引的初级保健运动却没有成功。由此导致卫生体系更大的不公平,中国亦是如此。《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对中国卫生系统的排名如下:在191个成员国中,中国卫生系统总体绩效排在第144位,整体达标成就(卫生进展总体水平)排在第132位,卫生负担公平性排在第188位。我国如何从落后的排名中,汲取教训,从而迎头赶上是卫生界特别关注的问题。中国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然而改革远未成功。虽然描绘的蓝图很美,但也如同其他改革一样,步入了深水区。中国卫生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提高卫生系统公平性,成为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实现的目标。研究目标消除不公平现象是人类的理想,对于卫生系统的不公平我们亦是如此态度。因此,本研究站在公平的角度上,通过量化比较,对中国卫生系统从国际、省际、城乡层面,分3个时间段(1997年以来、近8年以来,2009年以来),探讨其公平性状况,分析其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旨在探明十多年来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规律的把握,丰富中国卫生体系公平性理论与经验,从而促进全体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国际部分主要数据来源:((World Health Statistic2008-2015》。国内部分的主要数据来源:《2008-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4-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录入、SPSS 15.0整理分析。(一)比较研究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法。通过数据处理,量化中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状况,综合使用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方法。横向比较分为国际与国内比较,国内比较分为省际与城乡比较,亦即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从国际、省际、城乡3个层面进行探讨。横向比较得出相对公平的状况,纵向比较得出绝对公平的状况。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构成研究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两个基本维度。纵向比较根据资料的可得性分成不同时间段进行比较,时间段的划分重点考虑1997年及2009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原则是尽可能纵深至1997年,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比如中国卫生筹资国际公平性的比较,分为3个阶段:1997年-2012年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纵向比较;2005年至2012年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纵向比较;2009年-2012年新医改后卫生体系公平性的纵向比较,即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从16年、8年、4年3个时间段进行纵深比较。其中16年的比较偏重2012年与1997年两个时间点的公平性状况静态比较,而8年与4年时间段的比较侧重于变化趋势即动态的比较。囿于资料可得性、世界卫生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与中国卫生统计截止时间不同等原因,时间段的划分只是大致的。各章、国际比较与国内比较的起止时间有时不完全一致,比如中国卫生筹资国内公平性的比较,国内比较的3个时间阶段为:1997年-2013年,2005年至2013年,2009年-2013年。个别数据截止时间为2014年的,则将比较时间延至2014年。(二)典型研究法本研究国际比较部分采用典型研究法,即选择几个典型国家进行对比研究。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大国崛起的时期,有必要多研究其它经济大国的情况。根据这个研究的目的,为了解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在世界中的状况,我们选取了6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兼顾的方法对中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状况数据的采用,数据处理,量化结果的获得方面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力求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判断。但是对于社会科学来说,摒除个人价值观的的所谓“纯客观研究”是难以企及的。本研究也大量使用了规范研究方法,并且在实证研究中也渗透了一定的价值判断。因此,在使用实证分析法的同时,结合了规范分析法。(四)文献法对卫生系统公平性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收集与判研,由此确立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指标。研究框架将中国卫生系统这个研究对象,分为国际、省际与城乡3个层面,将卫生系统公平性这个研究主题分为健康公平性、卫生筹资公平性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3种类型。对研究对象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得出相对公平的状况,纵向比较得出绝对公平的状况。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构成研究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研究分为3个步骤:探明公平性状况—分析公平性状况原因—提出解决公平性问题的对策。主要结论1.公平是介于公正与平等之间的一种正义形态。公平性是指某事物的公平属性,表示一个事物具有公平性质的程度。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卫生系统同样要坚持这一理念。公民拥有健康权,国家有保障公民健康权的义务。3.中国健康公平性包括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低重率等方面的公平性。自1990年以来,国际、省际和城乡间公平性不断增强。健康状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七个比较国家中排名第五位,胜过印度和巴西(或者俄罗斯)。但是国内城乡婴儿死亡率、城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一倍以上差距,相对公平略差。影响中国健康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与收入增长、是否拥有基本卫生资源有关。(2)教育因素。(3)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质量。(4)出生率的高低。(5)喂养因素。4.卫生筹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方面。中国在1997-2014年间,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明显下降。这说明我国个人负担大幅度减轻,卫生筹资公平性明显增强,并且扭转了1997年的严重不公平局面。按国内统计口径,个人卫生支出已接近30%的目标。但是,按国际口径,离此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各省份卫生筹资公平性虽得到了改善,然而农村居民获得的卫生资源仍然远不如城市居民。中国卫生总投入不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影响中国卫生筹资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筹资能力。(2)政府预算增加。(3)经济实力增强。(4)居民收入差距。(5)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中部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5.中国卫生系统免疫覆盖率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公平性,无论是国际还是城乡均比较强。中国的医生数量的公平性在国际上表现为一般,31个省份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公平性较好。中国的床位数方面公平性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省际间也相对公平。但是城乡居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上尚未得到充分提升,公平性有所欠缺。影响中国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主要因素有:(1)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不同。(2)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工作。(3)各省份经济实力不同。(4)母亲文化程度。(5)地理可及性等方面。政策建议在论述了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相关规范,探析了其公平性状况与成因后,为增进其公平性,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政策建议构建的流程为:提出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定提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分析政策执行力。根据罗伯逊(Marc J. Roberts)等人提出了的卫生系统绩效控制柄理论建立了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立理论依据、权威文献和本文前段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根据以上流程,得出5条具体政策建议:1.确立卫生大国理念,做健康责任担当者表率。2.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确保卫生公平有法可依。3.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的成果,促进公平的医改方案全面实施。4.改善弱势群体状况,促进最不优惠者卫生公平5.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为卫生公平提供政治保障。最后从国家的管理能力、公民对政府态度两方面,对五条具体政策建议,进行了执行力分析,确信了它的执行力。特色与创新1.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对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进行了比较全面与深入的剖析。从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两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卫生系统的3个层面、3种公平性类型,在3个历史阶段的公平性,分3个研究步骤进行了逐一探讨。从而揭示了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健康、卫生筹资、可及性的公平性3种类型,在国际、省际与城乡层面上,自1997年以来的3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认识我国卫生系统公平性16年来的基本脉络。2.对学科概念进行了新归纳由于卫生服务是卫生系统最重要的职能,国内大多数学者将对卫生系统公平性的研究,冠名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其实称之为卫生系统的公平性更为确切些。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领域的“卫生服务公平性”概念的外延与名称作出了新思考,比如使用“卫生系统公平性”指称“卫生服务公平性”。对学科概念的新思考,可以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3.政策建议的研制过程有所创新政策建议分4步完成:确定政策建议构建框架、确定提出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提出具体建议、分析政策执行力。具体建议根据以上流程制定,防止出现政策建议与前面的研究成果“两张皮”现象,防止政策建议流于空泛。

柏高原,王耀刚,杨文秀,王琳,崔壮,夏青[6](2014)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和高效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我国更表现出复杂性和紧迫性。我国卫生资源配置表现为公平和效率的双缺失,这也正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卫生政策法规对于卫生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可对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确认、分配和协调。面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和低效率,应调整卫生政策法规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公平、高效。

史新和[7](2013)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非常复杂。它涉及我们每个人的福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重大的民生诉求之一。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制度的首要问题是筹资机制问题。现有新农合制度所宣称的终极目的是“人人有初级卫生保健”,但是,现实中,农民获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低,农民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持续上涨,自付比率很高,后付制的支付模式又降低了农民的筹资公平性,农民的医疗负担很重,但新农合基金却大量结余,说明新农合筹资效率与公平都有问题。以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效率测度,发现从2007年到2011年新农合筹资的SBM效率均值都是小于1,说明新农合筹资机制的运行至少在这五年中是低效的。时间窗Window模型也发现,新农合筹资效率除了 2007年和2010年效率最高外,其他年份都是小于1。以Malmquist模型对效率变化值进行测度,发现新农合筹资效率在西部提升最快,最慢的是中部地区。罗尔斯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公平观落实到制度设计中,他们有不同的政策建议。在卫生筹资领域,可负担性是公平问题的关键。以农民的医疗费用可负担T-泰尔指数作为考察变量的仿真,显示在“兜底”式的罗尔斯主义公平观下,相对于其他公平观,参合农民在医疗费用可负担性上的公平性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因此罗尔斯主义公平观就是更适合现有新农合筹资机制设计的公平观理念。在当前新农合制度框架内,无论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农民,都依据相同的个人筹资标准缴纳“保费”,同时医疗费用的补偿在参合农民医疗情况相似的条件下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现有新农合筹资系统是一个混同契约,根据激励理论,它不具有激励可行性,它导致有异质性偏好和健康预期的农民中有一部分游离出新农合筹资系统。只有在两个预期健康损失临界值之间的农民才愿意参与新农合。因此,有必要构造一种激励可行的分离契约,各自负责不同档次的筹资与补偿,以提高效率与公平。仿真结果显示,通过将现有新农合混同契约转型为分离契约,在合理设计控制柄的情况下,能提高保险覆盖率,获得筹资公平性的改善。在新农合语境下,效率与公平是否具有一致性?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筹资效率与人均医疗支出占比之间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互有格兰杰因果关系,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农合筹资效率与公平性之间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明实现两者的同步性改进是可能的。但是,新农合混同契约式筹资机制是效率与公平一致性改进的障碍。因此,需要改变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契约形式,以分离契约设计新农合筹资机制,而取得新农合筹资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改进。这里没有出现像奥肯的“漏桶原理”所述的那样效率与公平无法兼得的情况。以本文论证的效率、公平及其契约结构之间关系为依据,本文为现有新农合设想了一种混合式筹资契约,它既有混同契约式、强制性参保的基本帐户,又有分离契约式、自愿参保的自选帐户,两者构成了新农合混合式契约体系。论文通过模型回答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以仿真回答了方案的福利效应。因此,如果新农合设计成这样的新式契约,就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改进。

刘涵[8](2013)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04年、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不同渠道卫生筹资的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评价兵团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04年和2010年两次兵团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建立家庭库,获取分析所需的基本指标,包括家庭消费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家庭等值人口等,应用比例法、指数法和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等方法,测算各卫生筹资渠道的公平性。结果:1.从卫生筹资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上,兵团富裕家庭卫生支出远大于贫困家庭;相对于经济水平而言富裕家庭卫生支出比例高于其在人群中所占可支付能力比重。富裕人群是卫生筹资的主要贡献者。对再分配体系而言,卫生筹资发生后人群基尼系数有所下降,缩小了人群贫富差距,利于社会公平。2004年兵团卫生总支出的Kakwani指数为0.065,再分配效应为0.0038,2010年兵团卫生总支出的Kakwani指数为0.057,再分配效应为0.0039。2.2010年可支付能力的集中指数0.283较2004年0.327有所下降,卫生总支出与2004年相比累进程度略有下降,再分配效应均为正,整体卫生筹资公平性变化不明显。各项卫生筹资渠道中社会医疗保险Kakwani指数变化最明显,由0.129下降到0.035;再分配效应中通过税收渠道变化最明显由0.0049变为-0.0008,与2004年相比2010年兵团直接税累进性降低,再分配效应减小;间接税累退效果有所改善,负的再分配效应降低。3.2004年到2010年兵团城市和团场卫生总支出由垂直累退转为累进,再分配效应由负转正。2004年兵团城市和团场地区各卫生筹资渠道再分配效应差异不明显,2010年团场地区卫生筹资再分配效应高于城市地区。4.2004年、2010年兵团城市和团场各筹资渠道公平性比较,税收、商业医疗保险和现金卫生支出由累退变为累进;现金卫生支出再分配效应有所减弱,社会医疗保险正的再分配效应有所减小,税收渠道城市地区负的再分配效应有所增强,团场地区再分配效应由负转正。其中,直接税累进性降低,城市地区再分配效应由正变为负效应,团场地区正的再分配效应下降。间接税城市和团场地区累退程度均有所改善,负的再分配效应下降。结论:1.近年来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有所改善,现有卫生筹资体系利于社会公平,起到正向的收入再分配作用。2.与2004年相比2010年兵团卫生总支出累进程度略有下降,再分配效应变化不明显。3.兵团城市和团场卫生总支出由垂直累退转为累进,再分配效应由负转正,2010年团场地区卫生筹资再分配作用高于城市地区。4.各项卫生筹资渠道中,直接税累进程度高,间接税略微累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累退性程度较大,再分配效应为负;现金卫生支出再分配效应为负,对居民可支付能力的影响有所减弱。

卢建龙,徐晓程,张倩,应晓华[9](2012)在《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近年来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比较总结。从计算方法、适用范围、所需数据、结果价值、测算维度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7种筹资公平性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果和结论: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的家庭卫生筹资贡献率(HFC)和筹资公平指数(FFC)计算方法需经调整,方能适用于中国;国内再分配效应(RE)的应用有一定困难,但kakwani指数被广泛采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分析能部分反映就医风险保护,在我国极为重要,但不能用以反映卫生系统的筹资公平性。

邱向英[10](2013)在《湖南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健康”已然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种基本人权。这种权利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更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往更深层次说,它甚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卫生筹资是指为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卫生筹资的具体研究内容则包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环境下卫生领域的资金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又直接影响到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而影响到居民的健康状况。本文以湖南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的分析,试图厘清湖南卫生总费用增长的限制原因、卫生资金筹集、分配和公平使用等活动,从而提出湖南卫生公平筹资模式和策略,对湖南卫生筹资政策的修订及公平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卫生筹资的定义、主要渠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入手,结合湖南2001—2010年卫生总费用数据,分析湖南卫生筹资的总体水平和发展状况;通过与全国及其他省市和国际相比较,评价湖南卫生筹资总体公平性程度,借鉴先进经验,找出湖南卫生筹资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湖南卫生公平筹资的对策,探索卫生筹集的模式,并对湖南卫生政策的出台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是“湖南的卫生总费用的使用效率、公平性及效果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卫生资金的配置并不十分合理”,具体表现在:卫生总费用增长较快但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不足、居民个人的卫生费用负担仍然过大、社会卫生支出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和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等五个方面;造成湖南卫生筹资及分配公平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医疗融资路径单一、“以药养医”等扭曲的激励机制以及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基于上述问题与原因分析结论,本文提出:要提高湖南卫生总费用的整体性能,至少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卫生筹资机制;其二、坚持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预防和卫生保健投资;其三、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均等化的卫生服务体系;其四、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其五、强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努力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卫生系统。

二、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论文提纲范文)

(1)H省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公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2 卫生领域中常见的公平性测量方法
    1.3 理论基础
        1.3.1 受益归属概念
        1.3.2 卫生服务公平性
        1.3.3 卫生财政补助公平性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
        2.3.2 现有统计资料收集
        2.3.3 家庭卫生服务调查资料
        2.3.4 受益归属分析方法
    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卫生财政补助政策及实施情况
    3.2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3.3 居民卫生财政补助的受益分布情况及公平性分析
        3.3.1 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分布情况分析
        3.3.2 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公平性分析
    3.4 居民卫生财政补助的受益公平性比较分析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2 建议
    4.3 本文创新之处
    4.4 本文存在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理论基础
    2.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分析框架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研究概况
    3.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研究概况
    3.3 医疗保险政策对公平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3.4 公平性的测量
    3.5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4.1 资料来源
    4.2 抽样和资料收集方法
    4.3 质量控制措施
    4.4 资料分析方法
    4.5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与城乡居民医保政策概况
    5.1 山东省经济社会与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5.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5.3 样本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实施现状
    5.4 样本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状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公平性与筹资公平性
    6.1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公平性分析
    6.2 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公平性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7.1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
    7.2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城乡居民医保受益公平性
    8.1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受益公平性
    8.2 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受益公平性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讨论
    9.1 关于公平性的研究方法
    9.2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目标实现的程度及问题
    9.3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公平性要素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结论
    10.2 政策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与再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3 数据处理和指标解释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与分析
    1 卫生筹资累进性结果
    2 卫生筹资渠道集中曲线
    3 卫生筹资渠道再分配效应
讨论
    1 税收呈现累进性,再分配效应变正,卫生筹资公平性好
    2 社会医疗保险呈现累退性,累退程度有所减低,再分配效应变化不明显
    3 商业健康保险由累退性变为累进性,再分配效应变化不明显
    4 现金卫生支出呈现累退性,再分配效应略有减低
    5 城市和农村卫生筹资公平性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需方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
作者简介
附件

(4)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和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五、主要数据来源和概念界定
    六、本研究的创新及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内在逻辑关联
        三、人力资源的配置与激励
        四、作为人力资本的医生人力资源特点
    第二节 卫生经济学
        一、卫生经济学
        二、医疗卫生服务特性
        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四、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医生人力资源特点
    第三节 制度经济学
        一、制度经济学
        二、制度架构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四节 公平理论
        一、经济社会公平的思想理论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
        三、医疗卫生领域公平的内涵
        四、医疗卫生资源公平配置的评价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理论起点:医生的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本双重属性
        二、研究现场:上海医生人力资源的区域公平配置
        三、研究假设
    第二节 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的含义和测度方法
        一、分布公平性的含义
        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分布公平性要求
        三、公平性的测度方法
    第三节 基于公平性的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影响因素结构
        一、市场和政府对公平性的影响: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二、多种方法的影响因素提炼
        三、影响因素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的模型构建
        一、模型设计总体思路
        二、面板数据建模步骤
第三章 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医生人力资源在上海各区县分布公平性变化
        一、上海各区县千人口医生数变动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人均医生数在区县分布的Gini系数变动情况
        三、人均医生数在区县分布的Theil指数变动分析
    第二节 除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以外的医生在上海各区县分布公平性变化
    第三节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区域分布公平性变化
        一、以区县为单位测算的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变动分析
        二、以区县为单位测算的Gini系数结果与主观感受的差异及分析
        三、细化测量区域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分布公平性再评价
    第四节 基于人力质量调整的上海医生区县分布公平性分析
        一、人力质量调整的依据和方法
        二、人力质量调整前后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比较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一、公平性分析结果的小结
        二、与全国趋势的比较
第四章 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于全国面板数据的医生人力资源分布影响因素
        一、回归模型构建
        二、回归分析结果
    第二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上海区级医院医生区域分布影响因素
        一、回归模型构建
        二、回归分析结果
    第三节 基于面板数据的上海社区医生区域分布影响因素
        一、回归模型构建
        二、回归分析结果
    第四节 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公平性的逻辑关系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医疗基础设施分布状况的影响
        三、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四、医生经济回报的影响
        五、人口密度的影响
        六、政府卫生投入的影响
        七、各变量回归结果与公平性关系的启示
第五章 公平性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的政策根源探讨
    第一节 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的影响
        一、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
        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薪酬差距促使人力资本价格机制发生作用
    第二节 社区卫生改革政策的影响
        一、社区卫生机构薪酬制度的负面影响
        二、职业前景等非薪酬激励的负面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任务日趋增多变相降低了工资收入
    第三节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政策根源解释
        一、理论解释
        二、解决途径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和讨论
        一、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的公平性状况尚未达到政策预期
        二、医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服务需求存在关联
        三、医疗基础设施的设置布局对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具有正向影响
        四、薪酬激励对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具有正向影响
        五、医疗机构与医生的微观激励和上海提高医生区域分布公平性的社会目标不相一致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政府规划引导医生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二、薪酬体系优化医生人力资源空间分布
        三、多重激励调动基层医生积极性
        四、多点执业推动医生人力资源柔性分布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我国和上海地区关于医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政策分析
    二、国家1998年以来主要医生人力法规政策汇总
    三、上海1998年以来主要医生人力法规政策汇总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医生人力资源调控经验梳理
后记

(5)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卫生系统公平性概念与分类研究进展
        二、卫生系统公平性研究方法
        三、健康状况公平性研究进展
        四、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进展
        五、卫生保健可及性研究进展
        六、简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典型国家
    第一节 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典型国家
        一、典型国家的选取
        二、典型国家卫生系统相关情况
第三章 卫生系统公平性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健康与卫生
        二、卫生服务
        三、卫生系统
        四、公平
        五、公平性
    第二节 几种主要公平理论
    第三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
    第四节 丹尼尔斯的卫生公正论
    第五节 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分类与定义
        一、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分类
        二、卫生系统公平性的定义
第四章 健康公平性
    第一节 中国健康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预期寿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中国孕产妇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二节 国内健康公平性
        一、我国省际预期寿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我国省际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五章 卫生筹资公平性
    第一节 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基本认知
        一、卫生筹资的内涵
        二、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定义
    第二节 中国卫生筹资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中国人均卫生费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政府总体卫生支出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私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三节 国内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一、我国卫生筹资主体费用分担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省际卫生筹资主体费用分担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六章 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
    第一节 中国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国际公平性
        一、中国卫生系统反应性水平与分布
        二、中国卫生人力资源与卫生设施的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中国免疫接种覆盖率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中国生殖健康服务覆盖率的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二节 国内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性
        一、我国城乡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二、我国省际卫生人力资源和卫生设施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三、我国城乡免疫接种覆盖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四、我国城乡生殖健康服务覆盖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第七章 增进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建议的构建框架
        一、政策制定的过程与政策建议的构建框架
        二、政策建议构建的依据
    第二节 具体政策建议
        一、确立卫生大国理念,做健康责任担当者表率
        二、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确保卫生公平有法可依
        三、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的成果,促进公平的医改方案全面实施
        四、改善弱势群体状况,促进最不优惠者卫生公平
        五、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为卫生公平提供政治保障
    第三节 政策执行力分析
        一、确立卫生大国理念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二、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三、巩固医疗保障领域卫生改革成果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四、改善弱势群体状况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五、广泛纳入公民参与卫生政策制定政策的执行力分析
结语
中外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成果
致谢

(6)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卫生政策法规对于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1.1 卫生政策法规具有确认功能
    1.2 卫生政策法规具有分配功能
    1.3 卫生政策法规具有协调功能
2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公平缺失
        2.1.1 卫生筹资的不公平
        2.1.2 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
        2.1.3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效率缺失
        2.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倒三角
        2.2.2 恶意诱导、过度服务导致微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政策选择——以公平和效率为目标
    3.1 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法规与公平
        3.1.1 卫生政策法规的公平价值
        3.1.2 改进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
        3.1.2. 1 完善卫生筹资政策。
        3.1.2. 2 完善卫生支出转移支付制度。
        3.1.3 调整提高政府支出结构和规模, 改善卫生资源配置
    3.2 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法规与效率
        3.2.1 卫生政策法规的效率价值
        3.2.2 改进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
        3.2.2. 1 建立首诊制, 扭转卫生资源配置的“倒金字塔”。
        3.2.2. 2 彻底改革“以药养医”以切断处方行为和经济利益纽带, 提高微观配置效率。
        3.2.2. 3 建立卫生支出绩效评估制度, 提高配置效率。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
        二、现有新农合制度设计及其运行特点
        三、现有新农合筹资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思路和框架
        二、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三、基本分析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主要的不足及其后续研究
第二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概念挖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卫生筹资的概念挖掘
        一、狭义与广义的卫生筹资: 一个全面的筹资框架
        二、卫生筹资体系: 一个卫生筹资的系统工程
        三、卫生筹资体系的功能与目标
    第二节 有关新农合筹资机制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有关建立新农合筹资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二、有关新农合筹资制度的缺陷研究
        三、有关新农合筹资的政策效果之实证研究
        四、有关新农合筹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研究
        五、当前新农合制度研究成果的简单述评与展望
第三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效率分析
    引言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思想
        一、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概述
        二、DEA的基本模型——C~2R模型
    第二节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新农合筹资效率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与导向的选择
        二、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的新农合筹资效率分析
    第三节 基于Malmquist和Window模型的新农合筹资动态效率
        一、DEA-Malmquist模型和时间窗Window模型的简介
        二、DEA-Malmquist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三、时间窗Window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公平性分析
    第一节 相关文献述评
        一、卫生筹资公平性的文献述评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公平性研究进展及其述评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机制公平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公平观
        一、功利主义及其公平理论
        二、罗尔斯主义: 公平即正义
        三、无嫉妒主义公平观
        四、非福利主义公平观
    第三节 公平观在新农合筹资设计中应用与比较——一个仿真结果
        一、以可负担性为基础的新农合筹资公平性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在主要公平观下的可负担性比较
第五章 新农合筹资机制的契约论分析
    第一节 现有新农合筹资的混同契约性质
        一、现有新农合混同契约性质的界定
        二、新农合混同契约激励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分离契约可能的实施效果
        一、新农合“保大”、“保小”定位的争论
        二、基于分离契约的目标重设:保险覆盖率仿真分析
    第三节 基于公平性的分离契约式筹资安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农合筹资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第一节 新农合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判断
    第二节 新农合语境下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理论与实证检验
        一、效率与公平一致性的理论验证
        二、新农合语境下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实证检验
    第三节 新农合契约体系与其效率和公平的一致性
        一、新农合契约体系决定其效率与公平状况
        二、当前新农合混同契约式筹资机制是效率与公平一致性改进的障碍
第七章 新农合筹资契约的设计
    第一节 契约设计的政治哲学理念:普及+选择主义
        一、普及主义与选择主义简介
        二、普及加选择主义:新农合筹资契约设计的新理念
    第二节 新农合筹资混合式契约设计
        一、新农合筹资混合式契约体系的涵义
        二、一个假想的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方案
        三、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的其他说明
    第三节 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体系的均衡性与福利效应
        一、新农合混合式筹资契约体系的平衡性及其均衡解
        二、新农合筹资机制转型的福利效应:以公平性考察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和指标解释
    2.4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3.1 2004—2010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概况
    3.2 2004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结果
    3.3 2010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结果
    3.4 2004、2010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比较
讨论
    4.1 兵团各卫生筹资主体比例变化
    4.2 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
    4.3 2004 年、2010 年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比较
    4.4 城市和团场地区公平性比较
    4.5 各卫生筹资渠道公平性及对居民负担的影响
    4.6 与其他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比较
    4.7 有关方法学的探讨与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10)湖南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1. 概念的界定
    2. 相关基本理论
    3. 卫生筹资和分配的公平性原则
第三章 湖南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现状分析
    1.中国卫生总费用分析
    2. 湖南卫生筹资与分配现状
    3. 湖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湖南卫生筹资及分配公平性问题及原因
    1. 湖南卫生筹资及分配公平性存在的问题
    2. 湖南卫生筹资及分配公平性问题的成因
第五章 湖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改进建议
    1. 建立公平的卫生筹资机制
    2. 加强政府监管
    3.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4. 构建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5. 加强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医疗机构效率
    6. 构建“结果导向”型公共卫生系统
    7. 完善商业保险与医疗互助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和筹资公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H省居民卫生财政补助受益公平性分析[D]. 党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山东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 李超凡. 山东大学, 2018(02)
  • [3]我国西部典型地区卫生筹资公平性与再分配研究[D]. 费舒.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4]上海医生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公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凌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08)
  • [5]中国卫生系统公平性探析[D]. 雷光和. 武汉大学, 2016(01)
  • [6]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J]. 柏高原,王耀刚,杨文秀,王琳,崔壮,夏青. 中国卫生资源, 2014(06)
  •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研究[D]. 史新和. 南京大学, 2013(05)
  •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分析[D]. 刘涵.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9]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方法综述[J]. 卢建龙,徐晓程,张倩,应晓华. 中国卫生资源, 2012(04)
  • [10]湖南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D]. 邱向英. 南华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健康领域的股权和融资股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