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民众信仰与巫术思维

《搜神记》中的民众信仰与巫术思维

论文摘要

《搜神记》的成书背景是个信仰驳杂思想丰富的时代,佛道、鬼神、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交融在民众信仰中,而中国的古老巫术思维又如影随形于这整个民众信仰体系中。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切入《搜神记》,研究其民众信仰与其民众信仰中所包含的巫术思维,是本文论题。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巫术在中国占据本土化地位。中国巫术最特色的一点是万物有灵观念与阴阳五行观念、天人感应观念的糅融。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中国式巫术思维的基础,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最深刻的本土巫术观念。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几千年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同时受到巫术思维的浸染,致使这些巫术思维贯注于包含有识阶层在内的广大民众之中。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巫术的神秘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搜神记》中所展现的四种民众信仰,其性质是带有宗教性的巫术信仰。巫术信仰的根本是神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崇拜活动之一。构成整个民众信仰中的神灵体系又与原始思维和后世人为宗教,如佛教道教等有很密切的关系。道教深具中国本土巫教性质,是中国人的民族宗教,重视现世利益,其信仰的目的在于希求长生。神仙老而不死,构成了道教性质的巫术神灵体系。法术运用是道教神仙的超自然力显示方式,服食方术是成仙的法门,二者与巫术一脉相承。佛教移植中土,化装成道术获得中国人的认同感,以融合儒家亲孝观念的因果思想和关注生死的轮回观念深入民心,以此融入中国巫术信仰体系。以上都在《搜神记》及其创作背景中有所体现。鬼神信仰是中国的最古老的信仰。本文为便于分析,将《搜神记》鬼神信仰的神灵体系界定在人的魂魄,分析《搜神记》中关于死后世界构想的例子。对死亡的关注反映出鬼神信仰的现实性。将古老的鬼神信仰中的纯巫术信仰开列出来,即基于万物有灵并排除了宗教性质和作用的原始巫术,主要例举其基于万物有灵论的神灵体系,考察巫师原始的通神疗病功能在《搜神记》中的体现。第三部分以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的构成巫术的巫师、仪式和表征三要素理论为依托,分析《搜神记》四种民众信仰都具有三要素的特征,进一步证明《搜神记》民众信仰带有的巫术性。关于巫师,弗雷泽认为他们是“掌握了宇宙机器运转奥秘发条的人”,所以除了纯巫术信仰中的巫觋,道教信仰中的神仙、道士、医祝、占卜人员、阴阳五行家,佛教信仰中的神僧、胡人,鬼神信仰中的人神等等都可划入巫师范围。关于仪式,各种巫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的巫术行动连接想象,并把想象认为成真实。《搜神记》民众信仰的主要仪式有道教符术与占候术、佛教咒术、淫祀等,其中有用于特定场合规定好的特定仪式,也有日常化仪式。关于表征,是仪式制造的效果。抽象的非个体表征即巫术的法则,具象的非个体表征是巫物,个体表征是人格化神灵、死者灵魂精怪等,通过这三方面分别分析《搜神记》中的巫术表征。本文的结论是,《搜神记》中的民众信仰无一不用巫术思维进行运作和维持。没有巫术思维的支持,民众信仰将无一存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中国式巫术和巫术思维
  • 1.1 巫术思维辨析
  • 1.2 巫术本土化地位:中国本信巫
  • 1.2.1 中国巫术思维特色的观念支撑
  • 1.2.2 儒之巫色
  • 1.2.3 中国文化特点:巫术神秘主义与实用主义结合
  • 2《搜神记》四种主要民众信仰类型
  • 2.1 《搜神记》成书时代背景及条目时间跨度
  • 2.2 中国宗教性巫术信仰
  • 2.3 道教信仰
  • 2.3.1 中国民族宗教
  • 2.3.2 老而不死是为仙
  • 2.3.3 道家仙法方术
  • 2.4 佛教信仰
  • 2.4.1 佛教中国化
  • 2.4.2 《搜神记》中影响民众较深的两点佛教观念
  • 2.5 鬼神信仰
  • 2.6 纯巫术信仰
  • 3《搜神记》民众信仰类型之巫术结构分析
  • 3.1 巫师
  • 3.2 仪式
  • 3.2.1 仪式思维原理
  • 3.2.2 《搜神记》民众信仰主要仪式
  • 3.2.3 特定仪式和日常化仪式
  • 3.3 表征
  • 3.3.1 抽象非个体表征
  • 3.3.2 具体非个体表征
  • 3.3.3 个体表征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出版[J]. 敦煌研究 2019(03)
    • [2].山西省民众信仰状况调查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3].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J]. 开放时代 2008(01)
    • [4].转型时期民众信仰状况及趋势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5)
    • [5].《佛陀相佑:造像记所见北朝民众信仰》[J]. 佛学研究 2018(02)
    • [6].北仑清至民国时期的民众信仰[J]. 东方博物 2012(01)
    • [7].近代之前中西方宗教信仰观之差异性比较[J]. 山西青年 2016(19)
    • [8].本土研究与自我反思——读《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J]. 民俗研究 2010(04)
    • [9].明代山东民众信仰的多样性[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0].日本治污40年:政府重视 企业开发 民众信仰合一[J]. 当代社科视野 2013(12)
    • [11].日本40年治污启示:政府重视 企业开发 民众信仰合一[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3(11)
    • [12].增强国人幸福感和提高幸福指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01)
    • [13].“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发布词[J]. 法音 2014(02)
    • [14].伏羲氏被神化的过程及民众信仰心理浅析[J]. 黑龙江史志 2008(12)
    • [15].作为符号的蒙古贞敖包[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
    • [16].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组织[J]. 新长征 2014(10)
    • [17].净宗先锋论[J]. 文学界(理论版) 2013(01)
    • [18].文化转型时期的信仰建设[J]. 科技风 2013(10)
    • [19].地域民俗信仰研究——浅谈山西阳城汤王祈雨与民众信仰[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7)
    • [20].磕头的平等:生活层面的祖师爷信仰——兼论作为主观感受的民俗学[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1].“灵”、顿悟与理性:知识创造的两种途径[J]. 思想战线 2013(01)
    • [22].里域真官崇祀[J]. 求索 2013(01)
    • [23].《程澄女史摹绘海外藏历代罗汉图》序[J]. 中国文化 2014(01)
    • [24].禁忌中的关系及利益取向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6)
    • [25].马祖天后宫融两岸亲情[J]. 炎黄纵横 2011(03)
    • [26].灵验的“四大门”—评《四大门》[J]. 民间文化论坛 2014(01)
    • [27].仪式专家的当代图景及价值引导[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5)
    • [28].民国时期常州天宁寺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9].民国以来冀中庙会的发展[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5)
    • [30].同治回民战争后的民众信仰、记忆与社会整合[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5)

    标签:;  ;  ;  ;  

    《搜神记》中的民众信仰与巫术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