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DA公司的装配生产线平衡研究

哈尔滨DA公司的装配生产线平衡研究

论文摘要

装配线的平衡直接影响到制造系统的生产率。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工作研究的原理和技术以DA公司减速顶装配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运用Double-E软件从基础IE方面着手对减速顶装配线进行平衡改善研究;并建立0-1规划模型,采用Lingo软件求解,以优化装配线平衡。从而提高生产线的生产率及设备的利用效率,满足市场需要。首先,通过现场观察、现场实测、录像观察、数据分析对减速顶装配过程进行分析;在分析减速顶装配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的程序分析方法,对减速顶的装配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装配过程进行改善研究。其次,划分了装配作业单元,运用Double-E软件对装配线各工序动作进行分析,对瓶颈工序进行双手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结合发现的问题,对相关的工作条件进行改善,并对装配线各工序的动作进行规范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Double-E软件对所有作业单元进行MOD分析,制定了各最小作业单元的标准作业时间。最后,建立了减速顶的第Ⅰ类、第Ⅱ类装配线平衡的0-1规划模型,并在Lingo的平台上进行编程计算,得到装配线全局作业均衡编排的优化解。本文通过运用工业工程领域的工作研究技术,改善了减速顶装配线上工人的作业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优化装配过程,不仅提高了装配现场管理水平,而且平衡改善了装配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通过基础IE对各个工位进行局部改善的基础上,建立装配线平衡的0-1规划数学模型,对各个工位的全局的分配进行全局优化,得到满意的全局优化解。同时提高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 1.2.1 国外的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的研究动态
  • 1.3 论文的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装配线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2.1 装配生产线理论
  • 2.1.1 装配生产线的概念
  • 2.1.2 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定义
  • 2.1.3 装配线的改善原则
  • 2.1.4 装配线平衡的平衡效果的评价
  • 2.2 基础工业工程中的方法研究
  • 2.2.1 方法研究的内容
  • 2.2.2 方法研究的步骤
  • 2.2.3 方法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
  • 2.3 线性规划基本理论
  • 2.3.1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
  • 2.3.2 整数0-1 线性规划及解法
  • 3 DA 公司减速顶装配线程序分析
  • 3.1 程序分析的方法
  • 3.2 DA 公司装配线现状
  • 3.2.1 企业简介
  • 3.2.2 减速顶装配线现状分析
  • 3.2.3 减速顶装配工艺过程
  • 3.3 装配线程序分析
  • 3.3.1 减速顶装配工艺流程分析
  • 3.3.2 减速顶装配线流程程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DA 公司减速顶装配线工作研究
  • 4.1 动作研究理论
  • 4.1.1 动作分析的目的
  • 4.1.2 动作分析的方法
  • 4.1.3 动作分析十大原则
  • 4.2 达宝易软件介绍
  • 4.3 划分装配线最小作业单元
  • 4.4 减速顶装配线动作研究
  • 4.4.1 基于Double E 软件的装配线动作分析
  • 4.4.2 瓶颈工序的双手操作分析
  • 4.4.3 瓶颈工序的人机操作分析
  • 4.5 减速顶的标准作业时间测定
  • 4.5.1 作业测定理论
  • 4.5.2 模特排时法
  • 4.5.3 基于MOD 法的减速顶装配线作业标准时间测定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0-1 规划模型的减速顶装配线平衡研究
  • 5.1 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思想
  • 5.1.1 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基本假设
  • 5.1.2 装配线平衡的约束条件
  • 5.1.3 装配线平衡分类
  • 5.2 装配线平衡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1 第Ⅰ类减速顶装配线平衡问题的0-1 规划模型
  • 5.2.2 第Ⅱ类减速顶装配线平衡问题的0-1 规划模型
  • 5.3 基于Lingo 软件DA 公司装配线平衡模型求解
  • 5.3.1 Lingo 简介
  • 5.3.2 模型的参数
  • 5.3.3 0-1 规划模型的Lingo 求解
  • 5.4 结果分析
  • 5.4.1 装配线平衡前得生产线平衡分析
  • 5.4.2 第Ⅰ类装配线平衡结果分析
  • 5.4.3 第II 类装配线平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减速顶故障诊断[J].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20(02)
    • [2].《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8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8(04)
    • [3].关于提高减速顶运用管理水平的探讨[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2)
    • [4].减速顶的运用与管理[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2)
    • [5].减速顶管理运用存在的安全风险及解决方案[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2)
    • [6].减速顶零部件损耗及寿命研究[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3)
    • [7].《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7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4)
    • [8].减速顶的绿色设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4)
    • [9].护轮减速顶[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8(01)
    • [10].《减速顶维修标准化作业》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6(04)
    • [11].《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6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6(04)
    • [12].《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5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5(04)
    • [13].站场减速顶状态检测装置[J]. 上海铁道科技 2016(03)
    • [14].《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4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4(04)
    • [15].《减速顶市场开发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3(04)
    • [1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3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3(04)
    • [17].铁路减速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铁道技术监督 2019(06)
    • [18].一种分体式护轮减速顶的研究[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1)
    • [19].编后话[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4(04)
    • [20].《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2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2(04)
    • [21].《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1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1(04)
    • [22].《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10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0(04)
    • [23].《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09年总目次[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9(04)
    • [24].《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08年总目录[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8(04)
    • [25].高负荷减速顶系列调速设备在现代化编组站中的地位和作用[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8(01)
    • [26].减速顶调速系统委员会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计划[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08(01)
    • [27].减速顶性能自动检测仪的研制[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2)
    • [28].全自动减速顶工况检测车在江村编组站减速顶日常养护中应用的探讨[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8(01)
    • [29].征文启事[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3(04)
    • [30].减速顶在线故障检测系统结构及原理[J].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7(04)

    标签:;  ;  ;  ;  

    哈尔滨DA公司的装配生产线平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