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因素研究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 DC. ex Fr. ) Quel),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及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及提高人体免疫等功能,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系统研究了杏鲍菇的营养生理特性;2.采用U7(72)均匀设计研究了接种量和装料量的之间的最佳配比关系;3.研究了杏鲍菇栽培的最佳配方及杏鲍菇生产剩余料二次利用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杏鲍菇的菌落直径及菌落长势评分,建立菌丝生长指数,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能以多种单糖、双糖、多糖等作为碳源,其中以果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均较好,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供试氮源中,杏鲍菇对复合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均能利用,其中以蛋白胨为最适氮源,麦芽浸粉和酵母膏次之;在无机盐中1.0 g/L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维生素中6 mg/L维生素B2、烟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8 mg/L IAA、KT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采用拌种接种方法,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接种量、装料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栽培料的最适含水率。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栽培料中的最适含水率为64.33 %。当接种量为14.3 %,装料量1 000 g/袋时最有利于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在此条件下,杏鲍菇的发菌期可缩短到7天。3.采用比率混料及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麸皮、木屑、过磷酸钙及棉籽壳用量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即麸皮21.63 %,木屑6.27 %,棉籽壳72.10 %,采用此配方,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为81.31 %。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明晰了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麸皮、木屑、棉籽壳对杏鲍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杏鲍菇菌糠二次利用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即麸皮12.83 %,棉籽壳35.20 %,木屑5.29 %,菌糠46.68 %。采用该配方,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为88.16 %。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 1.1.1 形态特征
  • 1.1.2 生态环境分布
  • 1.1.3 营养生理特性
  • 1.1.3.1 碳源
  • 1.1.3.2 氮源
  • 1.1.3.3 温度
  • 1.1.3.4 湿度
  • 1.1.3.5 二氧化碳浓度
  • 1.1.3.6 光照
  • 1.1.3.7 酸碱度
  • 1.2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 1.2.1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 1.2.1.1 蛋白质
  • 1.2.1.2 氨基酸
  • 1.2.1.3 纤维类物质
  • 1.2.1.4 碳水化合物
  • 1.2.1.5 维生素
  • 1.2.1.6 灰分
  • 1.2.1.7 其它
  • 1.2.2 药用及保健价值
  • 1.3 杏鲍菇栽培技术
  • 1.3.1 栽培季节
  • 1.3.2 栽培原料
  • 1.3.3 栽培方法
  • 1.3.4 栽培管理
  • 1.3.4.1 发菌管理
  • 1.3.4.2 开袋、催蕾及疏蕾
  • 1.3.4.3 育菇
  • 1.4 菌糠再利用
  • 1.4.1 菌糠在食用菌栽培中的二次利用
  • 1.4.2 菌糠肥料的开发和利用
  • 1.4.3 菌糠饲料的开发和利用
  • 1.5 杏鲍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 1.5.1 多糖
  • 1.5.1.1 杏鲍菇多糖的分离提取
  • 1.5.1.2 杏鲍菇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 1.5.2 酶
  • 1.5.2.1 漆酶
  • 1.5.2.2 过氧化物酶
  • 1.5.2.3 其它酶类
  • 1.5.3 植物抗病毒蛋白
  • 1.5.4 其它活性物质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杏鲍菇营养生理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菌种
  • 2.1.1.2 基础培养基
  • 2.1.2 方法
  • 2.1.2.1 不同碳源物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1.2.2 不同氮源物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1.2.3 无机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1.2.4 维生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1.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碳源物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氮源物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3 无机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4 维生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杏鲍菇生产中几个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1.1 菌种
  • 3.1.1.2 培养基
  • 3.1.2 方法
  • 3.1.2.1 不同温度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3.1.2.2 栽培料不同含水率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1.2.3 不同接种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1.2.4 接种量与装料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温度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 3.2.2 栽培料不同含水率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接种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2.4 接种量与装料量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的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1.1 菌种
  • 4.1.1.2 培养基
  • 4.1.2 方法
  • 4.1.2.1 试验设计
  • 4.1.2.2 栽培方法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不同处理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4.2.2 单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效应分析
  • 4.2.3 交互作用对杏鲍菇鲜重的影响
  • 4.2.3.1 麸皮和过磷酸钙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4.2.3.2 木屑和过磷酸钙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4.2.4 杏鲍菇产量模型的优化
  • 4.2.5 模型验证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杏鲍菇菌糠再利用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1.1 菌种
  • 5.1.1.2 培养基
  • 5.1.2 方法
  • 5.1.2.1 试验设计
  • 5.1.2.2 栽培方法
  • 5.2 结果分析
  • 5.2.1 不同处理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5.2.2 单因素对杏鲍菇产量的效应分析
  • 5.2.3 交互作用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 5.2.4 杏鲍菇产量模型的优化
  • 5.3 结论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矿质元素对滑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3)
    • [2].一株长白山野生桦褐孔菌菌株的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研究[J]. 特产研究 2020(04)
    • [3].五种无机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14)
    • [4].菌丝在建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设计[J]. 建筑与文化 2020(10)
    • [5].不同培养基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比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5)
    • [6].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食用菌 2015(01)
    • [7].不同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5(09)
    • [8].1-氨基环丙烷-1-羧酸在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双孢蘑菇菌丝中的作用[J]. 华北农学报 2019(06)
    • [9].黑根霉Q_(3Y)在旱胁迫效应下的菌丝生长特性及糖化产物[J]. 中国酿造 2020(03)
    • [10].外源营养因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J]. 青海科技 2017(01)
    • [11].外源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3)
    • [12].白灵菇液体培养菌丝的富锌能力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8)
    • [13].照光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转录组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05)
    • [14].磷和镉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外生菌丝内聚磷酸累积的影响[J]. 菌物学报 2010(03)
    • [15].怎样对菌丝活力作简易鉴定[J]. 食用菌 2009(04)
    • [16].一种野生香灰菌丝的纯化与利用[J]. 食用菌 2008(01)
    • [17].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8(01)
    • [18].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19].3个桑黄菌株的菌丝特性研究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四川蚕业 2020(02)
    • [20].一种室内快速检测黑木耳菌丝活力的方法[J]. 北方园艺 2016(24)
    • [21].理化因素及栽培基质对雷丸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草药 2015(03)
    • [22].不同碳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8)
    • [23].北虫草子实体组织分离菌丝生长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7)
    • [24].锰离子对糙皮侧耳菌丝生长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J]. 食用菌学报 2015(03)
    • [25].栽培基质中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测定方法研究[J]. 食用菌 2013(05)
    • [26].菌核侧耳高产菌丝多糖的固态培养基优化[J]. 食品工业 2020(11)
    • [27].竹荪栽培中菌丝“氨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食用菌 2013(03)
    • [28].银耳芽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萌发状况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2(05)
    • [29].无机盐及生长因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0].外源营养元素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野生大肥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17)

    标签:;  ;  ;  ;  ;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