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 ——以西双版纳勐龙区域为例

“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 ——以西双版纳勐龙区域为例

论文摘要

西双版纳的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教义深深地影响着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据佛教史料记载,在此地区流传的经书有《法句经》、《波罗蜜经》等五百余部,《维先达腊》本生经就是其中的一部。自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笔者对西双版纳勐龙区域傣族村寨的佛事活动进行了9次考察,试图在音乐人类学学科理论的视角下,采用田野调查等相关方法,把勐龙镇区域的赕《维先达腊》经书仪式中的音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身于本身社会文化结构中去观察研究。研究时,笔者先从微观层面上把南传佛教教义对该村落信众的宗教观念、情感、行为的塑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认识,对经书《维先达腊》的吟诵音乐在传达宗教信仰、影响信众观念、激发听众情感、塑造行为模式方面的作用和用途进行“深描”,最后从宏观层面上对以《维先达腊》的吟诵为核心的仪式音乐进行音乐人类学的解读,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索仪式音声在秩序的生活中与当地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论文分为四部分。在绪论中,笔者依次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缘起、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现状回溯、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研究方法。在研究现状回溯中,笔者分别从傣族研究现状、仪式音乐研究现状、音乐民族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找出上述领域中尚存的研究空间,指明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在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中,笔者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对象与案例选择的原因;在研究方法中,笔者分别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特定的音乐形式总是发生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中,为了下文能在一个全面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呈现傣族佛教仪式音乐,笔者在第一章中,将《维先达腊》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影响以及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流传情况进行概述,同时,从傣族的民俗文化生活、佛教文化生活等方面对调查点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介绍。第二章以赕“坦”、赕“马哈班”两个宗教节庆为具体个案,客观细致地“深描”了在佛教“语境”下,仪式音乐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者,为下文将其放置于傣族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奠定基础。论文的第三章,是对仪式中的音乐本体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根据国内学者关于南传佛教音乐的分类法以及对傣族社会中文化持有者多次访谈,并应用音乐符号学大师让?莫利诺【Jean Molino】提出的“音乐的整体视野”即:中性层次、创作层次和感知层次,来对《维先达腊》经书的吟诵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并将勐龙区域的吟诵音调和勐海区域的吟诵音调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以《维先达腊》吟诵音声为核心,将其放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秩序——赕“坦”或是赕“马哈班”——的特定环境中,透过信众的参与、经书吟诵者的行为要素,“深描”文化持有者的音乐经验,旨在从仪式音声中所体现的信仰价值等方面,阐释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的特殊价值和意义,用共同的文化符号共筑个性化的地方历史。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回溯
  • 四、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
  •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调查点介绍
  • 第一节 《维先达腊》概况
  • 一、《维先达腊》内容简介
  • 二、《维先达腊》在南传佛教中地位
  • 三、《维先达腊》的传播现状及传播途径:
  • 第二节 调查点概况
  • 一、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介绍
  • 二、调查点介绍
  • 三、曼汤村寨的宗教信仰
  • 第二章 赕经书《维先达腊》仪式实录
  • 第一节 赕经书仪式的准备
  • 一、信众的准备
  • 二、缅寺的准备
  • 第二节 赕经书仪式过程
  • 一、赕“坦”仪式过程
  • 二、赕“马哈班”仪式过程
  • 第三节 《维先达腊》吟诵过程
  • 一、吟诵者的行为
  • 二、聆听者的行为
  • 第三章 赕坦仪式中音声要素的分析
  • 第一节 仪式中音声的分类
  • 第二节 “中介层次”——《维先达腊》吟诵要素分析
  • 一、中性层次
  • 二、创作层次
  • 三、感知层次
  • 四、勐龙区域和勐海区域经书吟诵的共性与个性
  • 五、大鼓舞曲
  • 第三节 “外围层次”——击鼓、舞蹈要素分析
  • 一、舞蹈
  • 二、乐器伴奏
  • 三、“圆苏
  • 第四章 以《维先达腊》吟诵音乐为核心的人类学解读
  • 第一节 仪式中音乐的认知与功能
  • 第二节 族群记忆中的《维先达腊》及民间评价
  • 第三节 《维先达腊》吟诵中的文化和社会
  • 第四节 《维先达腊》吟诵音声中的信仰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的审美特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32)
    • [2].专栏主持人语——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J]. 中国音乐 2020(01)
    • [3].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广西会馆华人仪式音乐中的舞蹈研究[J]. 当代音乐 2020(02)
    • [4].海南黎族仪式音乐研究缕析[J]. 当代音乐 2020(05)
    • [5].礼俗仪式音乐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意义——以乌江流域仡佬族民间吹打乐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5)
    • [6].近十年云南仪式音乐研究综述——以2009年至2019年博硕学位论文为例[J]. 戏剧之家 2020(28)
    • [7].皖北婚嫁仪式音乐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 2020(04)
    • [8].粤北过山瑶“挂灯”仪式音乐调查研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02)
    • [9].广西壮族多元信仰仪式音乐研究综述及其研究前景展望[J]. 戏剧之家 2019(13)
    • [10].回顾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理论的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05)
    • [11].萨满仪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对策[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4)
    • [12].徽州礼俗仪式音乐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3].儒释道宗教文化的音声表述——以《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为中心的考察[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4].中国仪式音乐的当代文化阐释[J]. 大舞台 2015(01)
    • [15].湖南礼俗仪式音乐研究[J]. 艺海 2015(04)
    • [16].当代民间仪式音乐的特征性分析[J]. 参花(上) 2020(11)
    • [17].浅谈鄂尔多斯婚礼仪式音乐“乃日”[J]. 明日风尚 2019(23)
    • [18].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仪式音乐文化保护研究[J]. 成功(教育) 2012(12)
    • [19].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初探[J]. 芒种 2018(04)
    • [20].藏族插箭节仪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07)
    • [21].《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西南卷、华东卷、华南卷[J]. 大音 2009(01)
    • [22].族群·区域·国家——彝、哈、傣、苗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中的三重文化认同[J]. 中国音乐 2020(06)
    • [23].苗族婚俗仪式音乐的作用及传承[J]. 作家天地 2020(22)
    • [24].论粤赣两地客家民俗仪式音乐之异同[J]. 歌海 2020(04)
    • [25].20世纪以来中国西南仪式音乐研究述评:兼论音乐西南学构建[J]. 西藏研究 2020(04)
    • [26].道教仪式音乐体系及风格特征探析[J]. 黄河之声 2016(18)
    • [27].走向“实事”本身——对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的再诠释[J]. 艺术教育 2015(05)
    • [28].古代仪式音乐的特征论略——以宋代五礼为例[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08)
    • [29].仪式音乐与信仰的关系研究[J]. 通俗歌曲 2015(07)
    • [30].台州佛教仪式音乐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天台国清寺佛教仪式音乐为例[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标签:;  ;  ;  ;  ;  

    “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 ——以西双版纳勐龙区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