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活性炭论文-肖程元,张文礼,林海波,田永霞,李欣欣

热处理活性炭论文-肖程元,张文礼,林海波,田永霞,李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处理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热处理,稻壳,活性炭

热处理活性炭论文文献综述

肖程元,张文礼,林海波,田永霞,李欣欣[1](2019)在《稻壳基活性炭的热处理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电极材料,可以用于水系或有机电解液体系超级电容器,具有优良的比电容和功率特性。然而稻壳基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会出现严重的自放电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热处理稻壳基活性炭的改性方法,能够提高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容值,并降低其自放电速率。在保持原有的多级孔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活性炭的介孔比例,减少了表面含氧官能团。改性前后的稻壳基活性炭材料组装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分别为116 F g~(-1)和147 F g~(-1),24 h自放电电压保持分别为75.2%和84.5%;在1.0 A g~(-1)条件下10 000圈恒流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分别为85%和92%。(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肖程元[2](2019)在《稻壳基活性炭的热处理改性及其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种以稻壳为前驱体的生物质活性炭材料,可以用于水系或有机电解液体系超级电容器,具有优良的比电容和功率特性。然而稻壳基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会出现严重的自放电行为。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与电极材料和外部因素有关,如杂质、表面官能团、环境温度、充电持续时间、初始电压等,源自于超级电容器内部发生副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本文考察了稻壳基活性炭的孔道结构特点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研究了影响超级电容器自放电行为的因素,提出了对稻壳基活性炭的改性方法进而提升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考察了稻壳基活性炭的孔道结构特点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情况。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质活性炭材料,微孔比例比较高,孔径分布在2 nm以内,比表面积(S_(BET))和孔体积分别为1919 m~2 g~(-1)和1.07 cm~3 g~(-1)。通过XPS测试和Boehm滴定测试可知,稻壳基活性炭材料的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表明,将稻壳基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用于卷绕式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中,稻壳基活性炭基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现象严重,泄漏电流较大。(2)研究了影响超级电容器自放电行为的因素。稻壳基活性炭应用于卷绕式超级电容器中,当超级电容器充电到较高的初始电压时,开路电压急剧下降;温度升高,双电层电荷泄漏的速率提高,自放电加大。(3)稻壳基活性炭材料的热处理改性,减小稻壳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行为,改善稻壳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热处理方法对稻壳基活性炭改性可以得到高性能的改性稻壳基活性炭材料,在保持原有的多级孔结构基础上,改变了微介孔比例,减少了表面含氧官能团。改性前后的稻壳基活性炭材料所制备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分别为116 F g~(-1)和147 F g~(-1),24小时自放电电压保持分别在75.2%和84.5%;在1.0 A g~(-1)条件下10000圈恒流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分别为85%和92%。(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辉,马成,蒋昕楠,王际童,乔文明[3](2019)在《活性炭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黏胶基、沥青基和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这3种典型的活性炭纤维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热处理温度范围700~2 800℃,通过氮气吸附法、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电阻率测试等分析方法详细考察了温度对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微晶结构、元素组成和电导率的影响,并研究其在无机体系和有机体系下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电化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在经过热处理后,比表面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高于1 200℃时,炭纤维层间距不断减小,微晶尺寸逐渐增大,石墨化度有所提高,电导率逐渐增大,电容性能在一定温度热处理后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志刚[4](2019)在《探究热处理改性的活性炭纤维的脱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SO2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保领域高度重视降低燃煤烟气中SO2的排放量。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热处理改性的活性碳纤维的脱硫活性,旨在明确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与脱硫活性关系、CO释出量与ACF脱硫活性关系,从而促进活性碳纤维应用优势的发挥,来改善烟气脱硫成效,仅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健,王辰,杨涛,王琪[5](2018)在《硝酸浓度对水热处理活性炭制备Pd/A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硝酸氧化法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进行处理,考查了硝酸浓度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了N_2物理吸附、NH_3-TPD、FTIR、TEM等表征,并评价Pd/AC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硝酸浓度的提高,活性炭上含氧基团增加,浓度过高会破坏活性炭孔结构,使负载Pd粒子尺寸有所增大,催化剂活性降低。当活性炭在硝酸浓度为1.0 mol·L~(-1),150℃下水热处理4h,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甲酸浓度为0.01 mol·L~(-1),90℃反应1 h情况下,甲酸分解率达到92.22%。(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金逸凡[6](2018)在《热处理改性活性炭纤维的NO催化氧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02)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巨大。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丰富的材料,对NO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及NOx吸附能力。本文研究了叁种不同前驱体制备的活性炭纤维(沥青基、PAN基及粘胶基)在常温常压空气气氛下对NO(500 ppm)的催化氧化行为,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NO吸附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孔径分布在0.5~1.0 nm的微孔。实验通过不同温度(700~1500℃)的热处理对这些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并测试其对NO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较低的热处理温度(700~900℃)可以有效提高微孔数量并改善孔径分布,从而提高材料对NO催化氧化性能;同时,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对活性炭纤维孔结构具有破坏作用,导致其对NO的催化氧化性能下降。此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ST-1000-900℃)的循环测试表明,因含氧官能团的生成与NO2的不完全脱除,再生循环一次的活性炭纤维对NOx吸附量从3.5 mmol/g降至1.9 mmol/g。在后续的多次循环实验中活性炭纤维的NO平衡转化率和NOx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8)

李晓辉[7](2018)在《活性炭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发电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炭材料由于具有电导率高、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易得等特点,已经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活性炭纤维作为一种微孔炭,其比表面积较大、吸附速率快、孔径分布集中,主要以粘胶、沥青、聚丙烯腈等为前驱体,经过一定程序的炭化和活化工艺制备得到,纤维直径在5 μm-20 μm之间,制备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缺陷使其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大量微孔直接从纤维表面开口,是较为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活性炭纤维与大多数炭材料一样,对其进行热处理会导致表面孔结构和微晶结构发生显着变化,进而对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关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工作以一系列不同前驱体的商业化活性炭纤维为原料,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从700℃到2800℃,通过氮气吸附法、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方法来考察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微晶结构、元素组成和电导率的变化,并研究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在有机体系和氢氧化钾(KOH)体系下的电化学性能。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纤维的含氧量逐渐下降,含碳量逐渐提高,导电率性渐变好,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900℃或110℃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当热处理温度大于100℃时,ACF的类石墨微晶层间距不断减小,微晶尺寸不断增大,结构趋于石墨。与粘胶基和沥青基ACF相比,聚丙烯腈(PAN)基ACF更容易石墨化,在2800℃热处理后,其石墨化度可达88%。(2)活性炭纤维用做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热处理提高了其在有机体系下的电容性能,对无机体系下的电容性能并无明显改善。在有机体系下,微孔是影响其比电容的主要因素,R-ACF在900℃热处理时微孔比表面积最大,其质量比电容也最大,ST1300型R-ACF的比电容可达96 F·g-1。中孔有利于提高超级电容器的倍率性能,FE400型PAN-ACF经过900℃热处理后,具有最大的中孔比表面积,其在20A·g-1电流密度下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8%。(3)在无机体系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CF表面含氧官能团逐渐受热分解,使电解液的浸润性变差,增大了离子传输阻力,比电容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热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超级电容器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8)

史文悦,游翰章,丁一梅,李赵炆,曾淦宁[8](2018)在《氧化改性和热处理联合作用后活性炭吸附六价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浓度硝酸氧化联合热处理的方法对活性炭(AC)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并研究了改性之后活性炭的Cr(VI)的吸附性能以及溶液初始浓度、pH、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空气氛围下,经20wt%的沸腾的硝酸溶液氧化3 h,450℃条件下马弗炉热处理2h后活性炭(MAC-20)的Cr(VI)的吸附性能最好,饱和吸附容量为34.89mg·g~(-1),比AC增加了10.77mg·g~(-1)。溶液pH是MAC-20的Cr(VI)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H=2,MAC-20达到最大吸附值。MAC-20的Cr(VI)吸附规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速率模型,Cr(VI)在MAC-20表面的吸附行为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王丹凤,杨海燕,宁月生,赵斌元[9](2017)在《氢气热处理活性炭表面模板法生长立方多孔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氢气高温处理调控成型活性炭(MAC)的表面官能团及孔结构,然后先后吸附Cl~-和Ag~+,以形成的立方AgCl作为牺牲模板,经MAC表面官能团还原制备出立方多孔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相结构,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成型活性炭不同处理阶段的表面官能团.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氢气处理温度、Cl~-预吸附液的浓度、Ag~+浓度及Ag~+前驱体种类等对MAC表面生长银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气预处理一方面可降低MAC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调控MAC还原能力;另一方面可提高MAC比表面积,有利于Cl~-的吸附及AgCl模板的形核.通过氢气预处理,在合适的Cl~-,Ag~+浓度及Ag~+前驱体条件下,可在成型活性炭表面获得外形规整的立方多孔银.(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石超,王涛,张福浩,华坚,黄卡玛[10](2015)在《微波热处理再生颗粒状活性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微波热处理法,分别在大气和氮气气氛两种情况下快速再生了已经充分吸附SO2的颗粒状活性炭.微波热处理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了样品的一系列热图像,直观显示了温度分布,表明热处理的最高温度仅为300℃.将再生产物用于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气氛下,微波再生活性炭的脱硫性能还不及原炭的一半;换以氮气气氛隔绝空气后,其脱硫性能提升到原炭的97%.隔绝空气条件下的微波热处理再生法比传统热再生方法,降低了处理温度、极大缩短了再生时间,体现了高效、低能耗两大优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热处理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种以稻壳为前驱体的生物质活性炭材料,可以用于水系或有机电解液体系超级电容器,具有优良的比电容和功率特性。然而稻壳基活性炭用于超级电容器会出现严重的自放电行为。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与电极材料和外部因素有关,如杂质、表面官能团、环境温度、充电持续时间、初始电压等,源自于超级电容器内部发生副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本文考察了稻壳基活性炭的孔道结构特点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研究了影响超级电容器自放电行为的因素,提出了对稻壳基活性炭的改性方法进而提升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考察了稻壳基活性炭的孔道结构特点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情况。稻壳基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质活性炭材料,微孔比例比较高,孔径分布在2 nm以内,比表面积(S_(BET))和孔体积分别为1919 m~2 g~(-1)和1.07 cm~3 g~(-1)。通过XPS测试和Boehm滴定测试可知,稻壳基活性炭材料的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研究表明,将稻壳基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用于卷绕式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中,稻壳基活性炭基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现象严重,泄漏电流较大。(2)研究了影响超级电容器自放电行为的因素。稻壳基活性炭应用于卷绕式超级电容器中,当超级电容器充电到较高的初始电压时,开路电压急剧下降;温度升高,双电层电荷泄漏的速率提高,自放电加大。(3)稻壳基活性炭材料的热处理改性,减小稻壳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行为,改善稻壳基活性炭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热处理方法对稻壳基活性炭改性可以得到高性能的改性稻壳基活性炭材料,在保持原有的多级孔结构基础上,改变了微介孔比例,减少了表面含氧官能团。改性前后的稻壳基活性炭材料所制备的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分别为116 F g~(-1)和147 F g~(-1),24小时自放电电压保持分别在75.2%和84.5%;在1.0 A g~(-1)条件下10000圈恒流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分别为85%和9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处理活性炭论文参考文献

[1].肖程元,张文礼,林海波,田永霞,李欣欣.稻壳基活性炭的热处理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9

[2].肖程元.稻壳基活性炭的热处理改性及其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D].吉林大学.2019

[3].李晓辉,马成,蒋昕楠,王际童,乔文明.活性炭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志刚.探究热处理改性的活性炭纤维的脱硫活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9

[5].徐健,王辰,杨涛,王琪.硝酸浓度对水热处理活性炭制备Pd/A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安徽化工.2018

[6].金逸凡.热处理改性活性炭纤维的NO催化氧化行为[D].华东理工大学.2018

[7].李晓辉.活性炭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电化学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8

[8].史文悦,游翰章,丁一梅,李赵炆,曾淦宁.氧化改性和热处理联合作用后活性炭吸附六价铬的研究[J].浙江化工.2018

[9].王丹凤,杨海燕,宁月生,赵斌元.氢气热处理活性炭表面模板法生长立方多孔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

[10].石超,王涛,张福浩,华坚,黄卡玛.微波热处理再生颗粒状活性炭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热处理活性炭论文-肖程元,张文礼,林海波,田永霞,李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