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玉米—杂草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沈阳地区玉米—杂草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经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其中2005年试验(A)设四个处理:Ⅰ密植不施肥、Ⅱ稀植不施肥、Ⅲ密植施肥、Ⅳ稀植施肥,2006年试验(B)设三个处理:ⅰ覆地膜处理、ⅱ无任何除草措施处理、CK,分析了玉米田玉米-杂草群落的水平、垂直、时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对北方旱田群落中物种组成及数量变化、不同处理下玉米-杂草群落相似性、群落生境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水平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旱稗、苘麻、红蓼、玉米、铁线菜、反枝苋、圆叶藜、葎草。垂直生态位宽度玉米>红蓼>圆叶藜>反枝苋>苘麻>旱稗>铁线菜>葎草。玉米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圆叶藜最小。综合分析玉米-杂草群落的水平、垂直、时间生态位宽度,玉米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优势种,旱稗次之,为亚优势种,最小的是葎草。对玉米而言,与苘麻的水平生态位重叠最大与葎草重叠最小;与红蓼的垂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与葎草的最小;与红蓼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与旱稗的重叠值最小。综合分析玉米-杂草群落水平、垂直、时间生态位重叠,反枝苋与圆叶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圆叶藜与葎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小,对玉米而言,与苘麻的生态位重叠值最高,与葎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小。从各生育时期的群落相似性系数平均值来看,处理Ⅰ与Ⅳ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处理Ⅰ与Ⅲ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小。群落生境比较发现,群落风速:垄向风速>垂直垄向风速,冠层顶风速最大,CK>ⅱ;群落温度: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顶温度最高,接近地表处温度最低,ⅱ处理略高于CK;群落湿度: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冠层顶湿度最小,接近地表处湿度最大,同一高度上,上午的湿度大于下午,ⅱ处理大于CK。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群落的概念
  • 1.2 生态位的概念
  • 1.3 生态位的测度
  • 1.4 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的意义
  • 1.5 农田杂草生态位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与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玉米-杂草群落结构分析
  • 3.1.1 物种结构
  • 3.1.2 时间结构
  • 3.2 玉米-杂草群落生态位分析
  • 3.2.1 水平生态位
  • 3.2.2 垂直生态位
  • 3.2.3 时间生态位
  • 3.3 玉米-杂草群落相似性分析
  • 3.4 玉米-杂草群落生境比较分析
  • 3.4.1 气象要素比较
  • 3.4.2 土壤含氮量
  • 3.4.3 产量比较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沈阳地区玉米—杂草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