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丝分裂”中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尝试

在“有丝分裂”中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尝试

河北武邑中学葛智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整合到生物教学,既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反思

学习成功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工作目标。然而,学习成果的取得,固然离不开个人的独立钻研,但也需要朋友的切磋交流。为此,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即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协调活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必须通过个人体验、同伴合作来探究解决生物学问题,况且生物实验更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这为生物教学中纳入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中学生没有初中生那么强的表现欲,但如果适当的给予引导、给予机会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赏识和认可。合作学习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小组集体评价为手段,即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协同工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的教学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是一个异质性小组,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异质小组(小组成员4~6人),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和个性的学生组成一组,组内角色分工和轮换,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鼓励学生在异质性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个体社会化的全面发展。

下面就以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谈一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制作精美的课件、课前给学生提供材料自主合作探究构建模型

一、假设情景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设问“在这个过程中小小的种子为什么长成了比它大千倍万倍的大树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解释:“小小的种子经过不断的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不断增加,这样种子就会慢慢的变成幼苗再长成参天大树。但具体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如何的呢?

二、告知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提升对有丝分裂图像的识图、绘图能力。

能力目标:自主学习,探究有丝分裂各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学会对比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情投入,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喜悦。

三、下达任务

阅读课本P.112—P.114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Q1.说出有丝分裂周期的概念

Q2.概况分裂间期细胞的行为

Q3.概括分裂期前、中、后、末四时期的特点(围绕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及DNA的数目变化)

Q4.用两句话概括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

四、自主阅读

学生带着学习目标、任务去自主地阅读教材、资料。教师巡视课堂,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任务。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强调学习的任务,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对于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适当地点拨,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等。

五、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目标呈现、对任务都有了一定的见解、观点之后,教师就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于教室座位还是传统的插秧式,一共分为四个组,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讨论发言热烈,各抒己见,小组成员为本组献计献策,动手制作相关教具模型并亲自操作,协同探讨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边巡视边点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六、组间交流多元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达成共识地学习结果以语言交流和展示作品的形式呈现给其他小组。第一组派出2位代表,通过模型解释细胞周期的概念;第二组派出2位同学利用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模拟细胞分裂间期细胞的行为;第三组派出4位同学利用课前制作好的模型模拟分裂期前、中、后、末四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第四组派出1位同学概括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其他同学都可以自由发言点评和修改,教师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评并及时的给予表扬,这样组间交流热烈,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组间交流,自评、互评的方式,将各个小组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成果。

七、归纳点评扩展延伸

教师作了简单明了的归纳点评,既肯定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又善意指出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又需要改进的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是为了方便研究才把它分为几个时期,其实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从任务中归纳总结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体验成功的感觉。最后教师适时创设一系列新的问题情景:“我们在植物的哪些部位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现象?有丝分裂的过程概括来说就是“复制、均分”,这样做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再度点燃智慧之火花,促成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达到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迁移的目的。

当然,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了许多问题,例如,并不是每节课都是这样,要针对不同的课适当开展。个别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个别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参与度不均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不够主动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汪建红、王芝平主编.《初中素质教育》.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蒋志刚等.《保护生物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网络资源

苏永善.谈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意识的渗透网络资源

标签:;  ;  ;  

在“有丝分裂”中实施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