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就整体而言,本文是属于基于语料的定性研究。论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以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为依据,旨在证明顺应论是否对小说文本中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即小说对话中的话语是否与使用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适应。小说人物对话是小说中人物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在揭示小说主题、深化情节发展和激发读者兴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物通过对话传递信息,读者若要深刻理解小说人物在对话过程中所做的语言选择的动因,必须将语言规律和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诸多因素一并考虑在内。而由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语用学,他认为语用学是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这种行为的综观。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持续的语言选择过程,而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正是因为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使用的过程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和解释: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其中语境关系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交际语境顺应,顺应的语境成分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语境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随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它具有动态性。根据此理论模式,本文仔细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从对语境关系的顺应,即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性来考察小说中各种社会、认知、文化因素和人物的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小说人物选择话语的,从而验证了顺应论对小说文本的强大阐释力。本论文框架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数据和结构。第二章描述了小说对话这种文本的特点、功能等,并且回顾了以往研究者对《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语言学研究。据此,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在用语用学理论研究文学文本时,较常见的是借助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及会话分析等手段进行分析,而从顺应论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尚少。第三章是理论基础,概略地介绍了顺应论。第四章运用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来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选择话语时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来分析语言使用者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是如何把社会、心理、认知等特性融入语言的组织中。第五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新发现及研究的局限,试图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总之,通过应用顺应论的强大解释力来分析小说文本的对话的同时,笔者发现顺应论对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从顺应论出发,可以在实践上为我们的文学文本的理解和欣赏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论文的文本分析就是运用顺应论的一个文学分析的新尝试。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Purpose of This Study
  • 1.2 Language Data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 1.4 Thesis Structure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Dialogue in Novel
  • 2.1.1 The Definitions of Novel Dialogue
  • 2.1.2 The Features of Novel Dialogue
  • 2.1.3 The Functions of Novel Dialogue
  • 2.2 Linguistic Studies on Dialogu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t Home
  • 2.3 Linguistic Studi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Abroad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Verschueren's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 3.1.1 Development of Adaptation Theory
  • 3.1.2 A New Perspective on Pragmatics
  • 3.2 Key Notions of Adaptation Theory
  • 3.2.1 Choice-making
  • 3.2.2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 3.3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
  • 3.3.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 3.3.2 Structural Objects
  • 3.3.3 Dynamics
  • 3.3.4 Salience of Adaptation Processes
  • 3.4 Adaptation Theory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4.1 Adaptation to Mental World
  • 3.4.2 Adaptation to Social World
  • 3.4.3 Adaptation to Physical World
  • Chapter Four Adaptive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 4.1 Main Plot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 4.2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World
  • 4.2.1 Motivation or Intention
  • 4.2.2 Personality
  • 4.2.3 Belief
  • 4.2.4 Emotion
  • 4.3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 4.3.1 Power and Solidarity
  • 4.3.2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4.3.3 Social Settings and Culture
  • 4.4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 4.4.1 Time
  • 4.4.2 Spac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2].英国文学作品中幽默反讽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J]. 英语广场 2019(01)
    • [3].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的差异[J]. 电影新作 2018(05)
    • [4].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幽默反讽的运用[J]. 艺术科技 2019(04)
    • [5].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与婚姻观[J]. 现代交际 2017(17)
    • [6].《傲慢与偏见》油画[J]. 中国艺术 2018(10)
    • [7].《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观[J]. 语文建设 2017(11)
    • [8].心理分析批评与《傲慢与偏见》教学[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6)
    • [9].从文学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J]. 戏剧之家 2017(21)
    • [10].《傲慢与偏见》诙谐、生趣的语言风格[J]. 语文建设 2016(03)
    • [11].《傲慢与偏见》的形式美探讨[J]. 语文建设 2014(32)
    • [12].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经典的继承发展[J]. 电影评介 2015(18)
    • [13].透过婚姻看人性——读《傲慢与偏见》有感[J]. 新作文(初中版) 2020(Z1)
    • [14].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 青年文学家 2020(12)
    • [15].关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困境的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20(24)
    • [16].《傲慢与偏见》中绅士形象的塑造——比较分析达西、宾格利以及维克汉姆[J]. 校园英语 2020(25)
    • [17].国内近十年对《傲慢与偏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鸭绿江 2020(21)
    • [18].从文学作品到电影——对《傲慢与偏见》电影改编的比较[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1)
    • [19].浅谈《傲慢与偏见》中人物语言特色[J]. 牡丹 2019(32)
    • [20].《傲慢与偏见》读后感[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1)
    • [21].从《傲慢与偏见》看英国绅士化兴盛时期的绅士文化[J]. 文教资料 2017(05)
    • [22].《傲慢与偏见》对白中的反讽方式分析[J]. 散文百家 2018(04)
    • [23].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0)
    • [24].《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J]. 青年文学家 2016(32)
    • [25].对比《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的女性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26].《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1)
    • [27].浅析简·奥斯汀的女性性格——以《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为例[J]. 芒种 2016(22)
    • [28].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宏观反讽艺术[J]. 时代教育 2016(23)
    • [29].论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J]. 北方文学 2016(25)
    • [30].《傲慢与偏见》[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6(10)

    标签:;  ;  ;  

    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