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部分的体裁分析

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部分的体裁分析

论文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裁分析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十分活跃。最近,学术论文摘要语篇引起了体裁分析学者的极大关注。Martin (2003)指出学术论文摘要不仅准确的描述科学研究,而且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节省时间,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对于学术论文摘要语篇的研究并不多见(Swales,2001)。本文作者将运用ESP体裁分析理论深入探讨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部分在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方面的异同并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本项研究的语料是随机抽取的66篇2005-2009年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篇。其中33篇选自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构成中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CC);另外33篇选自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构成美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USC)。参照Swales (2001)的IMRD(引言-方法-结果-讨论)模式并利用其语步-步骤分析模式,作者对摘要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中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由五个稳定语步构成,即“阐述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介绍本研究”、“描述研究方法”、“阐述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其中第一个语步“阐述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为新出现的语步,偏离了Swales的IMRD模式。相比之下,在对美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的宏观语篇结构分析中只发现了四个稳定语步,即“介绍本研究”、“描述研究方法”、“阐述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这与Swales的IMRD模式吻合。对于硕士论文摘要语篇的语言特征,分析结果如下:(1)在中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篇中,一般现在时出现最频繁,而在美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篇中,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出现最频繁且使用比例相当;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篇时态选择的最大差异出现在“描述研究方法”和“阐述研究结果”两个语步。在这两个语步中,中国大学的硕士生倾向于使用一般现在时而美国大学的硕士生倾向于使用一般过去时。(2)中美大学的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在语态选择方面有极高的相似性,都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在“描述研究方法”语步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使用比例相当,而在其他的语步,他们都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3)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中很少使用第一人称。在中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中未发现第一人称单数的出现,而在美国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语料库中未发现第一人称复数的出现。(4)在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中,简单句和复合句出现频率最高,并列句和并列复合句出现频率较低。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硕士论文摘要语篇的研究,为以后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英语教师和硕士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帮助硕士生有效地撰写学术论文摘要。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Tables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Gaps
  • 1.3 Research Objectives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Overview
  • 2.2 The Notion of Abstract
  • 2.2.1 Definitions of Abstract
  • 2.2.2 Categories of Abstract
  • 2.2.3 Functions of Abstract
  • 2.3 Previous Genre Studies on RA Abstracts
  • 2.3.1 Studies on Generic Structure of RA Abstracts
  • 2.3.2 Studies on Specific Linguistic Features of RA Abstracts
  • 2.3.2.1 Studies on Tense Choice of RA Abstracts
  • 2.3.2.2 Studies on Voice Choice of RA Abstracts
  • 2.3.2.3 Studies on the Use of First Person Pronouns of RA Abstracts
  • 2.3.2.4 Studies on Sentence Types of RA Abstracts
  • 2.4 Summary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3.1 Overview
  • 3.2 The Concept of Genre
  • 3.3 Genre Analysis
  • 3.3.1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
  • 3.3.2 Australian Genre Studies
  • 3.3.3 New Rhetoric
  • 3.3.4 Comments on the Three Traditions
  • 3.4 Summary
  • Chapter 4 Methodology
  • 4.1 Overview
  • 4.2 Corpus
  • 4.3 Data Collection
  • 4.3.1 Criteria for Data Collection
  • 4.3.2 Selection of the Discipline
  • 4.3.3 Selection of RA Abstracts
  • 4.4 Procedures Followed in the Analysis
  • 4.4.1 Macro-structure of MA Thesis Abstracts
  • 4.4.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MA Thesis Abstracts
  • 4.5 Summary
  • Chapter 5 Genre Studies on Macro-structure of MA Thesis Abstracts
  • 5.1 Overview
  • 5.2 Macro-structure of MA Thesis Abstracts
  • 5.3 Description of Moves and Steps in Linguistics MA Thesis Abstracts
  • 5.3.1 Description of Move 1—Announcing Importance of the Field
  • 5.3.1.1 Description of Step 1—Claiming Centrality
  • 5.3.1.2 Description of Step 2—Reviewing Previous Research
  • 5.3.1.3 Description of Step 3—Indicating a Gap
  • 5.3.2 Description of Move 2—Introducing Present Research
  • 5.3.3 Description of Move 3—Presenting the Methodology
  • 5.3.3.1 Description of Step 1—-Describing Subjects/Corpus
  • 5.3.3.2 Description of Step 2—-Describing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 5.3.3.3 Description of Step 3—Explaining Method of Analysis
  • 5.3.4 Description of Move 4—Announcing the Results
  • 5.3.5 Description of Move 5—Discussing the Results
  • 5.3.5.1 Description of Step 1—Evaluating the Results
  • 5.3.5.2 Description of Step 2—Providing Suggestions
  • 5.4 Summary
  • Chapter 6 Genre Studies 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MA Thesis Abstracts
  • 6.1 Overview
  • 6.2 Tenses
  • 6.3 Voices
  • 6.4 First Person Pronouns
  • 6.5 Sentence Types
  • 6.6 Summary
  • Chapter 7 Conclusion
  • 7.1 Major Findings
  • 7.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7.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 Appendices
  • Appendix Ⅰ Abstracts in USC corpus
  • AppendixⅡAbstracts in CC corpu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英语语言学教学理论与发展趋势研究——评《英语语言学理论与发展探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1)
    • [2].探讨多维视角下英语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01)
    • [3].基于英语语言学的著作翻译研究[J]. 普洱学院学报 2019(06)
    • [4].英语语言学翻转课堂产出导向式学习评价[J]. 中外企业家 2020(16)
    • [5].我国英语语言学博士生实验研究类论文质量评价[J]. 外国语文 2020(01)
    • [6].基于多维视角的英语语言学研究探析[J]. 农家参谋 2020(13)
    • [7].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大学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案研究[J]. 才智 2020(17)
    • [8].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海外英语 2020(13)
    • [9].基于多维视角分析英语语言学发展流变[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1)
    • [10].第六届商务英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J]. 外语教学 2019(01)
    • [11].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的优化思路[J]. 农家参谋 2019(07)
    • [12].生态视角下英语语言学理论教学探析——评《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3)
    • [13].论英语语言学多维研究视角的选取策略[J]. 传播力研究 2019(03)
    • [14].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评《英语语言学导论》[J]. 新闻爱好者 2019(04)
    • [15].英语语言学中如何创设语境并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J]. 海外英语 2019(08)
    • [16].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5)
    • [17].英语语言学微观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评《英语语言学微观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05)
    • [18].英语语言学及英语应用发展趋势[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12)
    • [19].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0].英语语言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S1)
    • [21].英语语言学指导下英语教学[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8)
    • [22].基于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评《现代英语语言学的多维视角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09)
    • [23].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7(23)
    • [24].英语语言学视域下语境的融入与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05)
    • [25].建构主义下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评《英语语言学导读》[J]. 新闻与写作 2018(01)
    • [26].为英语语言学发展开辟新思路——评《英语语言学宏观研究》[J]. 语文建设 2017(36)
    • [27].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1)
    • [28].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措施[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5)
    • [29].建构商务英语语言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要素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7)
    • [30].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改革的优化思路[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4)

    标签:;  ;  ;  ;  

    中美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论文摘要部分的体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