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

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也称枕骨大孔区畸形,主要是指枕骨及寰、枢椎发育异常,包括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寰枕融合、寰枢椎脱位、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畸形)。这几种畸形可单独或几种同时出现。上述骨骼发育异常导致延髓、颈髓、小脑及后组颅神经(Ⅸ-Ⅻ)受压迫、牵拉,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继发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能是脑积水及延脊髓空洞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区的软组织如筋膜发育异常、粘连增生、钙化更可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受压和脑脊液循环障碍。颅颈畸形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畸形骨骼及异常软组织对脑干、颈髓及神经纤维的压迫,恢复枕颈部骨结构的排列关系,疏通脑脊液循环,并重建枕颈部稳定性。单纯的保守治疗,如颅骨牵引、Halo-vest支架、头颈胸石膏外固定等,疗效欠佳,个别患者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国内外现有的手术方式较多,效果各异,本研究通过对我科手术方式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求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较好手术方式。材料与方法: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手术治疗颅颈畸形病人141例,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完整,均行MRI、X线平片,部分行SCT检查。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征分为A、B、C组三组,A组单纯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B组行枕下减压术、并一期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加经口口因入路齿状突切除术和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分组计算有效率。结果:本组随访病例中影像学检查小脑扁桃体复位良好、无脊髓空洞扩大及继发脑积水者,三组患者术后早期或半年随访时原临床表现改善比率分别为88.4%、82.6%、80.3%,疗效明显,针对不同畸形类型选取的相应的手术方式是有效的。结论:1.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治疗中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应该并重;2.根据患者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具体类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显示的神经组织受压情况,个性化的选择适宜的手术减压及固定方式;3.对于合并脑积水及脊髓空洞的治疗应着重解除第四脑室下端的脊髓中央管开口处(即闩部),可能存在的假膜,使脑脊液流出通畅;4.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稳定性重建主要靠植骨后3-6个月的骨性融合,而钛缆内固定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固定技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Am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3D打印技术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04)
    • [2].改进翻身法对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09)
    • [3].动力位影像学检查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治中的应用现状[J]. 现代医院 2019(04)
    • [4].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个体化治疗值得考虑的问题[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5].加强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J]. 北京医学 2016(06)
    • [6].不同术式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6)
    • [7].认识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J]. 健康向导 2011(02)
    • [8].MSCTA术前评估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2)
    • [9].颈枕融合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10)
    • [10].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唐除术的护理[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01)
    • [11].经口咽入路行延髓-颈髓腹侧减压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04)
    • [12].经口咽入路行延髓-颈髓腹侧减压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85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36)
    • [13].颈枕三维塑型模拟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2)
    • [14].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初步观察[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15].颅颈交界区畸形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34)
    • [16].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5)
    • [17].经后路椎板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18].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钉棒技术在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翻修手术中的应用[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4)
    • [19].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3)
    • [20].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03)
    • [21].先天性颅颈交界区畸形外科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11)
    • [22].颅颈交界区畸形[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23].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J]. 协和医学杂志 2020(06)
    • [24].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4)
    • [25].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寰枕关节松解后路枕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58)
    • [26].颅颈交界区畸形应用Halo-vest外固定架患者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10)
    • [27].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6)
    • [28].参芎注射液在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8)
    • [29].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并Ⅰ期颈枕融合治疗合并延颈髓腹侧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J]. 西部医学 2013(11)
    • [30].小脑扁桃体下疝30例磁共振诊断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33)

    标签:;  ;  ;  ;  ;  ;  

    颅颈交界区畸形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