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开发及发酵产品品质分析

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开发及发酵产品品质分析

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从市售酸菜中优选的两株乳酸菌L1和L5进行菌种鉴定。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L1为副干酪乳杆菌(GenBank accession NO.:HQ615722);菌株 L5 为布氏乳杆菌(GenBank accessionNO.:HQ615721)。将凝结芽孢杆菌(B.c)与L1、L5复配,经发酵实验确定菌株配比L1:L5:B.c=1:2:2~1:2:3时L-乳酸含量高,发酵效果最佳。将发酵用菌种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成复合菌粉。当氯化钙的用量为1.0g/L,纳他霉素的用量为20mg/L时,发酵酸菜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氯化钙和纳他霉素可作为附加剂添加于发酵剂中。1g发酵用复合菌粉(菌体含量≥1×1010cfu/g)、200mg纳他霉素和10g氯化钙复配形成新复合蔬菜发酵剂,可发酵约10kg的白菜。混合培养时,以副干酪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1:3:5的接种比例,先将凝结芽孢杆菌(B.c)接入pH=6的MRS培养基,在43℃下培养12h,然后再接种副干酪乳杆菌(L1)和布氏乳杆菌(L5),43℃继续培养12h。混合培养后总生物量为1.7×109cfu/mL,菌种比例为L1:L5:B.c=1:1.97:2.84,符合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菌种比例要求。顺序混合培养的方式没有改变三株菌的生长趋势和基质消耗曲线,三株菌之间为无关共栖关系。新复合蔬菜发酵剂发酵的酸菜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方面均优于自然发酵的产品。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开发是以现代生物技术改善传统发酵食品品质,提高食品安全性,同时填补国内家用蔬菜发酵剂市场的空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蔬菜发酵剂的概述
  • 1.1.1 蔬菜发酵的特点
  • 1.1.2 蔬菜发酵剂的优势
  • 1.1.3 蔬菜发酵剂菌株的培养
  • 1.1.4 蔬菜发酵剂发酵产品品质分析
  • 1.2 蔬菜发酵剂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复合蔬菜发酵剂中两株乳酸菌的鉴定
  •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2.1.1 菌种来源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2.1.4 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形态观察
  • 2.2.2 生理生化试验
  • 2.2.3 16s rDNA序列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形态观察
  • 2.3.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 2.3.3 PCR扩增目的基因结果
  • 2.3.4 阳性克隆子验证
  • 2.3.5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2.4 小结
  • 第3章 新复合蔬菜发酵剂配方的优化研究
  • 3.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3.1.1 菌种来源
  • 3.1.2 主要试剂
  • 3.1.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3.1.4 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发酵蔬菜工艺
  • 3.2.2 新复合蔬菜发酵剂菌种比例优化
  • 3.2.3 复合菌粉的制备
  • 3.2.4 氯化钙提高酸菜感官品质的研究
  • 3.2.5 纳他霉素提高酸菜感官品质的研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发酵剂菌种比例优化结果
  • 3.3.2 复合菌粉中活菌含量测定结果
  • 3.3.3 氯化钙对酸菜感官品质的影响
  • 3.3.4 纳他霉素对酸菜感官品质的影响
  • 3.3.5 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使用方法
  • 3.4 小结
  • 第4章 发酵剂菌种混合培养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4.1.1 菌种来源
  • 4.1.2 主要试剂
  • 4.1.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4.1.4 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菌种活化
  • 4.2.2 混合培养温度的确定
  • 4.2.3 混合培养pH值的确定
  • 4.2.4 混菌计数方法
  • 4.2.5 单菌培养生长曲线的测定
  • 4.2.6 混合培养接种顺序的确定
  • 4.2.7 混合培养接种比例的确定
  • 4.2.8 混合培养生长曲线的测定
  • 4.2.9 混合培养碳源消耗量的测定
  • 4.2.10 混合培养氮源消耗量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不同温度对发酵菌种生长的影响
  • 4.3.2 pH值对发酵菌种生长的影响
  • 4.3.3 单菌生长曲线
  • 4.3.4 接种顺序对混合培养的影响
  • 4.3.5 接种比例对混合培养的影响
  • 4.3.6 混合培养菌株的生长曲线
  • 4.3.7 混合培养碳源利用情况
  • 4.3.8 混合培养氮源利用情况
  • 4.4 小结
  • 第5章 发酵产品品质分析
  • 5.1 试验材料及仪器
  • 5.1.1 菌种来源
  • 5.1.2 主要试剂
  • 5.1.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5.1.4 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感官品质评价
  • 5.2.2 L-乳酸含量测定
  • 5.2.3 维生素C含量测定
  • 5.2.4 氨基酸含量测定
  • 5.2.5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感官品质评价结果
  • 5.3.2 发酵过程中L-乳酸含量变化情况
  • 5.3.3 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情况
  • 5.3.4 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
  • 5.3.5 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造酒忘米”不可取[J]. 家教世界 2013(11)
    • [2].复合发酵剂对羊肉发酵香肠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8)
    • [3].酿造发酵剂——纯种发酵的有效途径[J]. 中国酿造 2011(05)
    • [4].发酵香肠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07)
    • [5].混合发酵剂冷冻面团馒头挥发性物质分析[J]. 粮食与油脂 2015(08)
    • [6].我国传统馒头发酵剂的研究现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2(11)
    • [7].制作酵母发酵剂[J]. 生物学通报 2019(07)
    • [8].苹果渣发酵剂载体组分及菌种配比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 2015(02)
    • [9].传统馒头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1)
    • [10].干酪促熟附属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 2008(02)
    • [11].国内外开菲尔发酵剂发展现状及前景[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33)
    • [12].响应面优化混合发酵剂制作冷冻面团馒头的生产工艺[J]. 食品科技 2016(10)
    • [13].发酵肉制品中常用微生物发酵剂[J]. 肉类研究 2009(08)
    • [14].不同发酵剂对发酵肉制品风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 2016(06)
    • [15].3种不同发酵剂馒头风味物质比较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10)
    • [16].直投式发酵剂对酸乳产EPS影响的初步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08(09)
    • [17].米粉发酵剂的开发探讨[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5(02)
    • [18].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及理化特性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9)
    • [19].微生物复合发酵剂对香肠的食用安全性分析[J]. 食品工业 2020(06)
    • [20].霉菌发酵剂发酵液态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10)
    • [21].保存条件对冻干发酵剂菌量的影响及发酵剂的应用技术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3)
    • [22].低温发酵剂在鸡粪冬季处理中的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6)
    • [23].不同出粉率面粉和混合发酵剂所制馒头挥发性物质的分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4].复合发酵剂发酵面团过程中乳酸乙酯的含量变化[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03)
    • [25].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猪肉干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7)
    • [26].对添加附属发酵剂干酪的感官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9)
    • [27].混合发酵剂发酵中式香肠中品质特性的变化[J]. 粮油加工 2008(04)
    • [28].不同发酵剂制得的发酵牛肉调味基料的抑菌性研究[J]. 保鲜与加工 2020(04)
    • [29].发酵香肠及其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3(03)
    • [30].复合发酵剂馒头和单一酵母馒头风味物质比较[J]. 食品科学 2012(02)

    标签:;  ;  ;  

    新复合蔬菜发酵剂的开发及发酵产品品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