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影响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来源于骨髓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性,已证明MSC修复和分化为多种组织的能力,尤其在修复和重建血管方面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是构成血脑屏障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细胞间紧密连接、极少的胞饮囊泡和维持神经组织离子和代谢稳定的特殊跨膜转运系统等独有生理特点。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BMEC的损伤是导致血脑屏障开放、脑水肿发生,从而加重神经元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时缺血半暗区脑微血管的修复与新生也是挽救缺血受损神经元的关键。当前,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方面,多数研究聚焦于干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然而在干细胞对脑缺血部位受损的血脑屏障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并未深入。本实验以缺氧条件下培养BMEC模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血脑屏障和脑微血管所处的病理生理环境,观察BMEC对共培养的MSC分化的影响,以及MSC以旁分泌方式对BMEC增殖、迁移和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影响,为MSC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基础实验依据。研究目的:1.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BMEC和人骨髓MSC,建立缺氧条件下BMEC与MSC直接与间接共培养的模型,观察缺氧条件下BMEC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的MSC分化的影响。2.测定MSC与BMEC条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含量,观察缺氧条件下MSC以旁分泌方式对BMEC增殖、迁移及其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研究方法:1.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BMEC和人骨髓MSC:采用两次酶消化法(0.1%Ⅱ型胶原酶,0.1%胶原酶/分散酶)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纯化的脑微血管片段,加入含10ng/ml bFGF、20%胎牛血清和100μg/ml肝素钠的DMEM高糖完全培养液,接种于涂布Ⅳ型胶原和纤连蛋白的塑料培养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BMEC的vWF表达;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MSC,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MSC的CD29、CD34、CD44、CD105和Flk-1表达。建立缺氧条件下BMEC与MSC直接与间接共培养的模型:缺氧实验在37℃、93%N2、5%CO2、2%O2的缺氧培养箱内进行;间接共培养使用孔径0.4μm的Millicell Culture Plate Inserts,BMEC以10%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DMEM-10)接种于上层(5×103/well),将MSC以DMEM-10接种于下层24孔板内(5×103/well);直接共培养将两种细胞以5000:5000cells/ml的比率混合于DMEM-10后接种于培养瓶或盖玻片上。观察缺氧条件下BMEC对共培养的MSC分化的影响:分别将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细胞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培养5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Flk-1)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定性检测Flk-1和vWF)对MSC的分化程度进行分析。2.①测定MSC与BMEC条件培养液中VEGF和MMP-9含量:收集正常和缺氧条件下两种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得到正常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BMECCM N)、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 N),以及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BMECCM H)、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 H),用ELISA检测各条件培养基中VEGF和MMP-9的含量;②观察各条件培养基对BM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使用六种不同培养基(DMEM-10、MSCCM N、MSCCM H、煮沸的MSCCM H培养基、添加抗VEGF抗体和MMP -9抑制剂I的MSCCM H对BMEC进行培养,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方法检测各条件培养基对BMEC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培养体系检测各条件培养基对BMEC迁移的影响;③观察各条件培养基对BM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使用MilliCell-ERS Voltohmmeter测量不同条件培养基(DMEM-10、MSCCM N、MSCCM H、含VEGF抗体的MSCCM H和含MMP-9抑制剂I的MSCCM H)对BM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MSC呈CD29、CD44、CD105阳性表达,CD34和Flk-1阴性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BMEC呈vWF阳性表达。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的间接和直接共培养的细胞均能良好生长。常氧条件下间接共培养MSC的Flk-1和vWF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缺氧条件下间接共培养的(7.58±0.58)% (n=6,P=0.034) MSC开始表达Flk-1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也显示少量细胞开始出现红色荧光,但未见绿色荧光的vWF蛋白表达。正常和缺氧条件下直接共培养5 d时,开始表达Flk-1蛋白的MSC分别占共培养混合细胞数的(13.76±1.67)% (n=6,P<0.001)和(23.64±2.50)% (n=6,P<0.00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n=6,P<0.001);激光共聚焦也显示部分MSC开始表达Flk-1,而在常氧共培养细胞中未发现Flk-1阳性的细胞同时表达vWF,值得关注的是,缺氧直接共培养的混合细胞中,部分Flk-1阳性细胞开始同时表达vWF的绿色荧光。2.①ELISA检测条件培养基中VEGF、MMP-9的含量:缺氧导致BMEC和MSC条件培养基中VEGF含量均明显增高;MSCCM H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BMECCM H;BMECCM N中未检测到MMP-9,MSCCM H中MMP-9含量明显高于MSCCM N和BMECCM H。②条件培养基对BM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与DMEM-10相比,MSCCM N明显增强了BMEC的增殖,而MSCCM H对BMEC的增殖作用又明显强于MSCCM N(0.947±0.103与0.532±0.028,P<0.001,n=6);MSCCM H促增殖作用因煮沸而完全丧失,同时VEGF的阻断抗体可明显抑制MSCCM H对BMEC的增殖作用(0.947±0.103与0.419±0.034,P<0.001,n=6),而MMP-9抑制剂对BMEC的增殖影响不明显(0.947±0.103与0. 902±0.065,P=0.963,n=6)。与DMEM-10对照相比,MSCCM N明显增多了BMEC迁移细胞的数量,而MSCCM H对BMEC的迁移作用又明显强于MSCCM N(238±27与154±24,P<0.01,n=6);VEGF的阻断抗体可明显抑制MSCCM H对BMEC的迁移作用(238±27与150±20,P<0.001,n=6),而MMP-9抑制剂对BMEC的迁移的抑制则更为明显(238±27与106±18,P<0.001,n=6);与对增殖的影响类似,MSCCM H促迁移作用经煮沸处理而完全丧失。③检测24h内不同条件培养基对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常氧条件下DMEM-10培养的BMEC电阻值在24 h内保持在较稳定范围内,缺氧状态DMEM-10培养BMEC的电阻值在缺氧618 h内出现明显下降,约在18 h达到最低为处理前的(77.2±1.8)%;缺氧状态MSCCM H培养的BMEC的电阻值在2 h内出现急剧增大,约在2 h达到最低,为处理前的(50.5±2.6)%,在随后的2~24 h电阻值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抗VEGF抗体和MMP-9抑制剂I使MSCCM H培养的BMEC电阻值下降明显趋缓,最低电阻值分别为处理前的(60.3±3.6)%和(76.0±2.4)%。结论:1.常氧条件下BMEC仅通过旁分泌细胞因子不足以诱导MSC分化,BMEC能够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诱导共培养的MSC向内皮分化,缺氧在诱导MSC向内皮分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条件下,直接共培养的BMEC能诱导更多的MSC更彻底地向内皮分化。2.①MSC条件培养基中MMP-9和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BMEC条件培养基,缺氧可介导BMEC和MSC条件培养基中MMP-9和VEGF的含量明显升高。②MSC可通过旁分泌方式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MP-9在MSC以旁分泌方式促进BMEC迁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VEGF则同时在促进BMEC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③MSC可通过旁分泌方式导致BMEC单层通透性的急剧增大,缺氧状态下MSC所分泌的大量MMP-9和VEGF是其导致BMEC单层通透性的急剧增大的原因,这是MSC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影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共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 实验一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四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共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其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 实验一 间充质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含量的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四 缺氧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以旁分泌方式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缺血受损血管内皮的希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 解剖学杂志 2016(05)
    • [2].间充质干细胞影响肿瘤进展机制[J]. 健康之路 2017(08)
    • [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颅颌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06)
    • [4].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异种小鼠间皮肤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1)
    • [5].低氧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7)
    • [6].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7)
    • [7].无血清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5)
    • [8].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0(05)
    • [9].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在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4)
    • [10].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11].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杀伤活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12].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01)
    • [13].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3(04)
    • [14].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03)
    • [15].大规模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技术评估报告[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3(04)
    • [16].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27)
    • [17].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04)
    • [18].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2)
    • [19].一种新的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及对提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 生命科学仪器 2012(04)
    • [20].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27)
    • [21].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接触式共培养的实验研究[J]. 北京医学 2012(10)
    • [2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相关因子调节的体外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01)
    • [23].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 山东医药 2011(12)
    • [24].长期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及其限制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0)
    • [25].人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0)
    • [26].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维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饲养层细胞的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04)
    • [27].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J]. 肝脏 2011(03)
    • [28].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13)
    • [29].残粒脂蛋白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32)
    • [30].北京油鸡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12)

    标签:;  ;  ;  ;  ;  ;  ;  ;  

    缺氧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