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农地制度作为农村各项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中国的农地制度变迁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复杂发展历程。变迁的历史表明适合生产力水平的农地制度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反之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农地制度则会约束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围绕各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效率分析、变迁原因分析;并对当前农地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农地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和变迁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历史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对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农地制度变迁中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必须有机地结合;农地制度安排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在农地制度的变迁中,必须充分地注意农民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界定产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产权关系清晰、产权主体明确的农地制度安排才可能是有效率的;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变迁受到我国生产关系、我国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异等因素的约束;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地稳定地权和完善地权,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各地方也可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创新,但创新模式的推广必须是谨慎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
  • 1.1.1 研究现实意义
  • 1.1.2 研究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框架
  • 第2章 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
  • 2.1 农地制度基本理论
  • 2.1.1 土地制度与农地制度
  • 2.1.2 农地制度的功能
  • 2.2 制度变迁的理论
  • 2.2.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三大理论基石
  • 2.2.2 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 2.2.3 制度变迁主体
  • 第3章 1949-1953年阶段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 3.1 1949-1953年农民土地所有制农地制度变迁历史分析
  • 3.2 1949-1953年农民土地所有制农地制度变迁特点分析
  • 3.2.1 土地改革变迁体现解放发展和保护农业生产力的特点
  • 3.2.2 土地改革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
  • 3.3 1949-1953年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
  • 3.4 1949-1953年农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1953年至1955年农地制度安排分析
  • 4.1 1953—1955年互助合作阶段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 4.2 农地互助合作的经营制度变迁的特点
  • 4.2.1 互助合作符合发展工业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
  • 4.2.2 互助合作弥补了小农经济不足
  • 4.2.3 互助合作的农地制度完善土地产权
  • 4.3 互助组与初级合作社变迁的效率分析
  • 4.4 形成互助合作及初级合作社制度变迁原因分析
  • 4.4.1 形成互助合作的农地制度是对潜在利益内化追求的结果
  • 4.4.2 形成互助合作的农地制度安排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
  • 第5章 1955年—1978年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农地制度变迁
  • 5.1 1955年—1978年农地制度变迁历史分析
  • 5.2 1955年—1978年农地制度变迁特点分析
  • 5.3 1955—1978年农地制度变迁效率分析
  • 5.4 形成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6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的变迁
  • 6.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变迁历史分析
  • 6.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变迁特点分析
  • 6.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地变迁的经济绩效
  • 6.4 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
  • 6.4.1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民家庭自留经济"是基础
  • 6.4.2 "包产到户""承包经营"是路径
  • 第7章 现阶段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变革思路探索
  • 7.1 现阶段农地制度存在的缺陷
  • 7.1.1 农地产权模糊
  • 7.1.2 土地细碎化导致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
  • 7.1.3 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
  • 7.1.4 农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流转机制不完善
  • 7.2 农地制度变革探索的思路探索
  • 7.2.1 对现有思路的总结和评述
  • 7.2.2 农地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
  • 7.3 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探索
  • 7.3.1 高度重视稳定地权积极完善土地产权
  • 7.3.2 对多元主体产权进行明晰
  • 7.3.3 汤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7.3.4 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模式启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农地制度:历史、现实与未来——“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的新审视[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改革开放40年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变化评价与分析[J]. 经济界 2019(04)
    • [3].中国农地制度70年变革:以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为分析框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4].农户地权诉求视角下农地制度的创新[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5].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2)
    • [6].从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出发——编辑出版《农地制度论》随感[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01)
    • [7].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8].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建构——基于农地集体性的分析[J]. 私法研究 2011(02)
    • [9].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中国农地制度的一个分析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1)
    • [10].我国农地制度的渐进性衍变[J]. 新农业 2019(21)
    • [11].关于我国“三权分置”新型农地制度的研究综述[J]. 河套学院论坛 2018(03)
    • [12].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启示[J]. 求是学刊 2016(02)
    • [13].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与深化农地改革建议[J]. 商业经济 2016(01)
    • [14].政府引导农地制度创新的法制回应——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视角[J]. 法商研究 2016(04)
    • [15].基于农业现代化的我国新农地制度改革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0)
    • [16].农地制度创新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 求索 2014(08)
    • [17].台湾农地制度变革及其与中国大陆的比较研究[J]. 特区经济 2013(08)
    • [18].农户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7)
    • [19].农地制度变迁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2(17)
    • [20].控制权视角下的我国农地制度变迁[J]. 兰州学刊 2011(02)
    • [21].二战以来日本农地制度变迁路径浅析及启示[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1(02)
    • [22].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农民权益的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3].试论新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J].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24].城乡二元体制对农地制度绩效影响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01)
    • [25].我国农地制度系统及其演化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2)
    • [26].王景新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7].刍议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演变[J]. 理论界 2009(04)
    • [28].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3)
    • [29].农民认知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J]. 社会科学 2009(05)
    • [30].我国农地制度现存问题的理论探析与政策思考[J]. 科学与管理 2009(04)

    标签:;  ;  ;  

    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