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群落运行机理与演替过程研究

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群落运行机理与演替过程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的今天,信息革命正悄然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互联网经济正逐渐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互联网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互联网络为依托,通过引入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生产、消费方式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与传统的产业模式相比,互联网产业具有广阔的创新与发展空间,将创造出更为惊人的社会经济价值,因而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中积极培植与扶持的首选对象之一。互联网产业涉及范围广泛、组织形态多样,其形成与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律和特定的环境条件,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产业规划与产业促进方面还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因此,如何深入地研究互联网产业的特征、运行机理与发展规律,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为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有效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从群落角度深入研究其运行机理与演替规律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然后,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建立了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群落模型,深入研究了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运行机理与演替过程,提出了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采取的生态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策略选择方法。最后,运用本文的上述研究成果,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给出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群落发展的启示及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及论文框架介绍;第二章对互联网产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并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章建立了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模型,分析了其组成与运行机理;第四章从群落环境、演替机制与演替对策等方面对群落的演替过程进行研究;第五章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结论和展望。本文所构建的产业生态群落运行机理与演替过程模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框架是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的理论探讨,旨在推进对产业的深层次研究,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新视角的研究,对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框架,为互联网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受到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06BJL043)“科技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的资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产业研究概述
  • 2.1.1 互联网产业的定义
  • 2.1.2 互联网产业的组成与特点
  • 2.1.3 我国互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
  • 2.2 生态群落理论
  • 2.2.1 生态群落的结构和组成
  • 2.2.2 生态群落的运行机理
  • 2.2.3 生态群落的演替
  • 2.3 组织生态学理论
  • 2.3.1 组织生态系统
  • 2.3.2 组织演化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运行机理研究
  • 3.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3.1.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构成
  • 3.1.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种内与种间关系
  • 3.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模型及其运行机理
  • 3.2.1 基于价值网的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模型
  • 3.2.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运行机理
  • 3.3 群落中的优势种、关键种和冗余种
  • 3.3.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优势种
  • 3.3.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关键种
  • 3.3.3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冗余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研究
  • 4.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与机理
  • 4.1.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
  • 4.1.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演替机理
  • 4.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分析
  • 4.2.1 企业生态位理论
  • 4.2.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互联网产业环境因子分析
  • 4.2.3 案例分析—Ebay水土不服失守国内市场
  • 4.3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演替机制分析
  • 4.3.1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竞争机制分析
  • 4.3.2 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的协同机制分析
  • 4.3.3 案例分析—Facebook协同共生平台创建者
  • 4.4 互联网产业群落演替的策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启示
  • 5.1 Google群落演替的案例分析
  • 5.1.1 横向发展的演替过程分析
  • 5.1.2 创新与合作并举的协同竞争策略分析
  • 5.1.3 演替过程中的生态策略分析
  • 5.2 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启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意义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研究工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动态变化研究[J]. 草业学报 2012(04)
    • [2].退耕还林工程对米脂县农业生态经济演替过程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3)
    • [3].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灌浆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8(06)
    • [4].工业废弃地的植物修复演替过程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12)
    • [5].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02)
    • [6].滇池土著沉水植物演替过程及现状[J]. 绿色科技 2017(20)
    • [7].沼泽湿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朝天委陵菜间隔子性状与分枝强度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20(01)
    • [8].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与演替过程辨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5(02)
    • [9].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18(02)
    • [10].九龙山多脉青冈—鹅掌楸林演替过程种群生态位[J].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2)
    • [11].蛋壳和环境细菌对生长鸡肠道菌群的影响[J]. 广东饲料 2020(09)
    • [12].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1)
    • [13].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以广西都安县澄江小流域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03)
    • [14].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律、划分标准和演替过程关系辨析[J]. 理论建设 2015(02)
    • [15].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J]. 草地学报 2012(02)
    • [16].东祁连山地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种群格局动态[J]. 山地学报 2010(02)
    • [17].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数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07)
    • [18].呼吸系统微生态演替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1)
    • [19].博物顺生[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10)
    • [20].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演替过程空间格局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1].黔西北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变化[J]. 毕节学院学报 2009(08)
    • [22].城市边缘区居住用地的演替过程与改造模式——以北京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08(01)
    • [23].信息生态系统的自动演替与环境调控机制的耦合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12(04)
    • [24].鼢鼠土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J]. 草业学报 2010(01)
    • [25].管涔山撂荒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04)
    • [26].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生林分类、排序及演替[J]. 生态学杂志 2012(01)
    • [27].管涔山撂荒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种间关系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8].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9].生态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 [30].喀斯特地区植物演替过程的多样性[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5)

    标签:;  ;  ;  

    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群落运行机理与演替过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