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

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理论,结合了实证的分析方法,对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人口迁移中的社会关系及其在迁移中的作用机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为人口迁移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引入中国,并得到社会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始运用社会关系网络的一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对人口迁移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呈现出了强势发展的态势。人口迁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加速和社会经济转型历史阶段的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双重转轨的时期,许多新的体制并不完善,现代性的制度因素并不能给人们带来迁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在这种信息并不完全对称的社会中,迁移者是如何获取迁入地的相关信息的,又是依靠何种方式和途径实现迁移的。这个时候,作为非正式资源的社会关系因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制度因素而发挥作用,成为人口迁移过程中获取资源和支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那么,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条件下,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迁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究竟是如何的,对于具有不同人口属性的迁移者而言,其发挥的作用又存在哪些差异,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明确的。因此,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出发,对人口迁移流动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人口迁移都进行过研究和分析,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关系网络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本论文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出发,以人口迁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迁移人口社会关系网的特征与建构过程的研究分析,解释关系网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是如何成为一种资源的,以探求社会关系网在迁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发现迁移者依靠社会关系的原因,并进一步尝试提出社会关系建构的相关措施,以保证迁移主体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来。论文正是带着这些疑问和目的,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获得了研究所需要的间接资料信息,通过个案调查的方法了解了被调查者在迁移中可能面对的困难,获得帮助的途径以及对社会关系网络和迁移的看法等。在这些资料收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得到了相关的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社会关系网络在分析人口迁移方面的作用时,具有重要的解释力。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个热门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对人口迁移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不同的迁移群体所运用的关系网络以及运用关系网络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文化程度低的迁移者往往比具有较高文化的迁移者,更容易动用以血缘、亲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网,不同性别、年龄的迁移群体所动用的关系网络也是有一定差异的。认清了这些差异性以后,我们又在中国传统关系本位的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关系网络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关系网络可以为迁移者提供迁入地的相关信息,降低风险和费用,为迁移主体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和帮助,是人口迁移的重要方式。总之,社会关系网络的积累和提升可以促进人口迁移。而且分析了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借助于关系网络实现迁移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信任的缺失,正式性制度安排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是导致迁移者寻求关系网络实现迁移目标的主要原因。最后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认为要想从根本上促进人口迁移的合理化进程,必须要从迁移主体社会关系网的自我建构以及制度完善等方面实施,才能取得成效,这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因此,全文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要落在促进人口科学迁移这一客观实践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选题的缘起及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视角及思路
  • (四) 研究方法
  • (五) 本文对社会关系网络概念的理解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一) 人口迁移的相关理论
  • (二) 社会关系网络理论
  • (三) 社会关系网络应用于人口迁移的研究
  • (四)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三、社会关系网络与人口迁移的个案分析
  • 四、社会关系网络对人口迁移的作用分析
  • (一) 中国人口迁移的社会关系网络特征
  • (二) 社会关系网络对人口迁移的作用
  • 五、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探讨
  • (一) 社会关系网络是人口迁移的非正式因素
  • (二) 社会关系网络在迁移中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
  • 六、构建合理的关系网络促进人口迁移的合理化
  • (一) 迁移主体社会关系网络的自我建构
  • (二) 迁移主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制度完善
  • 七、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对称纳入:跨两岸迁移者社会保障权利之探讨[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16(02)
    • [2].国际迁移中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资本——基于丹东市韩国迁移者的质性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09(14)
    • [3].我国非永久迁移者边缘化问题探讨[J]. 商业时代 2009(25)
    • [4].朝鲜移民与韩国迁移者比较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5].从农村走向城市,迁移者会更幸福吗?——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 武汉金融 2017(05)
    • [6].产业转移的潜在收益估算——一个劳动力成本视角[J]. 经济学(季刊) 2014(01)
    • [7].人口迁移空间选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8].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基于青岛朝鲜族的田野考察[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6(04)
    • [9].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影响因素[J]. 农村经济 2014(12)
    • [10].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提升的对策思考[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03)
    • [11].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会融合聚类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05)
    • [12].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心理融合的影响因素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9)
    • [13].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社区融合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基于1011名调查对象数据的实证分析[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05)
    • [14].社交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研究——以“皮村”乡城迁移者为例1[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6)
    • [15].迁移回报率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J]. 中国农村经济 2008(11)
    • [16].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文化融合实证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7].结构二重性视角下的族群认同模式研究——以延吉市韩国迁移者为例[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24)
    • [18].家庭为中心的迁移及提高迁移者家庭福利的政策分析[J]. 社会科学 2020(09)
    • [19].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城乡迁移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0].动物迁移之最[J]. 红领巾(低年级) 2009(02)
    • [21].我国老年人口迁移:统计口径、分类和基本趋势[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11)
    • [22].探析职业适应性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3(11)
    • [23].迁移者的空间选择机制分析——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4].老年人口迁移流动成为各方关注焦点[J]. 养生大世界 2019(01)
    • [25].“环境难民”概念之辨析——基于国际法视角的观察[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5)
    • [26].“解手”的由来[J].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1(10)
    • [27].另类的动物迁移[J]. 初中生学习(高) 2015(Z2)
    • [28].迁移网络对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7)
    • [29].人口迁移有利于社会阶层变动吗?[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0].旬阳县农民进镇情况调查与政策建议[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0(05)

    标签:;  ;  ;  ;  

    社会关系网络视野下的人口迁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