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传输与吸附的模拟与优化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传输与吸附的模拟与优化

论文摘要

碳基储氢材料吸附储氢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型储氢方法。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储氢容器重量轻、形状选择余地大和储氢效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当前储氢材料开发和研究的热点。碳基储氢材料吸附储氢是在中低温、中高压下利用高比表面积的碳基材料做为吸附剂的吸附储氢技术。本文主要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探索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的传输与吸附机理,模拟传输与吸附过程,实现优化设计。文章首先研究在大温度大压力范围内的微孔体积填充吸附模型(Dubinin-Astakhov模型),以加拿大三河城魁北克大学氢能研究所的实验数据为依据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碳基储氢材料在大温度大压力范围内的绝对吸附等温线和过剩吸附等温线。然后,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角度研究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的流动与传热模型,得出在模拟充气吸附过程中的质量源项、能量源项和动量源项。以动量守恒为基础,模拟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的流动,研究粘性阻力和惯性阻力对流体流经多孔介质的影响。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运用Fluent软件对活性炭填充储氢罐的充气过程进行模拟,求解密度、温度、压力以及吸附量的动态分布,并与相关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在模型的温度分布中,中心区域的温度较高,周边区域的温度较低。除了入口处,模型其余位置的温度均是先增大后降低,导致中心区域的氢气吸附量较少,周边区域氢气的吸附量较多。计算结果还表明在储氢体积相差三倍的情况下,吸附和压缩所储存的氢气的重量只相差约1.5g,表明吸附储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分别从充气质量流率、传热条件及散热方式、储氢罐模型尺寸等参数研究其对充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过程较平缓有利于减小储氢罐中最高温度的产生,影响整个模型温度的关键是吸附床的导热系数,使用较小或较大半径与长度比的储氢罐有利于热量的散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化石能源短缺与环境要求
  • 1.1.2 氢能源的优点
  • 1.1.3 氢能与汽车工业
  • 1.1.4 氢能工业对储氢的要求
  • 1.1.5 目前的储氢技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活性炭
  • 1.2.2 碳纳米管
  • 1.2.3 金属有机结构材料
  • 1.3 本文工作
  • 1.3.1 碳基储氢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 1.3.2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流动与传热模型
  • 1.3.3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流动模拟
  • 1.3.4 活性炭填充储氢罐的充气过程模拟
  • 1.3.5 活性炭填充储氢罐的充气过程的参数研究与优化
  • 第2章 碳基储氢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 2.1 Dubinin-Astakhov模型
  • 2.2 实验数据
  • 2.3 绝对吸附等温线
  • 2.4 过剩吸附等温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流动与传热模型
  • 3.1 质量守恒方程及其质量源项
  • 3.2 动量守恒方程
  • 3.2.1 达西定律
  • 3.2.2 尔格方程
  • 3.2.3 动量守恒方程
  • 3.3 能量守恒方程及其能量源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流动模拟
  • 4.1 基于尔格方程的流动阻力与压降计算
  • 4.2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流动模拟
  • 4.2.1 模型与边界条件
  • 4.2.2 结果分析
  • 4.3 多孔结构中流动的直接数值模拟
  • 4.3.1 模型与边界条件
  • 4.3.2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活性炭填充储氢罐的充气过程模拟
  • 5.1 几何模型与物性参数
  • 5.1.1 几何模型
  • 5.1.2 物性参数
  • 5.2 边界条件与阻力系数
  • 5.2.1 边界条件
  • 5.2.2 阻力系数
  • 5.3 吸附源项及其Fluent UDF设计
  • 5.3.1 Fluent UDF简介
  • 5.3.2 吸附源项UDF设计
  • 5.4 模拟结果及其实验结果的比较
  • 5.4.1 温度对比分析
  • 5.4.2 压力对比分析
  • 5.4.3 吸附量与吸附源项分析
  • 5.4.4 进气总量与吸附量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活性炭填充储氢罐的充气过程的参数优化
  • 6.1 充气质量流率对充气过程的影响
  • 6.1.1 模型及边界条件
  • 6.1.2 结果及分析
  • 6.2 传热条件及散热方式对充气过程的影响
  • 6.2.1 计算方案
  • 6.2.2 结果及分析
  • 6.3 储氢罐模型尺寸对充气过程的影响
  • 6.3.1 计算模型
  • 6.3.2 结果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 Fluent UDF程序清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亚洲储氢材料学术研讨会[J]. 国际学术动态 2012(02)
    • [2].多孔储氢材料研究现状评述[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1)
    • [3].储氢材料及研究进展[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8)
    • [4].凹凸棒石黏土在储氢材料中应用探索[J]. 应用化工 2016(02)
    • [5].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储氢材料”[J]. 高中数理化 2017(Z1)
    • [6].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粉体工业 2019(05)
    • [7].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船电技术 2019(09)
    • [8].储氢材料的研究及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0)
    • [9].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07)
    • [10].聚焦储氢材料考查视角[J].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15(04)
    • [11].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0(02)
    • [12].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获进展[J]. 化工科技市场 2010(05)
    • [13].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J]. 摩托车技术 2010(05)
    • [14].高密度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5].铝对镁碳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09(12)
    • [16].金属储氢材料理论研究综述[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9(03)
    • [17].轻质储氢材料的理论模拟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2(11)
    • [18].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09)
    • [19].金属-氮-氢体系储氢材料[J]. 化学进展 2008(Z1)
    • [20].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J]. 无机材料学报 2008(05)
    • [21].轻质氢化物储氢材料:挑战,进展和展望(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9(11)
    • [22].计算化学在多孔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 山西化工 2011(02)
    • [23].氨硼烷基化学储氢材料[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4].储氢材料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团管理回顾[J]. 中国科学基金 2009(02)
    • [25].轻质储氢材料改性与热力学调控进展[J]. 中国科学:化学 2019(07)
    • [26].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 稀土信息 2017(11)
    • [27].广东医科大学率先合成高效储氢材料[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8)
    • [28].固体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5(16)
    • [29].储氢材料的新载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J]. 大学化学 2010(03)
    • [30].金属储氢材料与材料设计研究进展[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05)

    标签:;  ;  ;  ;  ;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传输与吸附的模拟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