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安全与优质的需求亦愈发高涨。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固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快发展生态公益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生态公益林的外部经济性使其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投入与产出相背离,将造成生态公益林的萎缩与资源的破坏。通过给予生态公益林补偿,来保护和扩大生态公益林资源,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本文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和方法,提出了补偿标准确定的建议模型,探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框架与内容。结合理论研究结论,对北京市生态林补偿机制政策的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给予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是指为了维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而设立的制度、方法和组织安排,是补偿的具体运作模式。具体应包括补偿要素和运行模式。同时为了保障补偿机制的顺利运行,还应有相应配套保障措施。2、提出生态林补偿标准应从补偿的本质出发,考虑成本、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区位等影响因素来综合确定,从而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确定公式如下:E=[(C+V+P-M)×(1+K1)×K2×(1+K3)]/K43、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运行的主体、对象、激励约束与保障的内容及运行的方式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讨论。提出激励保障机制的内容设立、运用方法应满足被补偿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立法是保障机制的最优目标和内容。4、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5、提出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的建议。对北京生态林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建议补偿标准范围为70-347元/年·亩。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核心和难点,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是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保证,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不仅为完善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提供参考,还可以为不同的地区制定补偿标准和完善补偿制度提供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 1.3.2 国内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 1.4 研究框架
  • 1.4.1 内容与结构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准备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林业中的补偿与补助
  • 2.1.2 生态公益林的概念与分类
  • 2.1.3 生态公益林的特性
  • 2.1.4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定义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地租理论
  • 2.3.2 生态公益林外部性内化问题的经济理论依据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4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3.5 激励理论
  • 2.4 研究范围的确定
  • 2.5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情况的调研
  • 3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构架
  • 3.1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概念确定
  • 3.2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的原则
  • 3.3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要素确定
  • 3.3.1 补偿主体
  • 3.3.2 补偿对象
  • 3.3.3 补偿标准
  • 3.3.4 补偿范围
  • 3.4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运行模式
  • 3.4.1 补偿途径
  • 3.4.2 补偿方式
  • 3.5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配套机制
  • 3.6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运行
  • 3.7 本章小结
  • 4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研究
  • 4.1 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分析
  • 4.1.1 从经营利用和补偿过程分析补偿标准问题
  • 4.1.2 从供给需求角度分析补偿标准问题
  • 4.2 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
  • 4.2.1 以生态效益补偿为依据的观点
  • 4.2.2 价值补偿和成本补偿
  • 4.2.3 对三种补偿标准确定依据的讨论
  • 4.3 补偿标准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 4.3.1 经济发展因素
  • 4.3.2 补偿标准应根据生态公益林供给主体而区分
  • 4.3.3 生态区位因素
  • 4.3.4 生态公益林质量因素
  • 4.3.5 生态公益林经营规模因素
  • 4.3.6 经营者的合理收益及机会成本补偿
  • 4.4 补偿标准的综合确定
  • 4.4.1 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几种观点
  • 4.4.2 对以上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分析
  • 4.4.3 建立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研究
  • 5.1 概念辨析
  • 5.1.1 激励与约束的概念及关系
  • 5.1.2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中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关系
  • 5.1.3 激励约束机制
  • 5.1.4 社会保障制度
  • 5.2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理论构架
  • 5.2.1 针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概念
  • 5.2.2 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理论构架
  • 5.3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
  • 5.3.1 运行主体
  • 5.3.2 运行对象
  • 5.3.3 补偿政策的激励机制内容
  • 5.3.4 补偿政策的约束机制内容
  • 5.3.5 补偿政策的保障机制内容
  • 5.3.6 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方式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成效
  • 6.1 北京市概况
  • 6.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6.1.2 自然条件
  • 6.1.3 社会经济概况
  • 6.2 北京市森林资源及生态公益林概况
  • 6.2.1 森林资源概况
  • 6.2.2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
  • 6.3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践
  • 6.3.1 北京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建立背景
  • 6.3.2 补偿的指导思想
  • 6.3.3 补偿的范围、对象与标准
  • 6.3.4 补偿的方式与途径
  • 6.3.5 补偿的配套保障措施
  • 6.4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成效
  • 6.4.1 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 6.4.2 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安全有了保障
  • 6.4.3 山区农民实现了就业和增收,农民素质得以提高
  • 6.4.4 推进了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6.5 本章小结
  • 7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问题分析与政策评价
  • 7.1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7.1.1 补偿政策没有体现补偿实质
  • 7.1.2 补偿标准合理性欠缺,标准偏低
  • 7.1.3 补偿范围覆盖不全
  • 7.1.4 补偿对象有限
  • 7.1.5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及补偿方式单一
  • 7.1.6 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薄弱
  • 7.1.7 补偿政策的长效性不明确
  • 7.1.8 补偿机制配套政策不健全
  • 7.2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政策评价
  • 7.2.1 政策目的性明确
  • 7.2.2 政策需求性明显
  • 7.2.3 政策影响性重大
  • 7.2.4 政策作用性强
  • 7.2.5 政策应进一步合理化
  • 7.2.6 政策实施的效果整体评价
  • 7.3 本章小结
  • 8. 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完善
  • 8.1 扩大补偿范围
  • 8.1.1 将全部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
  • 8.1.2 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应及时纳入补偿范围
  • 8.2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 8.2.1 调整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
  • 8.2.2 测算北京生态林补偿标准范围
  • 8.2.3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确定
  • 8.3 拓宽补偿资金渠道
  • 8.3.1 政府财政融资
  • 8.3.2 发行政府债券
  • 8.3.3 其他融资手段
  • 8.4 形成多元化补偿方式
  • 8.4.1 货币补偿
  • 8.4.2 工程项目补偿
  • 8.4.3 政策补偿
  • 8.5 完善补偿机制运行的管理措施
  • 8.5.1 健全管理体系
  • 8.5.2 完善落实管理制度
  • 8.6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 8.6.1 建立明确的劳动保障制度
  • 8.6.2 稳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人员素质
  • 8.6.3 通过多种方法调动管护者参与生态林建设的积极性
  • 8.6.4 监督评估制度
  • 8.6.5 立法保障
  • 8.7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不足
  • 9.1 结论
  • 9.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