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

论文题目: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森林经理学

作者: 秦安臣

导师: 孟宪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理论,雾灵山

文献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生态旅游地为对象,对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首先,本着“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概念是理论研究之基础”的原则,对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 第二,在生态旅游品牌现状评价方面,根据层次性、客观性、科学性、多元化和选择性等原则,用31个指标来评定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既可分别对31个指标进行单项评价,又可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满分为100分,将综合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明确了客源市场调查的内容包括客流量、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和游客结构,客源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区域、季节、气候、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特征、消费行为和经营重点,提出用6种方法对客源市场进行预测,但最终接待的游客人数必须介于门槛客流量与旅游容量之间;评价生态旅游品牌形象的指标为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推荐度和忠诚度。 第三,在生态旅游品牌开发规划方面,明确了目标市场定位即确定所规划品牌的主要服务地区和人群,并依据目标市场和产品类型两个变量,归纳了选择目标市场的5种模式;提炼出了3种旅游主题定位方法、10种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及用DSD作为衡量旅游发展目标的方法。提出了4个项目策划原则、5种项目策划方法;研究了建筑、道路、植被等景观要素布局的技术要点和艺术手法。探讨了食、住、行、游、娱、购的科学规划方法。规范了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要素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第四,在生态旅游品牌维护规划方面,界定了政府、旅游地经营者、旅行社管理者、旅游地社区居民、游客在维护中的责任;整合出了旅游容量、旅游LAC、突发性灾害防御系统和护林防火系统相结合的旅游地生态环境保育措施。 第五,在生态旅游品牌规划方案筛选方面,认为可用德尔菲改进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属性决策法从备选规划方案中择优。其中德尔菲改进法是将德尔菲法的参与人员由专家推广到专家、政府官员、生态旅游地管理者、旅行社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游客,并将优先序方法应用于方案筛选时排序。 最后,在案例研究中,应用上述理论成果,对河北省雾灵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品牌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既验证了上述成果的科学性,又为该公园的旅游品牌经营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有形商品品牌规划的研究概况

1.2.2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研究概况

1.2.3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旅游概念的主要观点

2.1.2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2.2 品牌概念的界定

2.2.1 品牌的隐性要素

2.2.2 品牌的显性要素

2.3 生态旅游品牌概念的界定

2.3.1 产品的无形性

2.3.2 利益的特殊性

2.3.3 形成的综合性

2.3.4 归属的层次性

2.4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概念的界定

2.4.1 规划的概念

2.4.2 规划的主体

2.4.3 规划的客体

2.4.4 规划的原则

2.4.5 规划方案的制定

2.4.6 规划方案的筛选

2.5 小结与讨论

3 生态旅游品牌现状评价体系的研究

3.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1.1 评价原则

3.1.2 区划系统

3.1.3 评价方法

3.2 生态旅游品牌客源市场评价

3.2.1 概念及构成要素

3.2.2 评价内容

3.2.3 客源市场细分

3.2.4 市场需求规模预测

3.2.5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3.3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评价

3.3.1 知名度

3.3.2 满意度

3.3.3 美誉度

3.3.4 推荐度

3.3.5 忠诚度

3.4 小结与讨论

4 生态旅游品牌开发规划体系的研究

4.1 生态旅游品牌定位体系

4.1.1 品牌目标市场定位

4.1.2 品牌主题定位

4.1.3 品牌形象定位

4.1.4 品牌目标定位

4.2 生态旅游品牌项目规划

4.2.1 项目策划

4.2.2 项目功能分析

4.2.3 项目布局

4.2.4 景观变化预测

4.3 生态旅游品牌产品规划

4.3.1 游览产品的规划

4.3.2 饮食产品的规划

4.3.3 住宿产品的规划

4.3.4 交通产品的规划

4.3.5 娱乐产品的规划

4.3.6 购物商品的规划

4.4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规划

4.4.1 MI规划

4.4.2 BI规划

4.4.3 VI规划

4.4.4 AI规划

4.4.5 传播策略规划

4.5 小结与讨论

5 生态旅游品牌维护规划体系的研究

5.1 政府的职能

5.1.1 法制管理

5.1.2 资金扶持

5.1.3 监控管理

5.2 生态旅游地经营者的职能

5.2.1 品牌的商标管理

5.2.2 建立突发性灾害和事故防御系统

5.2.3 建立生态旅游地环境保护系统

5.3 旅行社的职责

5.3.1 培养高素质的导游员

5.3.2 编写雅俗共赏的解说词

5.3.3 对游客实施游前教育

5.3.4 游中做环保模范

5.3.5 游后及时反馈信息

5.4 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职能

5.4.1 固守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

5.4.2 参与旅游地社区生态系统的保护

5.4.3 树立旅游社区良好的人文形象

5.4.4 参加旅游服务工作

5.5 生态旅游者的责任

5.5.1 游前要学习

5.5.2 游中要自律

5.5.3 游后要尽责

5.6 小结与讨论

6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方案筛选体系的研究

6.1 德尔菲改进法

6.1.1 拟定问题

6.1.2 选择决策群成员

6.1.3 发放问卷与成员匿名问答

6.1.4 收回问卷与统计问卷

6.1.5 排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6.2 层次分析法

6.2.1 构造 AHP模型

6.2.2 构造判断矩阵

6.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6.2.4 层次总排序

6.3 多属性决策

6.3.1 构造判断矩阵

6.3.2 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6.3.3 判断矩阵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6.3.4 权重的确定方法

6.3.5 方案的排序方法

6.4 小结与讨论

7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案例研究—以雾灵山森林公园为例

7.1 雾灵山地区概况

7.1.1 雾灵山森林公园概况

7.1.2 雾灵山森林公园社区概况

7.2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现状评价

7.2.1 旅游资源评价

7.2.2 旅游客源市场评价

7.2.3 旅游形象评价

7.3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定位

7.3.1 品牌目标市场定位

7.3.2 品牌主题定位

7.3.3 品牌形象定位

7.3.4 品牌目标定位

7.4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项目规划

7.4.1 项目策划

7.4.2 项目布局

7.5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产品规划

7.5.1 饮食产品规划

7.5.2 住宿产品规划

7.5.3 交通产品规划

7.5.4 游览产品规划

7.5.5 娱乐产品规划

7.5.6 购物产品规划

7.6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形象规划

7.6.1 MI规划

7.6.2 BI规划

7.6.3 VI规划

7.6.4 AI规划

7.6.5 传播策略规划

7.7 雾灵山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维护体系规划

7.7.1 生态旅游品牌注册管理规划

7.7.2 建立旅游地环境保护系统

7.8 小结与讨论

7.8.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面

7.8.2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方面

7.8.3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方面

7.8.4 生态旅游品牌定位方面

7.8.5 生态旅游品牌项目规划方面

7.8.6 生态旅游品牌产品规划方面

7.8.7 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规划方面

7.8.8 生态旅游品牌维护规划体系方面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10

参考文献

  • [1].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与预测研究[D]. 金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 [2].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 胡晓晶.中国地质大学2010
  • [3].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 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4].东北东部林区生态旅游的研究[D]. 王昆.东北林业大学2004
  • [5].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 程道品.中南林学院2003
  • [6].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絮飞.东北师范大学2004
  • [7].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 佟敏.东北林业大学2005
  • [8].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 卢小丽.大连理工大学2006
  • [9].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研究[D]. 王建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10].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 程励.电子科技大学2006

标签:;  ;  ;  ;  ;  

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