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 ——阿尔弗雷德·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的主要论题

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 ——阿尔弗雷德·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的主要论题

论文摘要

舒兹从融合胡塞尔的现象学(包括舍勒的现象学)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的角度开始了自己的现象学沉思。作为近现代哲学中最为彻底的主体主义哲学与自我学,胡塞尔确立了自我的绝对形态与根本地位,以及现象学的描述方法。韦伯把意义确立为社会科学中的核心论题,而达至意义的方法就是理解。从两位大师的基本论题与根本方法中,舒兹找到了完美结合点,即以现象学自我理论与意识理论来分析意义之构成,进而探讨社会中的自我与他人之社会关系与交互理解。舍勒对人的现象学研究则使舒兹把自我界定为处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平情境中的人的存在,由此形成了世间现象学之特色。舒兹采取了第一人称视角阐明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这种分析以自我概念为核心,但这里的自我不是独我,而是与他我具有交互性的自我。这种立场既强调了自我与他人的个体性、不可还原性与独特性,又采取了主体际的立场。自我与他人的纯粹我群关系是一切具体社会关系的原型,从中衍生出自我与他人的各种意义关系。社会世界包含四个向度,即我的实体同伴组成的直接经验的世界、同时代人的世界、前人世界与后人世界。自我与同伴形成我群关系,而与其他人形成他群关系。自我通过他群取向通达他人之存在与如此存在。他群取向因他人所处的不同社会领域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汝取向。此外,自我尚需理想型方法认识他人的主观意义与动机。由于时空远距性、他人取向与理想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自我、他人与社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鲜明性、隐匿性与类型化。舒兹以非正统的方式理解和应用现象学,从而与胡塞尔表现出一种根本的差异与分歧。这种分歧表现为舒兹对胡塞尔先验自我学的持久反思、质疑与最终的全面而彻底的批判。舒兹的现象学因此也呈现出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以1932年的《现象学》为起点和核心,舒兹全面确定了社会现象学的主要论域、根本方法与基本思路;第二阶段以1942年的《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际性理论与他我的总命题》为标志和中心,舒兹意识到主体际性问题的两个层次与相关的唯我论问题,藉此扩展和深化了现象学;第三阶段以1957年的《胡塞尔的主体际性问题》为标志,舒兹全面检讨了胡塞尔的先验构造理论中的问题,重申了世间现象学的根本主张,使社会现象学达到了高峰。与此相应,论文的第一章将探讨舒兹的根本思考路径——现象学与理解社会学的融合,第二章与第三章依次分析我群关系和他群关系中的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与社会关系,第四章在前述基础上讨论自我与他人的意义关联,第五章致力于澄清舒兹的世间自我学与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的分歧,以突显舒兹现象学的特色;结语部分将从总体上评价舒兹在现象学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他对美国现象学、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深远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舒兹现象学的根本方法论:现象学与理解社会学的融合
  • 第一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意向分析与本质描述
  • 第二节 舍勒对人的现象学研究
  • 第三节 韦伯对行动和意义的个体主义解释
  • 第四节 舒兹自我学的自然态度:自我与他人的理所当然性
  • 一、自然态度总命题内的自我与他人、胡塞尔对总命题的悬搁
  • 二、他人存在的总命题
  • 三、生平情境
  • 第五节 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我群关系:我与汝
  • 第一节 自我学立场上对社会世界四个向度的划分
  • 一、自然地经历与理性地思考
  • 二、社会世界的内在分化及其自我学根基
  • 第二节 我群关系
  • 一、面对面情境中自我与他人的同步性
  • 二、汝取向与他人的显现
  • 三、我群关系
  • 第三节 共同成长与活生生的共同当下
  • 第四节 自我与他人的鲜明性
  • 第五节 身体与他人经验
  • 一、身体作为表达领域
  • 二、他人经验
  • 注释
  • 第三章 他群关系:我与他
  • 第一节 自我与同时代人
  • 一、同时代人与同时代人的世界
  • 二、自我的回忆对同时代他人的再造
  • 三、自我对同时代他人的理想型建构
  • 四、他群取向与他群关系
  • 五、同时代他我的隐匿性
  • 第二节 自我与前人
  • 一、前人及其行为的过去完成性质
  • 二、自我对前人的取向与认识
  • 三、前人与历史问题
  • 第三节 自我与后人
  • 一、后人之全然自由
  • 二、理想型之失效
  • 注释
  • 第四章 自我与他人的意义关联
  • 第一节 意义的自我学赋予
  • 一、自我之态度及时间观视点与意义
  • 二、意义脉络与经验脉络
  • 第二节 自我与他人的主体际的理解与让释
  • 一、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
  • 二、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
  • 第三节 小结:自我与他我的不对称性
  • 注释
  • 第五章 舒兹的世间自我学Vs.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学
  • 第一节 他我问题的两个维度
  • 一、先验维度
  • 二、世间维度
  • 三、小结
  • 第二节 、先验构造他人中的可能困难
  • 一、本我构造中的疑点
  • 二、他我构造中共现理论之不足
  • 三、先验自我学的唯我论困境
  • 第三节 多元自我、交流与我群关系
  • 一、原初自我、先验自我与孤独的哲学家
  • 二、对"普遍的先验自我"概念之质疑
  • 三、交流与我群关系的奠基关系
  • 四、"复数的先验自我"概念之可疑
  • 第四节 先验自我、世间自我与人的形而上学常项
  • 一、自我的具体化与具身问题
  • 二、死亡
  • 第五节 小结:为自我学与主体主义现象学辩护
  • 注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话题[J]. 诗选刊 2017(04)
    • [2].“小脚”之伤及其文化批判——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三寸金莲》[J]. 名作欣赏 2016(23)
    • [3].短信的乐趣[J]. 散文百家 2013(02)
    • [4].游东京(外二首)[J]. 岷峨诗稿 2016(01)
    • [5].华人视角游马来西亚[J]. 旅游世界(旅友) 2012(12)
    • [6].转帖、书写互动与社交媒体的“议事共同体”重构[J]. 国际新闻界 2015(10)
    • [7].对传统社会融合理论的批判与重构[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1)
    • [8].想笑,来伪装智商不够的眼泪[J]. 快乐阅读 2016(03)
    • [9].我群文工作的几点感知与体会[J]. 大舞台 2011(03)
    • [10].有备无患 QQ群成员批量导出[J]. 电脑爱好者 2011(17)
    • [11].徜徉伙伴文化 精彩生命成长[J]. 中小学德育 2013(12)
    • [12].主体间际分享:“他群”“我群”互动的田野[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标签:;  ;  ;  ;  ;  

    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 ——阿尔弗雷德·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的主要论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