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论文题目: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作者: 龙云

导师: 罗丽英

关键词: 农村集市,非正式制度,进化博弈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农村集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途径,它一度是农民经济生活的依托。但是发展到现阶段,农村集市却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和落后的交易场所,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它促进农村社会的商品流通的作用。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仅只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乡村特有的非正式制度,如儒家文化、伦理习俗、道德观念、小农思想和传统的家族观念等也制约了农村集市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现状进行了解释,并尝试了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分析有限理性前提下的农村集市上的销售者和购买者的互动,由此得出了长期进化博弈稳定均衡点,强调了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论文首先交代了非正式制度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对农村社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几种乡村非正式制度。主要从乡村的儒家文化和节俭的传统、乡村中的家庭和宗族观念、乡村中的风俗习惯以及乡村社会中的道德约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为后面展开的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 在分析农村的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文章接下来分析了农村集市的历史简况和现状、经济功能和特征,并对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的产生、运行绩效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农村集市发展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重要作用。由此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农村集市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和由此导致的后果,这一部分采取了实证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当地上市者(包括购买者和销售者)行为特征进行了取样调查,并对其结果从非正式制度角度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农村集市上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行为进行了进化博弈分析,本模型以分析农村集市上假货现象为目的,受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农村集市的市场主体为有限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博弈方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策略调整,会使得模型收敛于这样的长期均衡点即销售者销售假货,购买者采取低价策略。 最后给出了优化农村非正式制度变迁促进农村集市良性发展的相关对策。非正式制度对于农村集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它既维持着农村集市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延缓了它向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变的进程。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农村集市良性发展;增强文化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形态;对农民进行教育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民对商品的识别能力;健全农村集市的管理制度,弥补非正式约束的不足。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农村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1 非正式制度概念的界定

2.2 农村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2.1 农村的儒家文化和节俭的传统

2.2.2 农村社会中的家族观念和家庭教育

2.2.3 农民的“小农意识”

2.2.4 农村社会中的道德约束和风俗习惯

2.3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第3章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影响的一般理论分析

3.1 农村集市概念的界定

3.2 农村集市发展简况及其经济功能和特征分析

3.2.1 农村集市历史简况

3.2.2 农村集市发展现状

3.2.3 农村集市的经济功能与特征分析

3.3 农村集市运行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3.3.1 农村传统的习惯习俗与农村集市的形成

3.3.2 非正式制度与农村集市运行的绩效分析

3.3.3 非正式制度的局限性与农村集市的进一步发展

第4章 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农村集市市场主体行为分析

4.1 农村集市市场主体概念的界定

4.2 农村集市当地上市者进入集市交易的动因分析

4.2.1 当地上市者行为研究实例—耒阳市农村集市简介

4.2.2 购买者角度的分析

4.2.3 销售者角度的分析

4.3 农村集市上购买者和商人之间的进化博弈分析

4.3.1 模型基本假定

4.3.2 复制动态方程极其进化稳定策略

第5章 优化农村非正式制度变迁,促进农村集市的良性发展

5.1 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推进农村集市的良性发展

5.2 增强文化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形态

5.3 对农民进行教育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民对商品的识别能力

5.4 健全农村集市的管理制度,弥补非正式约束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5-10

参考文献

  • [1].农村集市中的劣质商品交易[D]. 汪丹丹.华中师范大学2015
  • [2].现代农村集市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卢尚涛.河北大学2011
  • [3].乡村集市场域中的交换与权力[D]. 慕良泽.华中师范大学2008
  • [4].中共冀鲁豫边区集市管理研究(1937-1949)[D]. 陈丽方.河南大学2016
  • [5].旅游市场电子集市应用研究[D]. 赵方倩.中国政法大学2016
  • [6].集市变迁的制度分析[D]. 高阳.西南财经大学2012
  • [7].南宋两浙路乡村集市研究[D]. 薛敏军.黑龙江大学2012
  • [8].民族地区集市交易行为的非经济因素分析[D]. 李子娟.吉首大学2012
  • [9].城郊区农村集市治理研究[D]. 祁欣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8
  • [10].清代河南的商业市场[D]. 冯延淑.郑州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集市变迁的制度分析[D]. 高阳.西南财经大学2012
  • [2].城市生活中定期集市的民俗学观察[D]. 张春.浙江师范大学2010
  • [3].现代农村集市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卢尚涛.河北大学2011
  • [4].乡村集市与社区民俗生活[D]. 杨志新.西北民族大学2005
  • [5].乡村集市场域中的交换与权力[D]. 慕良泽.华中师范大学2008
  • [6].转型期中国农民的非正式制度行为研究[D]. 李建国.江西师范大学2007
  • [7].1895-1937年河南集市研究[D]. 贾贵浩.河南大学2006
  • [8].非正式制度与乡村制度变迁研究[D]. 李怀.西北师范大学2003
  • [9].民国时期华北乡村集市的变迁[D]. 何莉宏.西北大学2003
  • [10].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农村集市贸易述论[D]. 安雅丽.河北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非正式制度对农村集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