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蒙汉族学生体质差异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厚伟[1](2021)在《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文中提出
闫长艳[2](2020)在《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教育。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作为蒙古民族基础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蒙古族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蒙古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蒙授中师从蒙古民族地区特点和蒙古族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师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技能高、信念强、知识广、善于教育的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对改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升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优化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的教育素养,推动蒙古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和“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教师教育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课程的发展阶段做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课程类型、课程门类、课程时间、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多个维度,阐明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据,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所具有的民族性、实用性、协同性、思想性、技能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性的总结。文中评析了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专业思想教育不足、轻视传统教学工具使用能力培养等情况;对蒙授中师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实际、融合民族文化开发隐形课程、合理组织加强技能训练等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经验性的反思。在反思之余,笔者总结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中一些值得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借鉴的地方。比如:因地制宜,密切联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民族小学真正需要的老师;根据民族小学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技术培训的内容;以蒙古族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依据,合理地组织教学技能的考核,还要善于利用教育认知、教育情感和教育意志对教育行为的推动作用,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热爱本民族教育,全心全意为蒙古族小学教育事业服务等。
丁国勇,兰孝国[3](2020)在《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关系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探讨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的关系.采集江苏省某省属高校9 775名女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数据和学业表现数据,研究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质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城乡差异和科类差异;体质水平各指标与学业表现呈现显着正相关;体质水平能够解释学业表现一定的变异量.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根据女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课外锻炼计划设计,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秦于可[4](2020)在《西北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了解藏族和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析藏、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的差异性,为将来更好的改善和提高藏、汉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2015级藏汉族大学生大一到大四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整体情况及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四年中男生在身高体重上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身高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体重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机能:四年中在肺活量上男生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身体素质:(1)速度素质:四年中男生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2)耐力素质:四年中男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大一、大二、大四具有显着性差异,大三不具有显着性差异。(3)柔韧素质:四年中男生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女生大一、大四具有显着性差异,大二、大三不具有显着性差异。(4)男生在上肢力量上大一到大三具有显着性差异,大四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四年中女生在腰腹力量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下肢力量上男生大一到大三具有显着性差异,大四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四年中女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5)藏、汉族男女生体质在大学四年中存在变化,但是大学生活结束时,他们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出现大幅的下降。为此,笔者提出整改和加强意见。建议:1.大学生应该自我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日常的作息和饮食2.加强自我锻炼意识,不沉溺于电子用品和网络游戏,积极对待体育课程,积极去参加课外活动。3.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运动技战术的讲授指导,同时还应加强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自己锻炼的能力,使他们想锻炼会锻炼,享受体育锻炼的快乐。4.教师应该也去了解藏、汉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存在的特点,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以加强单项素质的不足。5.学校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引导,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讲座会、研讨会,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6.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体质工作的监督力度,并且要求相关的部门对体质工作情况进行落实和实施。
杨才[5](2019)在《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降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既是社会、学校及家庭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普遍存在健康危险行为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潜在或直接的威胁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习惯。因而从统计学、行为学的角度,分析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健康危险行为的状况,探讨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关系,为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湘西地区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选取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及张家界航空技术学院作为调研学校。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综合测试总分等状况对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进行分析,从健康危险行为的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力活动行为、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神成瘾行为等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体质水平、体质各指标与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1)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不同年级男生身高、体重、BMI指数无明显变化,女生体重、BMI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汉族男女生的身高高于少数民族,男生体重、BMI指数及女生BMI指数低于少数民族;BMI指数等级在性别、年级、民族间具有显着性差异。在身体机能方面,大二年级男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要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在身体素质方面,男女生速度耐力有下降的趋势,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出现不同程度无规律变化。体质水平测试等级总体合格率低于湖南省,在性别、年级、民族之间体质水平综合评定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湘西地区大学生常吃甜品、偏食的报告率分别为79.0%、42.9%;缺乏体育锻炼、玩电子游戏、每天上网、玩电子游戏成瘾的报告率分别为28.1%、38.4%、65.7%、12.2%;第一次吸烟≤13岁、现在吸烟、尝试饮酒、现在饮酒、醉酒的报告率分别为85.4%、10.9%、66.7%、36.4%、18.9%;去非安全地游泳、学习压力大、自杀意念、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8.1%、11.6%、8.3%、11.9%。(3)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相关关系,不同体质水平与常吃快餐、吸烟、饮酒、玩电子游戏等行为差异具有显着性;体质健康各项指标与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偏食、常吃甜食、不喝牛奶、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经常上网等体力活动行为,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步行违规、到非安全地游泳、上下学无安全感、打架、学习压力大等伤害行为。建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与反馈体系;开展技能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戒烟戒酒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本文对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探讨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性,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体质进一步下滑,改善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研究依据。
乔海成[6](2019)在《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壮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析壮族学生生活方式各维度对体质指标的影响,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方案,以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的体质与生活方式现状分析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抽取参加体质测试的壮族学生为调查对象,汉族学生为观测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现状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同时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研究结论如下: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身高和体重均值都低于同期汉族学生,并且具有显着性差异,在身体机能方面壮族学生肺活量均值低于汉族学生,并且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壮族学生速度素质50米跑成绩好于汉族学生,并且存在显着性差异,壮族男生力量素质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均低于汉族男生,但都不存在显着性,壮族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比汉族女生好,同时存在显着性差异,壮族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比汉族女生差,并存在显着性,壮族男女学生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成绩都低于汉族男女学生,但男生不存在显着性,女生存在高度显着性,壮族男女学生耐力跑成绩均低于汉族男女学生,但男生存在显着性,女生不存在显着性。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状况分布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曲线变化,总体处于及格水平。壮族男女学生都存存在营养不良和肥胖现象,女生营养不良现象比男生严重,男生肥胖比例比女生高。从体质总分得知,男生大二体质状况最好,大三最差,女生大四最好,大一最差。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比较健康,女生的生活方式略好于男生,但没有显着性差异,大二学生的生活方式最好,大四最差。总的来看,壮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活方式得分呈现下降的趋势。壮族学生体质指标与生活方式各维度之间具有相关显着性,影响壮族男生身体形态的生活方式维度为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影响身体机能的是体育锻炼、烟酒使用和饮食习惯,影响身体素质的是睡眠质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和烟酒使用。影响女生身体形态的生活方式维度是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体育锻炼,影响身体机能的是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和烟酒使用,影响身体素质的是睡眠质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
侯颖,史兵,曹乐意[7](2019)在《西藏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已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7338名藏汉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藏、汉族学生体质水平整体不高,且在性别、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存在发展失衡现象;针对分析结果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给予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均衡发展各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响应新时代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战略。
丁国勇[8](2019)在《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文中提出高校教育数据挖掘是对高等学校大规模全样本教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具有能够辅助高校决策能力、管理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的高校治理价值。基于教育数据挖掘的技术手段,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模型,挖掘和利用高校教育数据的价值,有助于丰富学生发展理论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和学业支持体系。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具有可靠的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理论框架包括戴维·拉文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阿斯廷的学生投入理论与I-E-O模型、乔治·库的学生投入理论与大学生成功要素模型,以及NSSE、CCSS、NCSS等调查研究方案的成果,构建出学校环境、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学生个人特征、学生投入等四维度的高校学生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基于这个分析框架,对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进行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揭示个案高校教育数据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上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在于揭示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独特情况和问题,但通过个案的分析,也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共同问题。本研究构建了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采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学生学业表现的关联数据,进行数据的清洗、存储;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学生学业表现的特征及差异性;分别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中的客观数据、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中的全部数据三种数据来源,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个人特征、学生投入等三个维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等传统统计方法构建回归模型,贝叶斯网络、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教育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并比较各模型有效性,提出高校学生学业表现预测模型的部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维度,学生学业表现存在性别差异、地区差异、民族差异。父母教育水平的不同不会带来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从个人特征维度,学生学业表现也存在着科类差异;高考成绩与学生学业表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人格、学业自我效能、心理状态、体质测试、心理预警状态、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与学生学业表现都存在相关性。从学生投入维度,参加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社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都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就读体验与学生学业表现存在负相关。学业目标与学生学业表现呈正相关。通过对所构建的回归、分类共27个数据模型的比较发现,基于整合型教育系统中全部数据构建的模型最为有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高可解释学生学业表现65.4%的变异量;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维度变量的解释力约在13%到18%之间,个人特征维度变量的解释力在7%到20%之间,学生投入维度变量的解释力在10%到17%之间。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最高预测正确率为69%。应用贝叶斯网络、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教育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的12个分类模型,在运行时间、预测正确率、灵敏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对而言,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预测有效性要高于决策树分类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的稳定性要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通过自变量精简减少了 10个自变量,且未明显降低模型有效性。
陶光华[9](2019)在《西藏高校藏汉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为了深入了解西藏高校藏、汉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揭示藏汉大学生的体质差异,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西藏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藏高校藏汉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1、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均低于汉族男生; 2、力量、速度和柔韧素质方面藏族学生明显低于汉族学生,而在耐力素质方面藏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建议:1、加大西藏高校体育课程教改力度,增加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加大课外体育活动力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加大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力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加大体质监测力度,建立藏族学生体质数据库。
刘巴图,丛密林,刘宗祥,海杰,董赫男,桂兰[10](2018)在《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梳理、分析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关注点、内蒙古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体质健康研究领域的客观实际,了解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体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的地方,为提高内蒙古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内蒙古地区体质健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高校蒙汉族学生体质差异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蒙汉族学生体质差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蒙古语授课师范教育的研究 |
2.蒙古语授课教师的研究 |
3.蒙授中师课程及其设置理念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蒙授中师 |
2.课程设置 |
3.课程设置理念 |
(六)理论基础 |
1.教师教育理论 |
2.多元文化理论 |
3.生活教育理论 |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发展 |
(一)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 |
1.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 |
2.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原因 |
3.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影响 |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发展 |
1.蒙授中师课程的探索发展(1966 年以前) |
2.蒙授中师课程的曲折发展(1966-1977 年) |
3.蒙授中师课程的恢复发展(1978-1999 年) |
4.蒙授中师课程升级(1999 年以后) |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概况 |
(一)蒙授中师的课程结构 |
1.蒙授中师的课程类型结构 |
2.蒙授中师的课程门类结构 |
(二)蒙授中师的课程内容 |
1.蒙授中师教育类课程内容 |
2.蒙授中师技艺类课程内容 |
3.蒙授中师通识类课程内容 |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特点 |
1.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符合民族小学教学需要 |
3.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综合完整各科协同并进 |
4.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注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
5.蒙授中师课程设置重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 |
6.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突出了教书育人的特色 |
四、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借鉴 |
(一)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培养的现状评析 |
1.课程教学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 |
2.专业思想教育缺失,民族教育信念有待增强 |
3.分科培养知识面窄,难以适应民族小学教学 |
4.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牧区所需教学工具丢弃 |
5.热衷教育理论学习,轻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
6.教师资格考试面向社会,“准教师”根基不稳 |
(二)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 |
1.教学内容联系民族地区教育与生活实际 |
2.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开发隐形课程 |
3.引领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教育的热爱 |
4.科学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养成 |
(三)对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启示 |
1.面向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培养多科型教师 |
2.增强技能训练,为民族小学培育优质师资 |
3.从知、情、意入手,塑造学生的教育行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关系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测量指标 |
1.3 数据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不同类别女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差异 |
2.2 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2.3 不同体质水平女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差异 |
2.4 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的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女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差异性 |
3.2 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
3.3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学业表现的关系 |
3.4 女大学生体质水平在预测学业表现中的作用 |
4 结论 |
(4)西北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体质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体质的相关研究 |
1.2.3 相关概念界定 |
1.3 选题目的意义 |
1.3.1 选题目的 |
1.3.2 选题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藏族和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
3.1.1 身高对比分析 |
3.1.2 体重的对比分析 |
3.2 藏族和汉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
3.2.1 肺活量的对比分析 |
3.3 藏族和汉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
3.3.1 速度素质的对比分析 |
3.3.2 耐力素质的对比分析 |
3.3.3 柔韧素质的对比分析 |
3.3.4 力量素质的对比分析 |
3.4 影响藏族和汉族学生体质差异的因素 |
3.4.1 客观因素 |
3.4.2 主观因素 |
3.5 四年来藏族和汉族学生体质变化的原因 |
3.5.1 学生原因 |
3.5.2 家庭原因 |
3.5.3 学校原因 |
3.5.4 社会原因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身体形态 |
4.1.2 身体机能 |
4.1.3 身体素质 |
4.2 建议 |
4.2.1 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
4.2.2 提高自制力和自我锻炼意识 |
4.2.3 学校加强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 |
4.2.4 加强体质健康工作的监督力度与投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 |
1.2.1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 |
1.2.2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2.3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
1.2.4 改善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健康危险行为的建议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湘西地区 |
1.4.2 体质水平 |
1.4.3 健康危险行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体质研究 |
2.1.1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大学生体质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健康危险行为研究 |
2.2.1 国外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研究现状 |
2.3 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体质测量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 |
4.1.1 身体形态现状 |
4.1.2 BMI等级现状 |
4.1.3 身体机能现状 |
4.1.4 身体素质现状 |
4.1.5 体质水平综合评定分析 |
4.2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
4.2.1 不良饮食行为 |
4.2.2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
4.2.3 非故意伤害行为 |
4.2.4 故意伤害行为 |
4.2.5 物质滥用行为 |
4.2.6 精神成瘾行为 |
4.2.7 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
4.3 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
4.3.1 不同体质水平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 |
4.3.2 体质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关系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5.2.2 利用学生体质监测数据,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与反馈体系 |
5.2.3 开展技能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5.2.4 加强体质健康促进活动,开展戒烟戒酒的健康教育 |
5.2.5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对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重视程度 |
5.2.6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体育活动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湘西地区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
(6)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壮族的概况 |
2.2 体质的概念界定 |
2.2.1 古代人类体质学的界定 |
2.2.2 医学界的界定 |
2.2.3 体育界的界定 |
2.3 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 |
2.4 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历史沿革 |
2.4.1 国外体质的研究 |
2.4.2 国内体质的研究 |
2.4.2.1 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现状 |
2.5 大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3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3.3.1 信度检验 |
3.3.2 效度检验 |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广西民族大学生壮族学生体质现状 |
4.1.1 广西民族大学生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差异比较 |
4.1.2 广西民族大学生壮、汉族学生身体机能差异比较 |
4.1.3 广西民族大学生壮、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比较 |
4.2 壮族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情况 |
4.3 不同年级壮族学生体质指数差异比较 |
4.4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生活方式现状 |
4.4.1 壮族学生生活方式差异分析 |
4.4.2 不同年级壮族学生生活方式差异分析 |
4.5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回归分析 |
4.5.1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分析 |
4.5.1.1 壮族男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分析 |
4.5.1.2 壮族女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相关分析 |
4.5.2 壮族男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的回归分析 |
4.5.2.1 壮族男生身体形态与生活方式个各维度回归分析 |
4.5.2.2 壮族男生身体机能与生活方式各维度回归分析 |
4.5.2.3 壮族男生身体素质与生活方式各维度回归分析 |
4.5.3 壮族女生体质与生活方式的回归分析 |
4.5.3.1 壮族女生身体形态与生活方式个各维度回归分析 |
4.5.3.2 壮族女生身体机能与生活方式各维度回归分析 |
4.5.3.3 壮族女生身体素质与生活方式各维度回归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现场访谈提纲 |
附录2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西藏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
(二) 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
(三) 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
1、力量素质指标分析 |
2、柔韧素质指标分析 |
3、速度素质指标分析 |
4、耐力素质指标分析 |
(四) 藏汉学生《标准》测试综合得分分析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
2、切实落实区别对待教学原则 |
3、加强健康教育实施 |
4、强化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融合 |
(8)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 关于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 |
(二) 关于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 |
(三) 关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三、研究目标与概念界定 |
(一) 研究目标 |
(二) 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理论支撑与现实问题 |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模型 |
一、戴维·拉文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
二、亚历山大·阿斯廷的I-E-0模型与学生投入理论 |
三、乔治·库的大学生成功要素模型与NSSE调查 |
四、清华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CCSS) |
五、厦门大学的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NCSS) |
第二节 影响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因素分析 |
一、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
二、学校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
三、个人特征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
四、学生投入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
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现实问题 |
一、高等教育扩张中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与学业严重分化问题 |
二、高校学生的学业投入不足与学业困惑问题 |
三、高校对大学生学业的教学和管理支持体系构建的问题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框架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框架 |
第二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建模流程与数据理解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建模流程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理解 |
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方法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工具 |
第三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准备 |
第一节 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
一、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二、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三、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特征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关联数据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问卷调查数据 |
第三节 A大学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构建 |
一、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
二、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第四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采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处理 |
第四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总体特征 |
一、A大学学生基本特征分析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统计特征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划分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分析 |
一、基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二、基于个人特征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三、基于学生投入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第三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趋势分析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总体趋势 |
二、A大学不同群体学生学业表现的变化趋势比较 |
三、A大学特殊群体的学业表现变化趋势分析 |
第五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建模 |
第一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回归模型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回归模型的数据预处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四、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比较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分类模型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分类模型的数据预处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决策树分类模型 |
四、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 |
五、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 |
六、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分类模型的有效性比较 |
第三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优化与部署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优化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部署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
第一节 研究讨论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变化趋势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模型及有效性 |
第二节 管理对策 |
一、完善高校学生学业支持体系 |
二、提升高校教育数据挖掘能力 |
第三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
一、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9)西藏高校藏汉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体质测试法 |
1.2.3 数理统计法 |
1.2.4 对比分析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
2.1.1 身高 |
2.1.2 体重 |
2.1.3 胸围 |
2.1.4 BMI指数 |
2.2 身体机能分析 (肺活量) |
2.3 身体素质分析 |
2.3.1 力量素质 |
2.3.1. 1 立定跳远 |
2.3.1. 2 握力 |
2.3.2 耐力素质 |
2.3.3 速度素质 (50m跑) |
2.3.4 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10)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概述 |
1.1 全国学生体质研究概况与趋势 |
1.2 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概况 |
2 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内蒙古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2.2 内蒙古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
3 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局限性 |
3.1 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性研究较多, 体质健康干预和实证研究匮乏 |
3.2 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缺乏系统性, 研究样本选取范围需要完善 |
3.3 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近期研究较少, 数据更新落后. |
四、高校蒙汉族学生体质差异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 朱厚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D]. 闫长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女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学业表现关系实证分析[J]. 丁国勇,兰孝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4]西北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D]. 秦于可.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水平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D]. 杨才. 吉首大学, 2019(02)
- [6]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体质与生活方式关联研究[D]. 乔海成.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7]西藏民族大学藏、汉族学生体质对比研究[J]. 侯颖,史兵,曹乐意.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8]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D]. 丁国勇.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9]西藏高校藏汉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 陶光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1)
- [10]内蒙古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进展[J]. 刘巴图,丛密林,刘宗祥,海杰,董赫男,桂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