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沈少锋,林朝晖

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沈少锋,林朝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年平均径流,黄河流域,径流深,水文循环

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沈少锋,林朝晖[1](2013)在《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中国区域地表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及其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陆面模式的水文循环的不确定性研究是模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陆面模式CLM4.0对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1956-2000年共45年的水文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和评估,着重考察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模拟结果,系统评估了CLM4.0对中国区域水文过程的模拟能力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CLM4.0在中国区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全年尺度上,CLM4.0在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低于天然径流深;在淮河流域,模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大于天然径流深,并且在珠江流域模拟性能最优。在季节尺度上,CLM4.0在夏季的模拟性能最优,而对冬季径流深的模拟,与天然径流深有一定偏差。与GRDC数据相比,模拟径流深在中国区域整体上偏高,并且区域偏差较大。从土壤水模拟的角度来看,CLM4.0在黄河流域模拟偏高,而在淮河流域偏低。这些结论有助于CLM4.0在中国区域的发展,为今后的陆面模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叁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期刊2013-10-22)

薛根元[2](2007)在《基于GIS & RS的长江流域区域地表水循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GIS与RS技术,应用VIC-3L模式对长江流域区域地表水循环进行研究,研究区域选在褒河流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高度、纬度、坡度等都会造成气候变量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这时即使用多次订正误差的逐步插值法仍无法真实反映温度的小地形效应。本文提出先用高斯权重法作插值,再作逐步订正以获得温度空间分布,可明显提高空间插值精度;提出SIA方法与统计回归法结合的降水插值方案,与其他相关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一方法的插值精度较高。(2)应用ArcGIS技术提取水文模式参数。对比分析表明,这种由ArcGIS技术得到的流域内山地坡向、坡度,流域内河流流向、流速,流域边界与河网边界等与DEM计算结果相一致。(3)遥感的叶面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实际叶面指数的季节变化,且遥感植被类型真实反映了地表覆盖,地表植被类型分布与遥感地表类型更为接近。应用遥感资料再次分别对地表水平衡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较不使用遥感资料时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入江口流量的模拟结果改善更为明显。(4)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包括地表植被类型、土壤湿度、前期土壤湿度、地形和降水对地表径流都有可能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表水循环。褒河流域1979-1984、1992-2001年地表水平衡各分量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植被蒸腾作用相对重要,地表土壤作用则相对较小。对于地表径流分布的模拟,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不算太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对栅格时间序列的模拟结果表明,地表径流呈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这与气候与水文资料分析的结果一致的。(5)对褒河流域所进行的模拟试验,得到均匀性农田植被时流量的模拟误差达到21.82%,应用传统的植被类型资料模拟流量时的误差有下降,但有比实际流量偏少现象,达到-14.23%;应用非均匀性遥感地表类型模拟的流量为误差最小,平均误差只有1.43%。可见,地表非均匀性对于地表水循环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进而又影响着河流的流量变化。(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7-05-01)

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GIS与RS技术,应用VIC-3L模式对长江流域区域地表水循环进行研究,研究区域选在褒河流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高度、纬度、坡度等都会造成气候变量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这时即使用多次订正误差的逐步插值法仍无法真实反映温度的小地形效应。本文提出先用高斯权重法作插值,再作逐步订正以获得温度空间分布,可明显提高空间插值精度;提出SIA方法与统计回归法结合的降水插值方案,与其他相关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一方法的插值精度较高。(2)应用ArcGIS技术提取水文模式参数。对比分析表明,这种由ArcGIS技术得到的流域内山地坡向、坡度,流域内河流流向、流速,流域边界与河网边界等与DEM计算结果相一致。(3)遥感的叶面指数较好地反映了实际叶面指数的季节变化,且遥感植被类型真实反映了地表覆盖,地表植被类型分布与遥感地表类型更为接近。应用遥感资料再次分别对地表水平衡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较不使用遥感资料时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入江口流量的模拟结果改善更为明显。(4)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包括地表植被类型、土壤湿度、前期土壤湿度、地形和降水对地表径流都有可能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地表水循环。褒河流域1979-1984、1992-2001年地表水平衡各分量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植被蒸腾作用相对重要,地表土壤作用则相对较小。对于地表径流分布的模拟,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不算太大,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对栅格时间序列的模拟结果表明,地表径流呈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这与气候与水文资料分析的结果一致的。(5)对褒河流域所进行的模拟试验,得到均匀性农田植被时流量的模拟误差达到21.82%,应用传统的植被类型资料模拟流量时的误差有下降,但有比实际流量偏少现象,达到-14.23%;应用非均匀性遥感地表类型模拟的流量为误差最小,平均误差只有1.43%。可见,地表非均匀性对于地表水循环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进而又影响着河流的流量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沈少锋,林朝晖.陆面过程模式CLM4.0对中国区域地表水循环过程的模拟及其评估[C].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3第叁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公众、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2013

[2].薛根元.基于GIS&RS的长江流域区域地表水循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标签:;  ;  ;  ;  

区域地表水循环论文-沈少锋,林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