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胆管异常汇合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

胰胆管异常汇合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

一、胰胆管合流异常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美,于少飞[1](2021)在《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种先天性胰胆管发育异常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较为罕见,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液与胆汁相互反流,反复刺激胰管及胆管,可引起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石症、胆囊癌及反复胰腺炎等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腹痛、皮肤黄染、发热等,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由此引发胆道疾病的有效手段。本例患儿以反复腹痛发作为主要表现,2年内发作急性胰腺炎7次,借此病例学习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文献,对以后儿科临床工作中遇到儿童反复腹痛发作问题有提示作用。

贾倩茹,郭静,孙梅[2](2021)在《胰胆管发育异常合并儿童胰腺炎21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胰胆管发育异常合并儿童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消化内科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胰腺炎住院患儿175例,分两组:观察组为因胰胆管发育异常所致,21例;对照组为非胰胆管发育异常、非结石因素导致的胰腺炎15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炎中胰胆管发育异常发生率为12.0%,其中,观察组平均发病年龄(4.1±2.4)岁,略低于对照组(6.0±4.7)岁,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构成比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于胰胆管发育异常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5%。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胰胆管合流异常、胰胆管先天变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结论由胰胆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儿童胰腺炎,发病年龄较小,且女性儿童多见。当胰腺炎患儿合并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时应尽早行MRCP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胰胆管发育异常的检出率。内科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尽早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郑静[3](2020)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1974年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开展开启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的新篇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ERCP目前已经成为成人胆胰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成人胆胰疾病诊疗方面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儿童消化道尚处于发育阶段,细小柔嫩、管壁薄、管腔小及儿童耐受性差、配合度低、操作医师缺乏操作经验等特殊性,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1]。近年来随着ERCP操作技术的提高、儿童ERCP操作经验的积累、儿童消化内镜相关器械的完善,ERCP逐渐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仍然比较少,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因不同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等)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诊治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于2013年01月~2020年01月因不同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然后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ERCP操作方法、诊治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患儿共行ERCP术38例次,行1例次ERCP者28例,行2例次ERCP者5例。失败4例,成功率89.47%。2.33例患儿ERCP诊断结果如下:单纯胆道疾病2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狭窄/扩张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例,疑似胆道蛔虫残体1例;单纯胰腺疾病7例,包括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管结石、1例合并胰管狭窄),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分裂症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2例;胆胰合并疾病3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2例(其中1例与胆管结石相关、1例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相关),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结石1例。3.33例患儿共采用17种术式,29例(87.88%)患儿ERCP治疗顺利,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淀粉酶等指标异常者也逐渐恢复正常。4.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6/3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3例(7.89%),术后胰腺炎2例(5.26%),腹痛1例(2.63%),无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例患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1.在儿童胆胰疾病中,胆胰先天性解剖异常较多见,而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2.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应严格把握ERCP应用适应证。3.ERCP是儿童胆胰疾病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颜丙智[4](2020)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不同术式对于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的疗效,为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并进行手术的患者4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4例分为A、B两个组:其中A组为胆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组,共26例,其中腹腔镜组即A1组15人,开腹组即A2组11人;B组为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共18例,均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略作阐述,并对A1组与A2组之间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A组与B组、A1组与A2组关于近期并发症:胆漏、术后出血、肠漏以及远期并发症: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复发、胰腺炎、癌变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的远期并发症: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与A2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低于A2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的成人肝外胆管囊肿合并结石患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和继发性胆管扩张难以鉴别,很易误诊误治。其在影像学表现、胆道镜所见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其手术方式仍应遵循胆管囊肿的治疗原则,采用胆管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王璐[5](2020)在《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关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与胆道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已经有大量文献报告,而隐匿性胰胆管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R)与胆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OPR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3月-2019年0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证实为原发性胆道系统疾病且胰胆管合流正常(normal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NPJ)的94例患者,通过手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CD)搜集入组患者胆汁并测定淀粉酶。本论文将探索:1.不同胆道疾病OPR发生率以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入组患者胆道疾病类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胆道疾病之间OPR发生率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差异性;2.高胆汁淀粉酶(High biliary amylase levels,HBAL)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将入组患者按胆道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三组:胆囊癌组、胆管癌组、良性胆道疾病组,分别将胆汁淀粉酶浓度高于1000IU/L、2000IU/L、7500IU/L定义为HBAL,比较三组间HBAL发生率的差异性;3.OPR的危险因素:根据胆汁淀粉酶水平是否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水平范围的最高值,将入组患者分为OPR组和未发生OPR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索OPR的危险因素。结果:1.根据胆汁淀粉酶水平判定胆道疾病的OPR发生率为37.2%(35/94),此外,胆囊癌患者的OPR发生率最高(62.5%),胆总管结石患者OPR发生率次之(55.9%);不同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淀粉酶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9)。胆囊癌患者中胆汁淀粉酶平均水平高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但无统计学差异性,胆管癌患者中胆汁淀粉酶平均水平与其他良性胆道疾病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当HBAL定义为胆汁淀粉酶水平超过1000IU/L时,胆道恶性肿瘤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的HBAL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当HBAL定义为胆汁淀粉酶水平超过2000IU/L、7500IU/L时,胆囊癌患者的HBAL发生率分别为50%(4/8)、37.5%(3/8),明显高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P<0.05),而胆管癌患者HBAL发生率与胆道其他良性疾病无明显差异性(P>0.05)。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乳头旁憩室是OP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是OP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R可以发生于胆道良、恶性疾病中,可能是某些胆道良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胆总管结石是OP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海,张长云,李宏,余浩,张丰深[6](2020)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MDT讨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方法对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胰胆管合流异常患者术前进行的MDT讨论及病例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本例患者因"上腹疼痛约10 h"入院,入院时影像检查发现存在明显的胰胆管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共同通道长约1.8 cm,但胰胆管汇合处明显受Oddi括约肌控制,胆汁淀粉酶值较血清淀粉酶值明显升高,经MDT讨论后对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还是胰胆管高位汇合仍有疑惑,行左肝外叶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反复查胆汁淀粉酶值升高更为显着,再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后胆汁淀粉酶值则明显降低,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异常。结论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诊疗指南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和诊断标准有冲突且不够精准,胰胆间反流严重程度及胆汁淀粉酶值的变化可能更具有诊断价值;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能适用于少数特殊类型胰胆管合流异常。

宣笑笑[7](2020)在《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出生后诊断与手术时间选择。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产前检查发现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对其诊断胎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者平均产前诊断胎龄27.92±6.21周,男20例,女62例,囊肿型71例,梭形11例;据手术年龄分为0-1月组(8例)、1-3月组(26例)、3月以上手术组(48例),出生后有相关临床症状21例,其中梗阻性黄疸17例,1月内手术组黄疸最严重(5/8),与1-3月手术组(6/26)及3月后手术组(6/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检测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53例,ALT升高16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升高53例,1-3月组(22/26)与3月后组(2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6,P=0.014);GGT升高43例,1月内组(7/8)、1-3月组(25/26)与3月后组(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胆红素升高27例,1月内组(7/8)、1-3月组(16/26)与3月后组(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胆汁淤积10例,肝细胞变性坏死4例,肝纤维化1例,1月内手术组、1-3月手术组与3月后手术组比较,术后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0.001);无临床症状的患儿术后病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08,P=0.146)。术后近期并发症14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901),其中2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及1例肠梗阻再手术。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发现术前49例扩张的左右肝管,术后2-3月逐渐回缩。随访6月至3年,无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产前诊断的胆总管囊肿出生后需密切随访,定期行肝胆B超与肝功能检查,一旦患儿出现黄疸、感染、肝功能异常、囊肿进行性增大者需及时手术;对于无症状的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门诊定期随访,择期手术,新生儿期也能耐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白晓玲[8](2019)在《婴儿和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优化疾病的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胆总管囊肿的(<16岁)临床资料。根据首发症状时的年龄,162例患者分为婴儿组38例(<1岁)与儿童组124例(≥1岁),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婴儿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其次是呕吐和腹胀;而儿童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P<0.05)。两组患儿出现发热、白陶土样大便症状的比例,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婴儿组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较儿童明显升高;婴儿组AST、γ-GGT以及ALP升高程度均较儿童组明显;而两组患者术前血清ALT升高程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儿童组相比,婴儿组患儿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P<0.001);而且凝血功能指标中,婴儿组术前APTT较儿童组明显延长,(P<0.001)。婴儿组主要表现为Todani Ia型;而儿童组Todani Ic型所占比例较多。儿童组术中胆汁淀粉酶水平明显较婴儿组高;而且儿童组影像学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存在的病例数明显较婴儿组多。另外,高胆汁淀粉酶组影像学诊断出存在APBDU病例数明显较低胆汁淀粉酶组多。10例(6.2%)胆总管囊肿患者发生囊肿自发性穿孔,包括婴儿组4例,儿童组6例,自发性穿孔的发病率分别为10.5%VS 4.8%(P=0.202)。在儿童组,Todani Ic型较其他Todani类型更容易发生穿孔。两组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儿童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婴儿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8个月(6-48个月),有8例(1.85%)患儿出现早期手术并发症,1例出现晚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婴儿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和呕吐;而儿童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则是腹痛。与婴儿组相比,儿童组胆汁淀粉酶水平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意义更大。儿童组Todani Ic型胆总管囊肿患者容易发生穿孔。婴儿组患儿术前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较儿童组更为严重,APTT时间延长,穿孔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婴儿组胆总管囊肿患者一经诊断,应尽早行根治手术。

胡玉杰[9](2019)在《超声在囊肿型胆道闭锁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婴幼儿囊肿型胆道闭锁(Cystic biliary atresia,CBA)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al choledochal cyst,CCC)在超声表现中的差异。方法对2015-2018年我院超声诊断为“肝门部囊性灶”且年龄小于6个月,并接受手术探查或治疗确诊为胆道闭锁或胆总管囊肿的5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胆汁酸水平以及超声表现,包括囊肿大小、胆囊大小及形态、肝门部纤维斑块、肝内胆管、肝动脉、囊肿内胆泥沉积、脾脏厚度等。结果51例患者中,CBA组患儿26例,CCC组患儿25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肝功能指标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胆汁酸水平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表现中,纤维斑块厚度、囊肿长径、囊肿宽径、囊肿内胆泥沉积、胆囊异常、肝内胆管扩张、肝动脉增宽、脾脏厚度两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囊肿型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准确性分别为65.4%、92%。余肝功能指标及超声表现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囊肿型胆道闭锁与胆总管囊肿患者在肝功能指标及超声表现上具有一定差异。CCC组患儿囊肿长径及宽径明显大于CBA组,且内可见胆泥沉积。CBA组患儿纤维斑块、胆囊异常、肝动脉增宽及脾肿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CC组。超声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简便快速等优点。

胡周[10](2019)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7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6例病例资料。其中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14例,男女比例1:2.28,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38.4岁,临床症状以腹痛多见(86.9%),黄疸(39.1%),发热(34.8%),恶心或呕吐(52.1%),触及腹部包块者(2.17%),合并胆管炎者(21.7%),合并胆囊炎者(21.7%),合并胆管结石者(32.6%),胆囊结石者11(23.9%),既往有胆道引流病史者3例(6.52%),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癌症者8例(17.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发生癌变,分为两组:癌变组与非癌变组,统计分析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指标,并将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46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癌变者8例,癌变率17.4%,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引流史、城镇/农村等相关因素,得出:(1)癌变组平均年龄59.4±18.1,非癌变组平均年龄33.8±12.4,癌变组明显高于非癌变组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2)癌变组具有胆道引流史病史比例较非癌变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3)癌变组具有胆囊结石患者占比17.4%,高于非癌变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7),但有倾向性;(4)性别、黄疸、发热、腹痛、恶心或呕吐、腹部包块、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结石、城镇/农村与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胆道引流史不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该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治疗。结论:年龄及胆道引流史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愈小,手术时机最佳(儿童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因此在临床中一旦发现有胆总管囊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避免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或部分囊肿切除,防止癌变,提高生活质量。

二、胰胆管合流异常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胆管合流异常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简介
    1.2 体格检查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1.5 治疗
2 讨论
    2.1 诊断
        2.1.1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解剖学诊断
        2.1.2 PBM的影像学诊断
        2.1.3 PBM的超声学诊断
        2.1.4 PBM的实验室诊断
        2.1.5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2.2 胰胆管合流异常机制分析
    2.3 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分类
    2.4 PBM的并发症
        2.4.1 急性胰腺炎
        2.4.2 胆管炎、胆管穿孔、胆结石
        2.4.3 胆管癌变
    2.5 治疗与预后
3 随访与总结

(2)胰胆管发育异常合并儿童胰腺炎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症状分析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2.4 影像学检查结果
    2.5 复发病例分析
    2.6 治疗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4)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相关资料
    2.3 研究方法
3.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描述
    3.2 不同胆道疾病OPR发生率以及胆汁淀粉酶水平的比较
    3.3 胆道良性疾病与胆道恶性肿瘤HBAL的发生率的比较
    3.4 OPR的危险因素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术前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
    3.3 影像学检查
    3.4 术后病理结果
    3.5 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4.讨论
    4.1 发病率与病因
    4.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4.3 手术时机
    4.4 预后
5.结论
6.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疗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婴儿和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
    1.2 研究对象
    1.3 观察指标
    1.4 随访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4 围手术期
    2.5 并发症及预后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超声在囊肿型胆道闭锁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3.超声表现比较
    4.与其它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胰胆管合流异常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并文献复习[J]. 曹丽美,于少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7)
  • [2]胰胆管发育异常合并儿童胰腺炎21例临床分析[J]. 贾倩茹,郭静,孙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07)
  • [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D]. 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4]不典型成人肝外胆管囊肿的诊治探讨[D]. 颜丙智.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5]隐匿性胰胆管反流与胆道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王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和内镜治疗:MDT讨论[J]. 孙海,张长云,李宏,余浩,张丰深.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0(07)
  • [7]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诊治分析[D]. 宣笑笑. 浙江大学, 2020(02)
  • [8]婴儿和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分析[D]. 白晓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超声在囊肿型胆道闭锁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 胡玉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高危因素分析[D]. 胡周.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胰胆管异常汇合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