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身份证号码:44078519810808XXXX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特征,然后围绕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分析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大型地下室顶板;有粘结预应力;应用

近年来,为了增加建筑物之间的绿色景观设计,决定将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于大型地下室顶板施工中,这一技术不仅绿化了环境,也减少了其他施工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确保了施工经济效益。

一、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特征

1、工序交错,工艺配合

此技术多用于地下室顶板施工中,必然涉及到不同工序之间的穿插、工艺的配合,例如:土建施工同其他技术等的工序交替、端部处理等,要重点在施工工序、进度等角度进行有效协调,在各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来完成施工,从而确保工期和安全。

2、预应力筋的设计与安装

因为预应力板中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预应力筋,其安装、布设,特别是张拉一侧、固定端等的预应力锚具的安装与排列顺序等都需要着重加以考虑、分析,一切关于预应力筋的工艺都必须提前进行周密计划。

3、精细安排施工工序与进度

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施工本身就工期较为吃紧,其中预应力的铺设环节在整个施工中处于关键地位,会极大地影响工程工期与进度,实际的预应力张拉工序也将影响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操作,对此实际施工必须重视施工工序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要立足于整体来全面、细致考虑,在保证工程整体进度前提下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预应力材料质检

实际施工中需要大量使用预应力材料,而且其分布也相对聚集,对此一定要确保预应力材料质量,特别是锚具的及时供应,锚具需要接受检测,要防止由于材料未能及时供应或质检不合格导致的工程进度问题。

5、预应力筋张拉工艺

因为此工程楼面有着超大的荷载,要想控制施工中预应力出现反作用力而造成的楼面裂缝,就要对预应力筋实施两次张拉,也就是要确保砼的强度达到规定标准基础上实施第一次50%的张拉,然后,再张拉剩下的预应力筋,具体应在后浇带浇筑、土体覆盖后再张拉。

二、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1、预应力筋结构设计

预应力筋应选择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要达到:1860MPa的标准,顶板可以施工成曲线状、有粘结预应力的钢绞线,而且要预设波纹管,单孔标准为:4x7φj15.42,其中要重点于柱帽位置密集布设,而且要构建为结构暗梁,根据预应力的跨度大小来决定张拉方式,以25m为界限,低于此数值采取单相张拉,相反,则应双向张拉。顶板应结合结构的受力特点来布设预应力筋,通常可以形成抛物线状,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预应力筋布设结构设计

有粘结预应力筋的牢固端可以选择H状压花锚,张拉端设置扁锚。

2、顶板有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

(1)掌握铺筋顺序

首先暗梁非预应力筋、箍筋,非预应力底筋,先铺设短向底筋再到长向底筋,先铺板长跨预应力筋,再到短跨预应力筋,铺设普通钢筋负筋,短跨附近要设置在长跨负筋上方,末尾铺设张拉端锚具。

(2)留置预应力筋孔道

将椭圆状波纹管设置于孔道中,套接处则要略微增大波纹管尺码,接口两侧要确保20cm以上重合搭接,借助防水材料封存,控制漏浆。波纹管可以选择钢筋来牢固支架,单位间隔为1m到一米半,严格控制误差。波纹管波峰位置要设出气孔,为后期的灌浆排气做好准备,气孔间距控制在20m一个。地下室墙柱外部纵向钢筋内部需要预留18cm的间隙,为锚垫板留出此空间,从而预防柱立筋和锚具的碰触带来的安全问题。孔道设好后则要成束地穿入钢绞线配筋。

3、预应力筋的质检验收

妥善固定预应力筋与断头锚具后,则要核查预应力筋的间距,其大小必须达到设计标准,顶板的粘结筋波纹管不能出现受损、破裂痕迹,接头位置确保紧密包住,排气管要稳定,同时,要重点检查预应力筋的支架是否高度合理,局部是否存在脱焊、变形现象,顶板波纹管无法在水平向弯曲,每逢洞口位置要灵活调节其间距。

4、预应力张拉施工

因为此工程竖向高度较高,对此则应让竖向预应力筋于板面张拉,其中张拉工艺的选择十分关键,变角张拉工艺成为首选,横向的预应力筋适合选择两边剪力墙来进行张拉操作。

(1)预应力张拉

砼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强度才能正式张拉,实际的张拉设备操作前必须进行调试检验,确保其功能正常,张拉前必须清楚张拉端的预应力筋排列顺序,在依次安装工作锚、变角块、千斤顶等。因为刚张拉时,预应力筋自由地设置于孔道中,不同零部件间也存在空间,对此则要有足够的张拉力,达到收紧状态,对此可以先张拉到初应力,对应测出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再张拉至控制力,对应两处伸长数值,将先后到伸长值相减就能得出自初应力到张拉力极值的伸长值,如果此数值达到规定标准,则能依次卸掉锚固回程、千斤顶等。当预应力筋的伸长值较大,超出千斤顶的长度,则需要选择分级张拉模式,第一级别:张拉至行程后锚固,千斤顶回程,此时开启第二级别张拉,张拉至控制值,整个过程中最关键是要合理掌握张拉力,而且要参照张拉伸长数值来进行校验,实际测出的伸长值和理论上算出的不能有太大误差,如果发现二者有差距则要暂停张拉,分析其中原因解除差距,才能再开始张拉,其中必须照顾到施工工期、操作是否安全以及设计规定的张拉预应力束等。

(2)顶板预应力束张拉顺序

第一批张拉。横向预应力束要采取间隔式张拉模式,相反,则要张拉一切未经后浇带的预应力束,其张拉端彻底安装于挡土墙外侧、后浇带边部位。

第二批张拉。主要负责张拉第一批中剩下的预应力束,一般位于剪力墙外部,其中横向预应力束可以遵照自一段朝另一端的顺序逐步展开,一切竖向的预应力束张拉都要成排展开,而且不同预应力束需要独自张拉,如果砼的强度已经上升到张拉标准,才能张拉。

5、灌浆和封锚

张拉过了10-12小时后,则要核查锚具正常与否,借助手提砂轮机来切掉无用的钢绞线,具体应在锚具外部30mm处,借助水泥砂浆来密封张拉端锚具夹片缝,控制浆液溢出。灌浆操作后必须及时地将各个排气管附近的水泥浆清理干净,一昼夜后要保证排气管外露,并借助微膨胀砼来堵住顶板有粘结筋的端口。

三、结语

有粘结预应力筋应用于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施工中,能够有效控制钢筋与砼的使用量,而且能够确保结构牢固度,达到抗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地下室良好的防水抗渗性,确保地下室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钱莫欣,张然,林远征.国家教委电教中心无粘结预应力箱形基础底板的施工[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2017.

[4]欧建华.高层建筑地下室有粘结预应力顶板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建筑,2009(7):163-165.

标签:;  ;  ;  

大型地下室顶板工程中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