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

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

一、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涛[1](2020)在《现行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指出作为一种“牺牲补偿”的政策安排,退役军官安置政策为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退役军官安置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分配安置政策始于革命战争时代,完善于国家建设发展时期,对军队和地方人力资源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指令性色彩浓厚的计划分配安置政策已不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梳理我国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历史变迁的基础上,以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为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调研方法,了解政策执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对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军事人力资源配置错位、二是政策目标群体认同感低、三是政策执行存在阻力。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规定调整更新迟缓、政策执行机构履职不力、目标群体存在认知偏差、外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完善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对策建议:一是健全现行计划分配安置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专业高效的政策执行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多措并举提高政策目标群体的满意度、四是优化完善政策执行外部环境的应对机制。

徐金玲[2](2020)在《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军事强国计划的推进,军队转业干部数量逐年增多。这一群体作为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之相应的安置政策也相继出台,社会关注度持续增加。其中,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即为提升军人综合素质、保护军转干部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安置措施。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计划实施到现在只有三年时间,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复制,各承训高校处于摸索阶段,难免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对培训社会背景、政策背景和理论背景进行梳理,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成人教育学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培训现状。进而剖析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优化高校军转干部培训提出几点建议。主要存在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有:参训主体内部执行问题突出、培训保障措施不完善及各级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有:学员课程安排偏离实际需求、培训教师队伍“短板”凸显、教学方式囿于一隅及学员共同归属感不强。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归因为:参训各部门协调沟通不畅、专项培训经费投资不足及承训高校遴选机制不健全;从微观归因为:教学管理存在落实“盲区”、高校可供支配资源有限及培训氛围营造不到位。通过学习国外退役军官培训经验,如美国、俄罗斯,和国内高校军转干部培训经验,如复旦大学、郑州大学,然后结合河南省省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军转干部培训效果的建议。健全参训主体遴选和支持机制,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实行弹性学员选派办法、消除学员顾虑;优化培训过程,研判培训需求、组建优秀培训师资团队、多种教学方式并行、严格教学管理与监督考评;强化培训保障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及部门职能、落实专项经费、配套学习资源;增添军转干部培训人文气息,注重学员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培育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校特色“军培文化”。

李公平[3](2020)在《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主官是汇聚力量的源泉,基层主官是强军事业一线的实践者、建设者,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基层主官胜任力如何,如何提升胜任力,直接决定着基层建设的质量,关系着部队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当前,随着改革强军步伐加快和军官职业化制度深入推进,按照专业化内在要求构建一整套军官管理规则体系势在必行,特别是军-旅-营体制下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对营连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较为成熟的胜任力模型理论和军队基层管理相关理论,研究构建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指标体系,把胜任岗位职责必需的条件资格化、要素化、刚性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基层主官胜任力现状,探索提升胜任力的对策思路,对实现基层主官“上任能胜任、胜任能胜出”的目标,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基层主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遵循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坚持研究和调查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分析研究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对策。具体过程始终突出军官职业化这一大背景,按照基层主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实际现状测评、综合分析提升对策的思路完成。在内容结构上,除第一章绪论、第六章结论和展望外,主要由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胜任力现状测评分析、提升胜任力对策研究四部分构成。文章在深入分析军官职业化制度本质特征以及对新时代基层主官队伍建设内在需求、阐述军队基层管理和胜任力模型构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和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层次分析法,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得出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评价BCSA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职业信念、职业品格、职业精神、职业能力4个维度,诠释了基层主官30项胜任力评价指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某部队基层主官为实际调查对象,依据胜任力评价指标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和访谈,点面结合分析某部队基层主官胜任力现状,从微观到宏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学习进取意识不足、担当作为动力不足、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安心本职定力不足四个方面,影响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部队内部环境深刻变化、政策机制不完善三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原因和军官职业化对建设高素质基层主官队伍客观要求,遵循我军人才培养规律,运用目标和问题导向分析回答了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怎么办的问题,主要从锻造基层主官队伍过硬自身、党委机关加强全方位培养帮带、完善政策制度配套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陈兰英[4](2019)在《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研究》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先行。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所决定的,同时,一个民族国家的教育进步和文明又必须依赖法制和法治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国,警察、警察制度以致警察教育及其法制化却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可以说,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是经科学和理性启蒙的民族国家所为的有法可依、依法而行的制度实践。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和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是相契合的,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客观事实存在,在中国教育史、中国法制史及中国警察史上,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但其重要性往往被学界所忽视。只有保有高度的历史自觉及对现实问题的警觉,才有可能意识到研究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的重要价值。本文的研究路径是在系统阅读、考察及整理大量近代中国警政及警察教育方面的历史档案、立法文本以及其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选取警察教育法制问题这一专题即对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律制度做出一个历史性的研究,在时间跨度上限定在1901年~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在中国发生的警察教育法律制度进行一个纵向梳理,尽可能展示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律制度的产生、变迁及制度进步的全貌,对其多样性发展要素及特点予以理性认知和历史解释。作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经历了一个建构式的、移植式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本研究以历史描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力图系统完整地呈现这份曾是无数先贤为之奋斗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事业,通过这一尘封已久的历史痕迹的再现,以管窥豹,寻历史逻辑,以史为鉴,通古明今。本文主要从近代化(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展示且阐释这一主题的。法律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基础,警察制度及警察教育法律制度诞生于近代社会,可谓一个历史性的跃进,一个现代化的早期物种。警察制度及警察教育法律制度在近代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法律演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是华夏民族走出中古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鲜明的特点便是近代化或现代化。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是一个时代的表征,是一个在由传统封建专制社会向现代民主共和社会转变中,处于动荡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整体性的发生根本变化和不断调适的历史过程。一般而言,政法领域的近代化或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这三大标准是因思维领域的理性化而导致的。近代社会变革是整体的、连续性的过程,处于这一社会变革中的警察教育法制是中国法制现代化典型代表。法制与近代化或现代化存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是将近代警察教育的内容和历史置于法制这一概念框架内加以审视和讨论的,尤其专注于警察教育与法律的关系以及二者是如何相辅相成又是如何进步的,其中,对有关规范、组织结构、制度机制及运行实践等教育教学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和系统性理论研究。通过对警察教育立法规范体系、教育组织管理制度及警察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建构,以及其教育教学宗旨的确立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等依法而立,依法而行的法制模式的研究,进而揭示这一制度实践背后合理化运动的法律逻辑、科学逻辑和社会逻辑。无疑,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及其法制化进程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及其不断演进变革的一个集中反映,是中国政法体制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这一始于清末终于新中国建立近半个世纪的特殊法律制度现象,不仅扮演了拉下中国长期置于封建统治历史帷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揭开了近代中国走向法制以至法治历史篇章的重要一页,更是成为现当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建设的不可轻视的历史基石。

刘硕[5](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李凤香[6](2019)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目前,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是抵御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和武装侵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防教育旨在增加国防知识、培育国防思想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国防素质,促使人们产生自觉国防行为,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国门学校地处我国的边境地区,必须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国防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边境地区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国防教育开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有效推动了我国的国防建设。然而政府推动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全民化国防教育的实现。因此,本研究从边境地区政府国防教育的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本研究课题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别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课题研究动态、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还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别介绍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和政府作用这三个概念,还有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政府职能理论、党和政府的国防教育思想。第三部分是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现状分析。边境地区政府在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建立国防教育保障机制、国防教育监督和管理以及经济投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四部分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国防教育组织机构不完善、机制和制度不足、对国防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不力、资源投入不足、国防教育宣传薄弱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完善地方政府在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建议,本研究认为地方政府要完善管理机制和制度,强化政府的监督和宣传,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李冰[7](2019)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文中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关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实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深刻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传承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作出的新论断、新举措。这其中,有关管党治党方法论的问题构成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因此,从方法论的层面剖析全面从严治党,是深入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与实践的关键步骤。本文按照理论、历史、实践三者有机统一的逻辑理路出发,对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形成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管党治党之法进行系统研究,对新时代贯彻落实好“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是关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之法。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和沿袭。如在建党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又如新中国成立以后,加强党的领导和整党整风运动相结合,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等,这些历史探索经验对促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治党之法,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发展。二是关于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之法。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理论的重要遵循。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作为建党重要原则之一。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或者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或者更强调制度治党,都是充分考虑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党建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调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等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梳理、学习,习近平果断做出决定,必须促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两个过程的融合,只有实现二者同向、同时发力,才能助力从严管党治党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关于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之法。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两者互补短长,缺一不可,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健全监督法制建设,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扩大监督力量;创新“开门会议”的监督模式,保障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坚持运动式监督,推进广泛监督;完善专门监督机构的建设,为促进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监督权提供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强监督合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汲取我们党在推进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刮风、不搞运动”,强调“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四是关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之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事实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的重要论断,要求党员干部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建设,明确党的主体地位,完善、维护党员民主权利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运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党治党方法,通过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员的民主权利等,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十八大以来,在奋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要求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强调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体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等举措,激发并提高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打开了党的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五是关于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之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系统论与重点论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的科学运用。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以反对主观主义为重点整顿学风;以反对宗派主义为重点整顿党风;以加强党内教育为重点开展政党等,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加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在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在反复研习、总结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党建实际,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就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同时,要把握重点,抓关键主体、抓关键环节、抓好节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来带动管党治党全局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等,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祁庆军[8](2019)在《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净[9](2019)在《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开展队伍建设研究成为提高军队院校办学育人水平、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新时期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特点,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从文职人员制度入手,指出建设文职人员队伍是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历史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接着,从队伍规模、制度建设、岗位任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针对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进行了较全面的现状调研,并从制度、人数、编制、福利待遇四个角度分析影响和制约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结合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得到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的重要启示。根据调研现状及外军建设经验,提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军”字化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策略。要加强顶层立法建设和院校日常管理制度,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通过拓宽渠道、定向引进和计划调控,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利用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和军事训练,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采取专家指导、部队实践和选拔送学,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坚持军事文化激励、评价激励、成长和成就激励,实现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等措施,为健全和完善我军文职人员制度、提高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周雨亭[10](2018)在《部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主席强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人才培养重地。推进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是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军政兼优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部队聚焦备战打仗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基层部队建设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研究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论文通过解构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的内涵及其外延,界定了换岗锻炼的基本内涵,明确换岗锻炼的主体、客体、方法途径和目标等基本组成要素。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军事人才成长与发展理论、人员流动理论和激励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为实践依据,展开对换岗锻炼的进一步研究。其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我军军政主官换岗锻炼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通过深入基层部队进行调研实践,总结出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立足部队建设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换岗锻炼的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准确把握做好换岗锻炼工作的原则要求;二是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时机、范围、对象和比例;三是跟踪抓好换岗锻炼期间的培养帮带;四是建立健全推动换岗锻炼的长效机制。

二、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论文提纲范文)

(1)现行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适用性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退役军官
        2.1.2 计划分配安置政策
        2.1.3 公共政策执行
    2.2 .理论基础和适用性分析
        2.2.1 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2.2.2 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模型适用性分析
3 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历史变迁及启示
    3.1 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历史变迁
        3.1.1 初步正规阶段(1949—1965年)
        3.1.2 混乱停滞阶段(1966—1977年)
        3.1.3 全面恢复阶段(1978—1985年)
        3.1.4 稳步发展阶段(1985—2000年)
        3.1.5 改革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
    3.2 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历史变迁的启示
4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现状及问题
    4.1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个案的代表性分析
        4.1.1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的总体情况
        4.1.2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调研情况说明
        4.1.3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模型
    4.2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现状
        4.2.1 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梳理汇总
        4.2.2 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执行机构
        4.2.3 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执行程序
        4.2.4 计划分配安置政策的执行效果
    4.3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3.1 军事人力资源配置错位
        4.3.2 政策目标群体认同感低
        4.3.3 政策执行过程存在阻力
5 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政策规定调整更新迟缓
        5.1.1 政策规定体系不健全
        5.1.2 政策规定更新不及时
        5.1.3 政策性岗位供给不足
    5.2 政策执行机构履职不力
        5.2.1 政策宣讲工作不到位
        5.2.2 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5.2.3 监督监察机制不顺畅
    5.3 目标群体存在认知偏差
        5.3.1 传统价值观念严重
        5.3.2 对待培训不够重视
        5.3.3 片面关注福利待遇
    5.4 政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5.4.1 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5.4.2 辖区间发展差异大
        5.4.3 各类突发事件影响
6 完善广州市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现行计划分配安置的法律法规体系
        6.1.1 细化计划分配安置法规政策
        6.1.2 完善计划分配安置福利政策
        6.1.3 健全计划分配安置监督政策
    6.2 建立专业高效的政策执行管理服务体系
        6.2.1 提高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6.2.2 发挥好非政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2.3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全方位监督格局
    6.3 多措并举提高政策目标群体的满意度
        6.3.1 加强政策宣讲
        6.3.2 完善培训制度
        6.3.3 提供优质服务
    6.4 优化完善政策执行外部环境的应对机制
        6.4.1 提高退役军官政治待遇
        6.4.2 完善军地保险互相对接
        6.4.3 探索异地管理服务协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推进国家人力资源转化的重要举措
        (二)探索退役军人安置新途径的内在要求
        (三)走精兵“强军之路”的发展需求
        (四)笔者对军人职业发展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培训
        (二)军转干部
        (三)军转干部培训
        (四)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较新
        (二)样本范围较广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背景研究
    一、社会背景
        (一)世界军事潮流:走精兵之路
        (二)社会文化趋势:构建学习型社会
        (三)职业生涯诉求:军转干部再社会化
        (四)高校职能拓展:增强社会服务力
    二、政策背景
        (一)起步与停滞阶段(1949-1975年)
        (二)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2005年)
        (三)探索和完善阶段(2006年-至今)
    三、理论背景
        (一)培训理论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三)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四)终身教育理论
第二章 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的基本概况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实施
    二、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现状描述
        (一)院校分布及培训成果
        (二)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
        (三)课程设置与师资安排
        (四)参训学员培训需求
        (五)学员管理与考核运行
        (六)学员培训满意度呈现
第三章 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问题与归因分析
    一、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问题
        (二)微观层面问题
    二、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问题的归因
        (一)宏观层面归因
        (二)微观层面归因
第四章 中外高校退役军人培训案例经验分析
    一、国外案例经验分析
        (一)美国自谋职业型退役军官培训经验
        (二)俄罗斯“双轨制”退役军官培训经验
    二、国内案例经验分析
        (一)复旦大学培训经验分析
        (二)郑州大学培训经验分析
第五章 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的优化建议
    一、健全参训主体遴选和支持机制
        (一)建立国家层面承训高校进退机制
        (二)完善用人单位学员弹性选派程序
        (三)联合各方消除参训学员现实顾虑
    二、优化教育培训过程
        (一)立足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课程
        (二)组建专家团队确保高质量培训
        (三)实施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实效
        (四)严格教学管理助建“学分银行”
        (五)创建监督考评机制保障培训效果
    三、强化培训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及部门职能
        (二)落实专项经费管理使用
        (三)充足供给配套学习资源
    四、增添军转干部培训人文气息
        (一)重视学员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
        (二)培育班级管理下的学习共同体
        (三)打造高校特色区域“军培文化”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学员调查问卷
附录B 承训高校培训管理部门访谈提纲
附录C 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学员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军官职业化
        2.1.2 胜任力
        2.1.3 基层主官
    2.2 理论基础
        2.2.1 军队基层管理相关理论
        2.2.2 胜任力模型构建理论
第三章 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构建思路
    3.2 构建过程
        3.2.1 文献研究和工作分析
        3.2.2 专家和行为事件访谈分析
        3.2.3 编制实施问卷调查
        3.2.4 问卷统计与因素分析
        3.2.5 确定指标维度权重
    3.3 构建结果
第四章 某部队基层主官胜任力现状分析
    4.1 某部队基层主官胜任力现状调查
        4.1.1 编制调查问卷
        4.1.2 实施问卷调查
        4.1.3 问卷统计分析
    4.2 基层主官胜任力存在问题
        4.2.1 职业能力维度学习进取意识不足
        4.2.2 职业精神维度艰苦奋斗韧劲不足
        4.2.3 职业品格维度表率作为动力不足
        4.2.4 职业信念维度安心本职定力不足
    4.3 影响制约基层主官胜任力的因素
        4.3.1 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影响
        4.3.2 部队内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影响
        4.3.3 政策制度机制不配套带来的制约影响
第五章 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对策
    5.1 锻造基层主官队伍自身过硬军政素质
        5.1.1 做学习型基层主官
        5.1.2 做实干型基层主官
        5.1.3 做服务型基层主官
    5.2 增强党委机关培养帮带实效
        5.2.1 增强选拔任用的科学性
        5.2.2 增强岗前培训的针对性
        5.2.3 增强实践帮带的经常性
        5.2.4 增强考核评价的公正性
    5.3 健全政策机制创造良好任职环境
        5.3.1 着眼强化基层主官职业认同改革军官服役制度
        5.3.2 着眼纯正基层主官职业操守健全军官责权体系
        5.3.3 着眼明晰基层主官职业路径设置军官发展规划
        5.3.4 着眼增强基层主官职业荣誉完善军官待遇保障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基层主官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附录C:基层主官胜任力特征问卷调查
    附录D:基层主官胜任力现状问卷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4)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 基础概念界定
        1.2.1 警察教育
        1.2.2 警察教育法制
        1.2.3 警察教育法律关系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体例安排
2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的历史沿革
    2.1 “警政”开端:清末的探索(1901年~1911年)
        2.1.1 1901年“京师警务学堂”
        2.1.2 1902年《京师警务学堂章程》
        2.1.3 高等巡警学堂
    2.2 民初和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体系初步形成
        2.2.1 民初:“整顿警政,先从改良警学入手”
        2.2.2 北洋:“统一警政”,健全警察教育体制
        2.2.3 警察教育立法取得新进展
    2.3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1949年):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体系确立和发展
        2.3.1 创建首都警察厅,确立中央与地方警察的建制
        2.3.2 成立中央警官学校,加强中央对警察的培训教育机制
        2.3.3 《警官高等学校教育章程》和《警官学校章程》
    2.4 小结
3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立法
    3.1 立法概况
        3.1.1 1901~1911年警察教育立法的启动
        3.1.2 1912年~1927年警察教育立法的形成
        3.1.3 1927年~1949年警察教育立法的确立和发展
    3.2 警察教育立法体制与法律渊源
        3.2.1 警察教育立法主体
        3.2.2 警察教育立法权限
        3.2.3 警察教育法渊源
    3.3 近代警察教育立法特点评析
        3.3.1 统一而多层次的警察教育立法体制
        3.3.2 近代警察教育立法的规范化
        3.3.3 近代警察教育立法的系统化
        3.3.4 警察教育立法的科学化
    3.4 小结
4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4.1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4.1.1 清末时期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4.1.2 民初时期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4.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4.2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管理机构职权
        4.2.1 清末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权及其隶属关系
        4.2.2 南京临时国民政府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权及其隶属关系
        4.2.3 北洋政府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权及其隶属关系
        4.2.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职权及其隶属关系
    4.3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管理机制
        4.3.1 警察教育经费
        4.3.2 警察教育章程及规则的制定
        4.3.3 警察教育学科设置
    4.4 小结
5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规制
    5.1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教学组织机构的构建
        5.1.1 清末警察教育教学组织机构
        5.1.2 南京临时国民政府警察教育教学组织机构
        5.1.3 北洋政府时期警察教育教学组织机构
        5.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察教育教学组织机构
    5.2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教学机构教职员制度
        5.2.1 近代警察教育教学机构内部组织成员及其职权
        5.2.2 警察教育教学教职员职务制度
        5.2.3 警察教育教学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5.3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学员制度
        5.3.1 警察教育机构招生制度的形成和变迁
        5.3.2 警察教育学警考核制度的变迁
        5.3.3 警察教育机构学警毕业选送制度的变迁
    5.4 小结
6 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化模式分析
    6.1 警察教育的建构移植模式及其历史逻辑
        6.1.1 建构路径:以建构为主的模式
        6.1.2 移植方式:制度移植的典范
        6.1.3 动力系统:多方合力的作用
    6.2 警察教育的近代化模式及其科学逻辑
        6.2.1 近代化\现代化的模式
        6.2.2 健全的法制化样式
        6.2.3 因地制宜的教育宗旨
    6.3 警察教育的社会变革及政治逻辑
        6.3.1 社会秩序变革的影响
        6.3.2 维护政治秩序的需要
        6.3.3 民主与法制的理性启蒙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门学校
        2.1.2 国防教育
        2.1.3 政府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党和政府国防教育思想
第三章 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现状
    3.1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国防教育法律与制度
        3.1.1 严格执行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
        3.1.2 建立保障国防教育实施的制度
    3.2 对国防教育工作实施管理
        3.2.1 对国防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3.2.2 资源与资金投入
第四章 地方政府在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地方政府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实施国防教育的组织机构不完善
        4.1.2 保障国防教育开展的机制不足
        4.1.3 对国防教育的监督与评价不力
    4.2 地方政府在投入与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对国防教育的资源投入不足
        4.2.2 国防教育宣传薄弱
第五章 完善地方政府在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建议
    5.1 完善地方政府管理制度
        5.1.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5.1.2 强化地方政府行政推动,加强专业指导
        5.1.3 加强资源的整合,加大投入
    5.2 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督和宣传
        5.2.1 加强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实施的监督和指导
        5.2.2 完善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
        5.2.3 加强地方政府对国防教育的宣传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7)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方法与方法论
        2.全面从严治党方法与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
    五、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研究主要内容
        2.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辩证统一
    第一节 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管党治党顶层设计源于实践探索
        二、顶层设计在管党治党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
        三、顶层设计对管党治党实践探索具有规范、指导作用
    第二节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以后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第三节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统一的路径选择
        一、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把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
第二章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
    第一节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运用
        一、思想建党为制度治党提供思想保障
        二、制度治党为思想建党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
        一、强调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显着特色
        二、突出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发力的时代要求
        一、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二、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
第三章 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
    第一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二、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三、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节 坚持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一、建党初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推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三、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主要探索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探索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互补充的战略举措
        一、强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提高主动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明晰不同监督主体的责任,统筹协调各方监督力量
        三、构建党的监督体系新格局,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为推进党的监督工作保驾护航
        五、创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成效
第四章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合力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体现
        一、自上而下突出领袖、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性作用
        二、自下而上发挥党员群体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合力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是管党治党的重要策略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经验做法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管党治党的方法路径
    第三节 习近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二、自下而上,从党员群众中汲取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章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
    第一节 系统论与重点论原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应用
        一、整体推进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二、重点突破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论
    第二节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方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有益做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探索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习近平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管党治党的具体实践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
        二、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三、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四、以整治“四风”问题为重点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主持课题

(9)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概述
    第一节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概述与历史沿革
        一、文职人员制度概述
        二、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我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特点
    第二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丰富军事人力资源,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有力举措
        三、推进军队院校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的客观需要
    第三节 建设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的理论基础
        一、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四、文化凝聚原理
第二章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总体概述
        一、稳步推进聘用,为军队院校注入新能量
        二、持续健全制度,管理水平逐渐走向规范
        三、不断拓展舞台,任职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节 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状况
        一、调查问卷总体分析
        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三、影响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
第三章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美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来源
        二、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构成
        三、美军院校文职人员规章制度
        四、美军院校文职人员教育培训
        五、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福利待遇
    第二节 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文职人员的职责与编制员额
        二、文职人员的招募与任用
        三、文职人员的考评与晋升
        四、文职人员的福利与待遇
    第三节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是前提条件
        二、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是核心之举
        三、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是重要手段
第四章 加强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
    第一节 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一、大力推动顶层立法建设,明确文职人员身份地位
        二、科学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文职队伍建设依据
    第二节 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
        一、拓宽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二、定向引进,挖掘优质人才
        三、计划调控,优化队伍结构
    第三节 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
        一、坚持政治教育,强化“军”的意识
        二、加强价值引导,促进“院”的认同
        三、锤炼军事素质,丰富“兵”的内涵
    第四节 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
        一、专家指导,提升教研学术水平
        二、瞄准弱项,补齐部队实践短板
        三、选拔送学,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第五节 坚持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
        一、坚持文化激励,增加职业认同
        二、坚持评价激励,增强竞争意识
        三、坚持成长激励,规划职业生涯
        四、坚持成就激励,实现不断晋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部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内涵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内涵
        2.1.1 部队基层单位
        2.1.2 基层军政主官
        2.1.3 换岗锻炼与军官交流
        2.1.4 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
        2.2.2 军事人才成长与发展理论
        2.2.2.1 军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2.2.2 军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2.2.2.3 军事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2.2.3 人员流动理论
        2.2.3.1 库克曲线的创造力理论
        2.2.3.2 卡兹曲线的组织寿命理论
        2.2.3.3 勒温的场动力理论
        2.2.3.4 中松一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2.2.4 激励理论
        2.2.4.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2.4.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3 我军军官交流的法律法规依据
        2.3.1 军事法律
        2.3.2 军事法规
        2.3.3 军事规章和政策制度
第三章 我军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的历史回顾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1.1 土地革命时期
        3.1.2 抗日战争时期
        3.1.3 解放战争时期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2.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3.2.2 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
        3.2.3 “文化大革命”时期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3.3.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
        3.3.3 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四章 部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的现状分析
    4.1 主要情况
        4.1.1 基层军官换岗积极性普遍较高
        4.1.2 不同军兵种面临困难有所不同
        4.1.3 不同军兵种执行情况有所不同
    4.2 存在问题
        4.2.1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4.2.2 政策贯彻执行不够
        4.2.3 培养帮带措施单一
    4.3 原因分析
        4.3.1 宣传教育引导不够
        4.3.2 专业壁垒阻碍换岗
        4.3.3 相关配套机制欠缺
第五章 全面推进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的对策建议
    5.1 准确把握做好换岗锻炼工作的原则要求
        5.1.1 聚焦打仗,培养干部
        5.1.2 积极稳妥,讲求实效
        5.1.3 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5.1.4 激发动力,形成常态
    5.2 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时机、范围、对象和比例
        5.2.1 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时机
        5.2.2 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范围
        5.2.3 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对象
        5.2.4 合理确定换岗锻炼的比例
    5.3 跟踪抓好换岗锻炼期间的培养帮带
        5.3.1 认真搞好针对性学习培训
        5.3.2 注重加强经常性指导帮带
        5.3.3 充分利用重大任务锤炼
    5.4 建立健全推动换岗锻炼的长效机制
        5.4.1 完善军事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
        5.4.2 完善换岗锻炼管理机制
        5.4.3 完善基层军官福利保障制度
        5.4.4 完善基层军官教育培训制度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军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访谈问卷
附录 B 军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调查问卷

四、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现行退役军官计划分配安置政策执行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刘洪涛. 暨南大学, 2020(07)
  • [2]河南省高校军转干部专项培训问题研究[D]. 徐金玲. 河南大学, 2020(02)
  • [3]军官职业化背景下基层主官胜任力提升对策研究[D]. 李公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研究[D]. 陈兰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5)
  • [5]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6]国门学校国防教育实施管理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 ——以广西D市D中学为例[D]. 李凤香. 广西大学, 2019(06)
  • [7]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研究[D]. 李冰.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7)
  • [8]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问题研究[D]. 祁庆军.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9]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 王净. 青岛大学, 2019(02)
  • [10]部队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研究[D]. 周雨亭.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实现军官队伍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