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居住品质研究

城市住区居住品质研究

论文题目: 城市住区居住品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者: 李建东

导师: 龙彬

关键词: 住区,居住品质,住区规模,路网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空间形态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每个城市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着,城市建设成了这个时代最受关注的事情。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随着住宅商品化的深入和房地产的发展,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规模的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以相当“简单化”的模式进行着;高速度建设的新区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若干不良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已逐渐显现;邻里关系渐趋淡漠等社会问题已相当明显;等等。由此我们认识到,目前的住区建设在满足人们的较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没能在较高层次的需求上给出相应的对策,并且人们在居住生活的价值取向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居住品质展开研究,从而使住区建设能够更加从人的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载体。居住品质是居住生活质量的反映,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社会文化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论文归纳了居住品质的一系列评价因子,并分析了三大影响因素与各评价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城市规划的视角选取住区规划中四个重要的方面,来探讨住区空间环境对居住品质的影响。本论文以青岛住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上述论题的理论研究做进一步的深入验证。论文分别从较为整体层面的住区规模、路网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空间形态四个方面研究了它们与居住品质的关系,将视野从单一的表层化的物质要素抬升到一系列要素的组织结构层面,从而使关于居住品质的研究更加深入。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对青岛新老城区各种类型住区的相应分析一直贯穿始终。通过分析住区空间环境对居住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青岛住区的实例分析,论文在最后一部分针对青岛的老城住区更新和新城住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期能对青岛的住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对住区居住品质的关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住区空间环境与居住品质关系的深入探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使我们的住区规划能真正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出发,营建出高品质的城市居住生活的载体,从而在深层次上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索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从对城市生活品质的关注到城市住区选题的确定

1.1.2 目前我国住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3 关于“居住品质”研究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实证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概况

1.3.1 选择青岛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1.3.2 青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1.3.3 目前青岛住区发展概况

1.3.4 青岛住区的主要类型

1.4 研究意义、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居住品质概述

2.1 居住品质的概念界定

2.2 居住品质的特性

2.2.1 物质性

2.2.2 精神性

2.2.3 物质性与精神性

2.3 居住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分析

2.3.1 居住品质的影响因素

2.3.2 居住品质的评价因子

2.3.3 居住品质影响因素和评价因子的关系

2.4 选取研究视角

2.4.1 以城市规划为研究的视角

2.4.2 选取住区规划中影响居住品质的几个重要方面

3 住区规模与居住品质

3.1 我国城市住区规模的现状分析

3.2 住区规模与城市性

3.2.1 住区的城市性对居住品质的影响

3.2.2 住区规模与城市性

3.3 住区规模与邻里交往

3.3.1 邻里交往在居住品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3.3.2 住区规模与邻里交往

3.4 住区规模与居住的混合性

3.4.1 居住的混合性对于居住品质的意义

3.4.2 住区规模与居住的混合性

3.5 本章小结

4 住区路网结构与居住品质

4.1 住区路网结构与城市交通系统

4.1.1 城市整体交通状况在居住品质评价中的重要意义

4.1.2 住区路网结构与城市交通系统

4.2 住区路网结构与城市公共交通

4.2.1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对居住品质评价的重要影响

4.2.2 住区路网结构与城市公共交通

4.3 住区路网结构与街道生活的复兴

4.3.1 街道生活对于居住品质的意义

4.3.2 住区路网结构与街道生活的复兴

4.4 本章小结

5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与居住品质

5.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与日常居住生活的便利性

5.1.1 日常居住生活的便利性在居住品质评价中的重要意义

5.1.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与日常居住生活的便利性

5.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与住区的活力

5.2.1 住区的活力在居住品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5.2.2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组织结构与住区的活力

5.3 本章小结

6 住区空间形态与居住品质

6.1 空间形态与物理环境

6.1.1 光线

6.1.2 通风

6.1.3 噪声

6.2 空间形态与心理感受

6.2.1 可识别性

6.2.2 空间的围合度、尺度

6.2.3 建筑密度、容积率与心理感受

6.2.4 空间形态的美感

6.3 空间形态与行为活动

6.3.1 空间的暗示与适应性

6.3.2 空间的引导作用

6.3.3 空间、密度与交往

6.4 本章小结

7 青岛老城住区更新与新城住区建设策略

7.1 新老城区住区居住品质评价

7.1.1 老城住区居住品质评价

7.1.2 新城住区居住品质评价

7.1.3 启示

7.2 青岛住区建设的总策略

7.2.1 针对多元化需求的良好居住品质的营建

7.2.2 传统住区精神的传承以及与现代居住文化的融合

7.2.3 不同片区,不同策略

7.3 老城住区更新策略

7.3.1 老城住区更新的理念

7.3.2 老城住区更新的具体策略

7.4 新城住区建设策略

7.4.1 新城住区建设的理念

7.4.2 新城住区建设的具体策略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关于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生态误区的研究[D]. 李宁.天津师范大学2006
  • [2].实例剖析西安近50年城市住区肌理及其演变[D]. 浦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 [3].城市住区设计中的建筑容积率研究[D]. 杨新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 [4].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区建设研究[D]. 张忠民.同济大学2008
  • [5].基于健康区理念的城市住区建设项目综合规划研究[D]. 董作荣.华北电力大学2012
  • [6].开放式街区模式在荆州市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研究[D]. 万宁宁.长江大学2017
  • [7].城市开发区的住区建设研究[D]. 张妍.华中科技大学2005
  • [8].基于居住环境的城市住区容积率研究[D]. 王瑶.山东建筑大学2015
  • [9].小汽车进入家庭后的城市住区停车研究[D]. 郝睿敏.南京工业大学2005
  • [10].青岛李村河流域生态商住区建设及优化研究[D]. 张曦兮.中国海洋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研究[D]. 刘巍巍.辽宁师范大学2007
  • [2].从居住小区到和谐社区新时期呼唤新居住模式[D]. 陈惠芳.华侨大学2006
  • [3].重庆现代住区发展研究系列之高层低密度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 赵爱克.重庆大学2006
  • [4].住区发展的新趋势[D]. 李江.东南大学2006
  • [5].现代住区户外空间环境“交互性”设计方法研究[D]. 李勤.东南大学2006
  • [6].城市住区发展报告研究[D]. 喻孙坤.浙江大学2007
  • [7].交往导向下的地域性住区空间模式研究[D]. 常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8].住区环境规划的新视角[D]. 陈晓涛.重庆大学2004
  • [9].现代住区意象及规划对策研究[D]. 刘旸.华中科技大学2005
  • [10].人居城市住区发展模式探讨[D]. 章捷.清华大学2005

标签:;  ;  ;  ;  ;  ;  

城市住区居住品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