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论文摘要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是中国特有的濒危裸子植物,孤立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山地。虽然以往等位酶和RAPD标记的研究表明,银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高,但迄今对该种群体的动态变化以及物种的进化历史仍缺乏了解,包括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以及物种可能的避难所等,对如何有效地保护和恢复银杉群体仍缺乏科学依据。本文根据8个核基因片段和2个线粒体片段的序列数据,运用群体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方法,探讨了银杉在DNA水平上的多样性和群体的动态历史,探讨了影响银杉特殊的群体遗传结构的各种因素,并推测了银杉第四纪冰期的避难所,对银杉花粉活力及其变异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银杉群体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甘酸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从101个核基因片段中筛选了8个适用于银杉的片段,对来自四个地区15个群体共86个个体的胚乳总DNA进行了扩增和测序。8个核基因座位的平均核苷酸多态性(θs=0.0022,πs=0.0027)显著低于其它松杉植物遗传多态性的多座位估计值。四个地区中,大瑶山(DY)的多态性最高(θs=0.0026,πs=0.0027),八面山(BM)最低(θs=0.0014,πs=0.0018),大娄山(DL)和越城岭(YC)介于二者之间。大多数座位内的多态位点间紧密连锁,座位间的连锁只在八面山地区检测到。AMOVA分析表明显著性的多态性比例存在于地区间(20.05%)和地区内群体间(9.37%)。FST分析也显示群体间(FST=0.294)和地区间(FST =0.131-0.319)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推测伴随着瓶颈效应而出现的遗传漂变及其有限的基因流(Nm=1.2)是导致银杉群体低水平多态性和群体间强烈分化的主要原因。2.谱系地理学分析利用2个线粒体片段(nad1和nad4)序列以及高变异量的核2009片段序列对银杉的谱系地理进行了探讨。2个线粒体片段的多态位点组合成3种单倍型,将银杉分成大娄山(DL)、八面山(BM)以及越城岭(YC)和大瑶山(DY)3个地区,地区间的单倍型完全不同(GST=1.0),结合核基因呈现的群体遗传结构,推测现存银杉群体至少来源于4个冰期避难所,相当于银杉现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概述
  • 1.1.1 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分子标记
  • 1.1.2 植物谱系地理的研究
  • 1.2 银杉及其进化历史
  • 1.2.1 银杉及其研究历史
  • 1.2.2 银杉的进化历史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遗传变异和群体遗传结构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群体取样
  • 2.1.2 胚乳总DNA 提取
  • 2.1.3 引物筛选
  • 2.1.4 片段的扩增和测序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
  • 2.2.1 核苷酸变异
  • 2.2.2 中性检测
  • 2.2.3 连锁与重组
  • 2.2.4 群体遗传结构
  • 2.2.5 基因流
  • 2.2.6 谱系地理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谱系地理分析-来自线粒体序列的证据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引物筛选
  • 3.1.2 扩增和测序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3.1 银杉线粒体的突变率和特异的多态性模式
  • 3.3.2 银杉线粒体群体结构和避难所
  • 第四章 谱系地理分析-来自核基因2009 的证据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DNA 提取、片段扩增和测序
  • 4.1.2 数据分析
  • 4.2 结果
  • 4.2.1 序列特点和核苷酸多样性
  • 4.2.2 中性检测和谱系地理分析
  • 4.2.3 群体遗传结构
  • 4.2.4 失配分布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银杉基因杂合性的遗传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2.1 银杉的杂合体比例及其群体变异
  • 5.2.2 利用针叶进行杂合体推断
  • 5.3 讨论
  • 5.3.1 银杉群体的杂合性及其影响因素
  • 5.3.2 利用针叶进行杂合体鉴定及其可行性
  • 第六章 银杉花粉生命力及其变异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花粉取样
  • 6.1.2 花粉活力检测
  • 6.2 结果
  • 6.2.1 银杉花粉寿命和萌发适宜蔗糖浓度
  • 6.2.2 银杉花粉活力的个体变异和群体差异
  • 6.3 讨论
  • 第七章 银杉的进化历史及其保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九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在石家庄顺利召开[J]. 地理研究 2017(06)
    • [2].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简介[J]. 地理研究 2017(06)
    • [3].地理学研究对象演变[J]. 保山学院学报 2017(05)
    • [4].试谈文学材料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使用的若干理论问题[J]. 文教资料 2017(05)
    • [5].建构原创性批评理论体系的尝试——读《江山之助:邹建军教授讲文学地理学》[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3)
    • [6].翻译学、地理学、人文性——评《翻译地理学应用性研究》[J]. 翻译论坛 2017(01)
    • [7].努力建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2)
    • [8].我国地理学发展成就及当前若干值得重视的倾向[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1(02)
    • [9].一本介绍“文学地理学”的书——评梅新林、葛永海《文学地理学原理》[J]. 书屋 2019(06)
    • [10].地理学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06)
    • [11].1987—2014年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现状——基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7(02)
    • [12].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2)
    • [13].论我国地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J]. 城市地理 2015(20)
    • [14].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五周年庆典在京举行[J]. 地理学报 2010(12)
    • [15].第四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会议在京召开[J]. 科技传播 2009(08)
    • [16].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第九届京区地理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召开[J]. 地理学报 2015(06)
    • [17].境外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9)
    • [18].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地理学研究范式特征与发展[J]. 热带地理 2013(05)
    • [19].产学研模式下地理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策略探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0].学科价值与理论意义——读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02)
    • [21].20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嬗变[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 [22].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理学研究——中国地理学界遗产专题首次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09)
    • [23].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02)
    • [24].中国人地关系演进及其资源环境基础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6(12)
    • [25].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J]. 地理学报 2017(11)
    • [26].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7)
    • [27].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02)
    • [28].21世纪的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J]. 音乐研究 2011(03)
    • [29].第三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会议纪要[J]. 地理学报 2008(08)
    • [30].国内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述评[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1)

    标签:;  ;  ;  ;  ;  ;  

    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