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电热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电热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

作者: 铃木聪

导师: 李学武

关键词: 电热针,动物实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僵硬和发生畸形、骨骼肌萎缩、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由于本病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对劳动力的影响很大,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已成为世界性公关项目之一。 世界各种族人口均有患该病的报道,且发病率均较高,国外统计占人口总数的0.5%-3%,中国占 0.1%-1.08%。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据国外文献资料表明,最小者为 1.5 月,最大者 70 岁;中国资料表明,最小者 10 个月,最大者 82 岁,平均年龄在46 岁左右,以 20-50 岁的青壮年较多。各国的资料都证明了本病以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 1:1.5-1.8。 本论文在系统综述了针灸治疗 RA 临床研究进展及机理研究概况、动物实验研究概况、电热针的研究及应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电热针治疗 RA 作进一步研究。 理论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医学中对痹证病名由来和痹证病因病机的论述,以及《内经》治疗痹病的论述和古代针灸治疗痹证的概貌。 临床研究:采用在国际上公认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Rheumatology ,ACR)修订的 RA 诊断标准和病情改善标准,来进行电热针治疗 RA 临床研究。本研究从临床治疗出发,对电热针治疗 20 例 RA 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与毫针治疗组 20 例 RA 患者进行对照,采取曲池、肾俞、足三里等整体穴位及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每天治疗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 3-5 天,共 2 个疗程。结果表明:1. 电热针和毫针治疗 RA 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前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电热针组 80%的患者达到 ACR-20 病情改善标准,毫针组 55%的患者达到 ACR-20 病情改善标准,两组的 ACR-20 改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47<0.05)。2. ACR 提出的 RA 病情改善标准不仅是利用药物治疗 RA 的疗效判定法,而且可以判定针灸治疗 RA 的临床疗效。3. 对 RA 宜重视以阳经为主的整体取穴,配合以阳经为主的局部取穴,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取穴方法之一。4. 电热针具有温热散寒、活血祛瘀、行血祛风、温燥化湿、温阳通络等治疗作用。 动物实验研究:Wistar 雄性大鼠 50 只,体重 180g-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热针高电量治疗组、电热针低电量治疗组、电热针无电量治疗组,每组 10 只。采用 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作为 RA 动物模型,隔天 1 次双侧直刺 8mm 阳陵泉穴治疗,每次 20 分钟,共治疗 20 次。结果发现表明:1. 电热针治疗可以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况

2 诊断标准

3 选穴原则

3.1 整体取穴

3.2 局部取穴

3.3 整体与局部结合取穴

4 治疗方法

4.1 单纯针刺及艾灸疗法

4.2 灸法疗法

4.3 温针疗法

4.4 蜂针疗法

4.5 穴位注射疗法

4.6 火针疗法

4.7 综合疗法

4.8 特殊疗法

5 治疗时间及疗程

6 疗效判定

7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研究的概况

1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1 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对补体水平的影响

1.3 对免疫复合物的影响

1.4 对类风湿因子的影响

1.5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对NK 细胞活性的影响

1.7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 对血浆亮脑啡肽含量的影响

4 对血浆前列腺素E2 含量的影响

5 对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6 对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7 对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8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1 针灸治疗RA 的实验研究所选用的动物模型

1.1 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1.2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1.3 与气候条件相关的痹证模型

1.4 肾虚有关的痹证模型

2 针灸治疗RA 的机理研究

2.1 调节免疫功能

2.2 影响皮质醇的分泌

2.3 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

2.4 镇痛

2.5 抗自由基损伤

2.6 病理形态学观察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四 电热针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1 电热针的历史渊源

2 电热针的现代结构原理

3 电热针的现代研究

3.1 循经感传现象的定向、定位

3.2 针刺手法的模拟

3.3 电热针在体内的效应

3.4 对“调气”的探讨

3.5 提高针刺效果

4 电热针的临床运用及它的作用机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浅析痹证及针灸治疗

1 痹证病名考

1.1 痹

1.2 痹证

1.3 痹病

1.4 尫痹

2 痹证的病因病机

2.1 正虚感邪致痹

2.2 脏腑失调致痹

2.3 瘀血致痹

2.4 女子冲任失调

2.5 湿邪胶着,痰瘀凝结,是为病理关键

2.5.1 湿邪腻滞,病情缠绵

2.5.2 痰瘀凝结,病顽难愈

3 《内经》治疗痹证刺法的论述

3.1 行痹

3.1.1 报刺

3.1.2 缪刺法

3.1.3 痛的上下与针刺的先后

3.1.4 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3.2 痛痹

3.2.1 齐刺

3.2.2 扬刺

3.2.3 直针刺

3.2.4 火针卒刺

3.2.5 寒则留之

3.3 着痹

4 《内经》针灸治疗痹证的取穴法

4.1 局部取穴法

4.2 邻近取穴法

4.3 远道取穴法

4.4 远近取穴法

4.5 对应取穴法

4.6 多经取穴法

5 古代针灸治疗痹证的概貌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

1.3 临床情况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观察项目与方法

3.1 病历制作

3.2 临床指征

3.2.1 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

3.2.2 临床观察指标

3.2.3 关于视觉模拟量表

4 治疗方法

4.1 电热针组

4.1.1 选穴原则及治法

4.1.2 刺法

4.1.3 疗程

4.2 毫针组

5 疗效标准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电热针组和毫针组均衡性比较

1.1 电热针组和毫针组患者年龄比较

1.2 电热针组和毫针组患者性别比较

1.3 电热针组和毫针组RA 患者功能状态分类比较

2 电热针组和毫针组临床改善比较

3 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3.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压痛肿胀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对疼痛的评价及疾病活动性的综合评价比较

3.3 治疗前后两组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综合评价及患者对体力功能的评价比较

3.4 治疗前后两组血沉及C 反应蛋白比较

3.5 治疗前后两组RF 及晨僵时间比较

3.6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球蛋白三项比较

4 不良反应

讨论

1 病人心理状态和气候冷暖对RA 的针灸治疗的影响

2 电热针治疗RA的疗效评价与疗效分析

3 电热针与毫针治疗RA 的疗效对比

4 电热针与毫针治疗RA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5 关于针灸选穴

6 观察指标的选择理由及意义

7 电热针治疗RA(痹证)的临床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电热针治疗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关节损伤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方法

2.2 针刺方法

2.3 取材

2.4 检测指标及实验方法

2.4.1 关节肿胀程度测量

2.4.2 踝关节光镜观察

2.4.3 光镜下关节破坏半定量分析

2.5 统计方法

结果

1 大体观察

2 关节肿胀程度的测量和观察

3 踝关节病理改变观察

4 踝关节病理损伤半定量分析结果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用

2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关节损伤的治疗作用

2.1 对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2.2 对踝关节病理损伤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方法

2.2 针刺方法

2.3 指标检测

2.3.1 大鼠外周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2.3.2 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2.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外周全血T 淋巴细胞亚群

2 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

讨论

1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T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3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B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电热针对CIA 大鼠血清中TNF-α、IFN-γ、IL-6 和IL-10 及抗CII 抗体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方法

2.2 针刺方法

2.3 取材

2.4 指标检测

2.4.1 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

2.4.2 γ-干扰素的测定

2.4.3 抗Ⅱ型胶原抗体测定

2.4.4 IL-6 的测定

2.4.5 IL-10 的测定

2.5 统计方法

结果

1 血清中TNF-α,IFN-γ和抗CII 抗体含量测定

2 血清中IL-6 和IL-10 含量测定

讨论

1 对血清中IFN-γ和IL-10 的影响

2 对血清中TNF-α和IL-6 的影响

3 对血清中抗CII 抗体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COX-2mRNA 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方法

2.2 针刺方法

2.3 取材

2.4 踝关节滑膜细胞COX-2mRNA 表达检测

2.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MMP-1 和TIMP-1 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及分组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方法

2.2 针刺方法

2.3 取材

2.4 MMP-1 和TIMP-1 检测

2.4.1 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MMP-1 表达的变化

2.4.2 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IMP-1 蛋白表达的变化

2.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1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MMP-1 表达的影响

2 电热针治疗对CIA 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TIMP-1 表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照片

发布时间: 2005-07-11

相关论文

  • [1].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络”辨治及寒热方剂作用机理研究[D]. 李梢.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2].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D]. 刘健.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3].类风湿关节炎"证"的演变规律及养血活血方部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于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4].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初步研究及通痹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D]. 简任佑.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5].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D]. 何羿婷.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6].黄芩及Glucosamine/Chondroitin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陈曦.吉林大学2005
  • [7].针药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林成福.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8].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及配伍的实验研究[D]. 袁立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 [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方用药及其配伍规律研究[D]. 金渊光.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10].痹愈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刘洋.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标签:;  ;  ;  ;  ;  

电热针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