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方法的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方法的研究

论文题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方法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工程

作者: 刘志远

导师: 赵毅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处理方法,多氯联苯,二恶英

文献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通过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组成、环境污染源及其特性,研究了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全球归趋,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综述了POPs 的分析方法和治理技术,对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03/UV、03/H2O2、H202/UV 组合过程及非均相Ti02光催化氧化等几种典型的高级氧化技术,阐述了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对多氯联苯及二恶英的多种降解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比较了各种降解方法的优劣,指出多相催化加氢脱氯降解方法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及来源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研究进展

1.3 我国POPs污染现状及相关研究

1.4 全球控制POPs的研究重点及建议

第二章 POPs环境行为及其归趋的研究

2.1 PO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2.2 POPs的排放趋势和环境再循环

2.3 POPs的全球归趋机制探讨

第三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3.1 POPs分析方法的研究

3.2 POPs处理技术的研究

第四章 高级氧化处理POPs的研究

4.1 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4.2 O_3 /UV(臭氧/紫外光)组合过程

4.3 O_3 /H_2O_2(臭氧+过氧化氢)组合过程

4.4 H_2O_2/UV(过氧化氢+紫外光)组合过程

4.5 非均相TiO_2光催化氧化

第五章 两种典型POPs处理技术的研究

5.1 多氯联苯降解方法的研究

5.2 二噁英降解方法的研究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发布时间: 2006-01-12

参考文献

  • [1].浙、闽、川、湘竹笋及产地土壤POPs的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估[D]. 张延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 [2].基于WebGIS的POPs污染场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亚飞.山西农业大学2013
  • [3].渭河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七氯双模式阻滞因子的研究[D]. 张晨.长安大学2015
  • [4].含硫丹POPs废物浸出规律和风险限值研究[D]. 李洪伟.西南大学2014
  • [5].基于逸度模型研究深圳典型POPs环境行为与风险[D]. 崔晓宇.深圳大学2017
  • [6].典型POPs农药污染土壤热解吸修复技术研究[D]. 张新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 [7].POPs污染土壤热解吸及尾气处理技术研究[D]. 林芳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
  • [8].陕西省POPs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D]. 梁宝翠.西北大学2012
  • [9].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D]. 曲颖群.东北师范大学2010
  • [10].重庆市POPs分布和排放状况的初步研究[D]. 康凯.重庆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研究[D]. 曾小兰.桂林工学院2007
  • [2].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分析[D]. 郭志顺.重庆大学2006
  • [3].辽河流域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杨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
  • [4].广东省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初步研究[D]. 王翠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5].河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分配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D]. 刘华林.华东师范大学2005
  • [6].长江三峡库区城市给水厂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D]. 熊毅.重庆大学2005
  • [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不同地点不同介质中的吸附及富集规律[D]. 朱晓华.青岛大学2006
  • [8].巴郎山地区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研究[D]. 张利锋.青岛大学2006
  • [9].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D]. 燕新梁.山西大学2006
  • [10].部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CDE、PBDE)环境分配性质的QSPR研究[D]. 杨萍.东北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