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女性朝觐的人类学研究—女阿吉群体的个案调查

昌吉回族女性朝觐的人类学研究—女阿吉群体的个案调查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在新疆昌吉地区的回族社区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资料,描述了回族女性前往麦加朝觐的过程和她们的体验,运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有关理论对朝觐归来的女阿吉群体的宗教生活、世俗生活和社会交往进行了分析,并初步讨论了女性朝觐的社会文化意义。人类学所注重的是解释某一文化现象,力图探究文化的意义。朝觐既是伊斯兰教宗教体系中的一项功课,也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在中国民族宗教政策指引下,近三十多年来,新疆前往麦加朝觐的人数在逐年上升,女性朝觐者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与少数民族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宗教情等方面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昌吉回族社会中,女阿吉日渐成为一个数量众多的回族女性群体。本文围绕昌吉地区回族女性朝觐过程展开描写和论述,运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分析了回族女性朝觐过程中的各类仪式活动;认为回族女性朝觐反映了近些年这里回族女性主体意识的提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里回族社会发生的社会与文化变化;并从当地回族社会的社会文化特征出发,分析了女性朝觐活动对回族女性社会以及社区的各种影响,以及对于朝觐归来的回族女性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的影响,试图提出一些关于这个群体的人类学研究认识。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文献部分,本文作者检索了与研究题目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分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学科理论视角以及相关定义阐释。第二章介绍了作者田野调查工作的相关情况。第三章回顾了昌吉地区回族朝觐的历史以及女性朝觐活动情况。第四、五、六章是本文作者在田野调查工作基础上,对昌吉地区回族女性朝觐前、中、后相关情况的民族志描写,对相关仪式活动的描述及理论分析。第七章是在前文基础上,对昌吉地区回族女性朝觐与女阿吉群体的人类学分析。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研究认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学科理论视角
  • 1.5 相关定义阐释
  • 1.5.1 朝觐的定义
  • 1.5.2 回族女阿吉
  • 1.5.3 清真女寺(女殿)
  • 2 田野调查工作
  • 2.1 田野调查点简介
  • 2.2 田野调查对象
  • 2.3 走入田野
  • 2.3.1 深度访谈
  • 2.3.2 参与式观察、访谈活动
  • 2.3.3 田野调查资料的获得情况
  • 3 昌吉地区回族朝觐的历史与女性朝觐活动
  • 3.1 昌吉地区回族朝觐的历史
  • 3.2 昌吉地区的女性朝觐活动
  • 4 朝觐前的回族女性
  • 4.1 谁可以去朝觐
  • 4.2 朝觐准备
  • 4.2.1 伊斯兰教文化知识学习
  • 4.2.2 心理准备——关于“遵守”
  • 4.2.3 朝觐费用准备
  • 5 朝觐中的回族女性
  • 5.1 朝觐方式及途经路线
  • 5.2 朝觐者与朝觐过程
  • 5.2.1 启程
  • 5.2.2 抵达
  • 5.2.3 朝觐仪式
  • 5.2.4 见闻与感受
  • 5.2.5 提升与归途
  • 5.3 朝觐相关费用的使用
  • 6 朝觐归来的女阿吉
  • 6.1 仪式:确认女阿吉
  • 6.1.1 归来仪式-接阿吉
  • 6.1.2 庆贺仪式-请阿吉
  • 6.2 社会交往活动
  • 6.3 宗教生活
  • 6.4 变化
  • 6.4.1 精神状态
  • 6.4.2 社会地位
  • 6.4.3 对子女的教育
  • 6.4.4 服饰、行为变化
  • 7 回族女性朝觐与女阿吉群体的人类学分析
  • 7.1 回族女性朝觐与女性主体意识
  • 7.2 女阿吉亲属关系与回族社区
  • 7.3 回族社会对于女阿吉以及女性朝觐的看法分析
  • 7.4 回族女性朝觐:作为一种心灵、身体、精神的文化仪式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父权思想压制下的《华女阿五》“他者”身份解读[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2].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J]. 作文通讯 2016(21)
    • [3].少女阿萌[J]. 课外阅读 2017(16)
    • [4].复杂的“痴女”——论商晚筠小说《痴女阿莲》之阿莲形象[J]. 名作欣赏 2017(08)
    • [5].《华女阿五》反映的中国传统价值观[J]. 湖南农机 2011(05)
    • [6].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华女阿五》叙事策略[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12)
    • [7].《华女阿五》体现出的“东方主义”偏见探析[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8].《华女阿五》的积极心理学解读[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9)
    • [9].《华女阿五》及其身后的美国主流社会[J]. 黑河学刊 2010(12)
    • [10].困惑与成长:《华女阿五》与《女勇士》成长主题研究[J]. 名作欣赏 2009(06)
    • [11].接受美学视野中对《华女阿五》的多角度解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
    • [12].文化与权力运作视域下的《华女阿五》[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3].父权制压迫下的女性主体建构:解读《华女阿五》[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13)
    • [14].论《华女阿五》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J]. 山花 2012(16)
    • [15].《华女阿五》: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1)
    • [16].冲突中的艰难取舍——以《华女阿五》主人公黄玉雪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12)
    • [17].论《华女阿五》的移民同化传记之不可靠叙述[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8].《华女阿五》的伦理价值观解读[J]. 作家 2014(24)
    • [19].《华女阿五》:华裔自传体叙事的典范[J]. 英语广场 2016(11)
    • [20].华女阿五:孤独地横亘在中美之间的桥梁[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1].浅析《华女阿五》的中国元素[J]. 才智 2016(04)
    • [22].《华女阿五》的“中庸之道”——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3)
    • [23].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华女阿五》的身份书写[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24)
    • [24].《华女阿五》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 文学教育(上) 2014(05)
    • [25].双重文化身份下“他者”形象的颠覆——解读《华女阿五》中的阿五[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5(02)
    • [26].从《华女阿五》探寻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的成功策略[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5)
    • [27].《华女阿五》成长主题探究[J].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1)
    • [28].浅论黄玉雪的小说《华女阿五》中的东方主义[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5)
    • [29].解读《华女阿五》的文化同化策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9)
    • [30].《华女阿五》中的现代性主体与异质空间[J]. 世界文学评论 2008(02)

    标签:;  ;  ;  ;  

    昌吉回族女性朝觐的人类学研究—女阿吉群体的个案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