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研究

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通过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迎接全球化浪潮,中国再次走上了崛起的道路,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也有显著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这次崛起的态度或怀疑、或肯定,各种论调应声而起。“中国责任论”渐渐高过“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成为目前被热炒的国际对华论调。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国际关系、中国应对国际事务的作为、对世界热点问题的参与等等,都涉及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被众多发展中国家寄予厚望;中国又是崛起中的世界政治、经济大国,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空前的提高,西方发达国家期待中国更多履行大国责任。在此背景下,中国能否应对妥当,将决定中国发展的步伐是否平坦。研究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目的,就是解决中国的政策疑惑,保证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本文的研究是由背景、原因推导原则,进而指导实践,得出结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责任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用五个W来解释,whether、why、to who、do what和in what ways。首先是导论,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现状及主流观点,并对其做出自己的评价。其次是讨论中国责任论的提出和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动因分析,解决中国是否(whether)和为什么(why)承担国际责任,明确承担国际责任确立的基础和原则。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责任期待,正确审视,关键是正确定位。中国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在这部分解决中国为谁负责的疑问(to who)。接下来是中国国际责任的内容(do what)与实现路径(in what ways)。包括从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介绍中国国际责任的主要内容;以几个实例表现中国切实履行国际责任;最后是中国国际责任的实现带给中国和世界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理论研究和结论有利于指导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诸多细节问题,为具体实践找到合理的答案。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有助于中国树立更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助于中国尽快和更少代价地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对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进构建和谐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上述国际责任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崛起不仅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促进了国际和平和安全。中国崛起的现实已经被某些大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国责任论”实际上是一个进步。在国际责任的承担问题上,中国有一定的原则。我们要为中国人民负责,要为世界负责,要为未来负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总之,中国对待国际责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准确定位、适当承担、确保和平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评价
  • (一)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的研究现状
  • (二) 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研究的主流观点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中国责任论的提出及其背景
  • 一、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 二、国际社会针对中国崛起影响的论争
  • (一) 中国崩溃论
  • (二) 中国威胁论
  • (三) 中国责任论的提出
  • 三、中国责任论提出的背景及动因分析
  • (一) 中国责任论提出的背景
  • (二) 中国责任论的动因分析
  • 第二章 中国国际责任确立的基础与原则
  •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责任的不同期待
  • (一)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责任期待
  • (二)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责任期待
  • (三) 两种不同期待的背后思考
  • 二、中国国际责任确立的基础与依据:国家角色的转变
  • (一) 国家角色定位的相关理论
  • (二)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 三、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与标准
  • 第三章 中国国际责任的内容与实现路径
  • 一、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主要内容
  • (一) 国内责任是立足点
  • (二) 中国的地区责任
  • (三) 中国的全球责任
  • 二、中国国际责任的实现路径
  • 三、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作用
  • (一) 和平发展战略的由来
  • (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 (三)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作用
  • 四、中国国际责任的实现对世界的影响
  • 结束语:准确定位、适当承担、和平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理性面对“中国责任论”[J]. 晚霞 2013(16)
    • [2].美国语境下的“中国责任论”:实质与影响[J]. 传承 2012(18)
    • [3].“中国责任论”不等于中国责任[J]. 瞭望 2010(42)
    • [4].“大国责任”幌子下的“捧杀”——“中国责任论”的战略观察[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4(03)
    • [5].“中国责任论”解读与中国外交应对[J]. 国际展望 2010(04)
    • [6].经济领域中的“中国责任论”剖析[J]. 对外传播 2010(10)
    • [7].荒诞不经的“中国责任论”[J]. 红旗文稿 2009(04)
    • [8].评析“中国责任论”[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08(00)
    • [9].“中国责任论”的道德陷阱[J]. 中国报道 2009(03)
    • [10].进一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国家形象[J]. 公共外交季刊 2011(01)
    • [11].论中国的国际责任[J]. 高校理论战线 2011(12)
    • [12].中国责任论的实质是什么[J]. 企业文化 2010(11)
    • [13].新冠疫情“国际责任论”的舆情、法理与政争[J]. 国际政治研究 2020(03)
    • [14].“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4)
    • [15].气候变化正义议题中“中国责任论”的荒谬[J]. 环境经济 2012(12)
    • [16].承担责任越多与西方摩擦越少?[J]. 同舟共进 2009(04)
    • [17].“中国责任”不等于中国埋单[J]. 领导文萃 2012(10)
    • [18].中西方不同语境下“中国责任”的比较[J]. 世纪桥 2009(07)
    • [19].把握中国的国际定位[J]. 瞭望 2010(02)
    • [20].理性看待“中国责任论”[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21].从达尔富尔问题看“中国责任论”[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8)
    • [22].从“威胁”到“责任”——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形象的流变[J]. 才智 2013(29)
    • [23].对中国“威胁论”和“责任论”的评析[J]. 学习月刊 2010(25)
    • [24].把握中国的国际定位[J]. 党政干部参考 2010(03)
    • [25].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变化与应对[J]. 绿叶 2009(05)
    • [26].“中国影响论”露出端倪[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09(09)
    • [27].国外中国模式研究新趋势及其启示[J]. 理论探索 2011(02)
    • [28].“中国责任论”考量之上的“均衡责任观”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2)
    • [29].中国崛起背后的“棒喝”与“捧杀”[J]. 国企 2011(10)
    • [30].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的责任在谁?[J]. 军事文摘 2016(07)

    标签:;  ;  ;  ;  

    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责任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