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的达到了一个比较较高的层次。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随之增多。人们要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这就需要改变原本的住宅设计方案。而住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流程,要多方面考虑,多层次研究。将住宅设计的重点放到人居环境上,突出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与住宅条件的要求。以居民舒适度,住宅满意度为出发点,将改进重心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让居民有更愉悦更舒心的居住体验。因此,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要了解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与特征,将人居环境融入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并且还要结合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完善规划设计的方案。本文基于人居环境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概念,讨论了人居环境住宅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应当以人为本,舒适的居住环境才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优异的人居环境应当具有好的住宅建筑户型。此外,对于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创建来说,保障安全、方便的生活所需供应、丰富多彩的休闲场所、健康的运动生活场所、文明的社会氛围及便利的交通等都非常关键。

1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理念

对于住宅建筑如果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规划,那么前提就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因为,住宅设计只有密切结合居民的真实要求,才能体现厚重的人文关怀。具体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时,住宅设计人员有必要综合运用多样的手段来创新设计思路,确保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情感与意境。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住宅规划应当能体现宜居性,在健全住宅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确保回归自然。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为室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协调的室内设计。对于居住建筑的住宅套型设计来说,在每套住宅的内部空间应包含大厅、卧室、卫生间及厨房等。而辅助空间如基本过道、贮藏间及阳台等应配合室内净高,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住宅建筑的外部环境包含服务型的公共建筑及绿化、道路等,它促进了住户间的交往接触,为邻里互助创造条件,而且也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康的生活场所。

2和谐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的意思是指人类聚集生活的地方,属于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空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人居为人类改造、利用自然提供了重要的地方。“人”是人居环境的核心,研究人居环境是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在城市建筑领域中,“人居环境”可以被认为是人的生活居住环境。和谐人居环境要求建筑必须满足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复杂的要求。所以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在目前发展和将来使用之间取得平衡,并能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做到与环境协调并能节约材料及能源,最重要的是能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很多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比如气候、各类建筑设计、室外绿化等。为了实现和谐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污染源、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等。

3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3.1人居内部环境规划设计

从客厅到厨房、卧室,以及阳台、卫生间、餐厅等是建筑户型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对这几个部分进行合理组合,便构成了各种不同户型,比如二室两厅一卫等。基于同等价值,采用最合理的布置。住户的总面积大小决定着舒适性,导致面积及空间分配优化非常重要。

3.1.1住宅户型创意

(1)在整个住宅中,客厅是最重要的。在空间允许下,为避免动静干扰,客厅应尽可能地远离书房和主卧。为了提高空间私密性,客厅的主要部分不能正对着门,防止发生在门外就能窥见到整个客厅的情况。为解决空间不足问题,可以将客厅和饭厅合并,不必严格划分,用于进餐时,饭厅可以向客厅扩展,结束吃饭后,饭厅可以完全收起来,腾出客厅使用空间,通过这种时间上的交错,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对于更小户型的,饭厅与客厅的交替使用显得更为重要。(2)众所周知,书房和卧室对私密性要求较高,不方便进行多用途使用,布置合适、收入书籍衣物等即可。此外,书房要求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从而有利于读书。(3)作为一个家的窗口,景观阳台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她被更好的利用。人们使用阳台时,一般仅仅只是摆放一下盆栽及晾晒一下衣物。人们可以再阳台上,休息玩耍,因其充足的光线,新鲜的空气。也可基于人们不同的需求,进行风格改造,比如在通过加设花池,完成小空中花园的格局,或摆置小桌小椅等。(4)可以在过廊等的边上安装一些橱柜,摆放一些文艺作品、娃娃等,有助于生活的趣味性。

3.1.2有关住宅的实用性

家庭的整个生命周期大致能划分为六个阶段,基于这六个年龄结构的核心特点,对住宅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划分。①单身阶段,他们多为刚进入社会的或在读大学生,暂时住所、小面积即可,而且对各个分区不必进行严格划分,不具稳定性,具有短期居住、共用性强的特点。②新婚阶段,这些年轻人刚结婚且没有小孩,生活要求任然较为独立,一般也是小面积的住所,但是和上一阶段对比,发现有各分区的功能性方面的要求。③生育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加,应进一步扩大住房面积,要求具有更明显的分区功能。小孩渐渐长大,更要随之调整各个分区功能,进一步扩大整体面积暂时显得还不需要。④孩子不断长大,父母的年事也越来越高,需要子女的照他们,这样便有必要扩大住宅,并根据孩子和老人们的要求,改变各分区功能,如光照充足的分区作为老人的休息场所。⑤小孩继续长大,成人后,会扩大与父母之间的距离,甚至选择独立生活,住宅的分配调整显得很有必要。⑥自己也渐渐变老,独居或选择和孩子一起居住。一起居住时,会具有与前面第四阶段相同的特点。而独自居住时,小面积即可,而且卧室只要求充足的光照。总之,基于不同的特征,年龄段不同的人们会相应选择不同的住房。年轻人会在卧室里读书,甚至工作。而老年人可能会在厨房里种养花花草草等。对住宅空间,也需要综合布置,使得物尽其用。

3.2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延展了狭小的室内空间。因为小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在完善服务设施和进行合理的居住户型设计基础上,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室外空间的规划设计同样很重要。对于室外环境的设计,要符合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气息,其中的绿化应适应于当地的生态地理气候特征等。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小区的物业管理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等,从而营造出一个安全、方便的生活小区。

3.2.1规划小区活动场所

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很重要,因此在设计户外环境时,应结合建设用地的实际地貌、地形等因素,因地制宜,注重环境保护及资源能源节省等,为居民的生活健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时可有机结合小溪河流等,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而建立出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3.2.2空间规划

在空间上,小区的功能分区分为:私用、半私用、公共、半公共四个级别。人们的私用居住空间很重要。半私用空间常常指住宅楼之间的空间,它的使用率最为频繁,在那里能布置各种运动器械、座椅等,具有生活化、人性化的特点。在规划中,街道很重要,道路使小区人们的居住生活空间得以联系,有机结合各种绿化设施形成公共绿地,它位于每个组团的中心位置。通常所有区内住民都可以使用半公共空间,必要时,可将半公共空间用作城市疏散防灾和应急避难,开阔性好的空间特点使居民能与大自然接近。应对小区道路支网进行合理组织,以方便住户的出行,但不能杂乱无序。而且,在规划时,应重视出入口的设立,杜绝外来人的随意穿行,做到人车分流,使住户出行的安全性能够提高。

3.2.3设施规划

现代中国住宅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人们从注重对宅内设施的完善,转向外部生活空间。小区规划逐渐彰显出“人文化”、“绿色化”等时代特征,必须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同时,配套设施也应齐全。应设立便民商业服务点,并配备齐全的各类学校、医疗及银行等建设,以便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小区,进而使小区生活更加休闲便利。

4完善住宅的人居环境

面对繁重的日常生活压力,很多城市居民都渴求拥有宜居的住宅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来放松身心。由此可见,人居环境本身具有开放性与宜居性的特征,而住宅环境与居民的心态健康都具有内在联系。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当意识到改善人居环境对于健全住宅设计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才能逐步完善现阶段的住宅设计与规划思路。具体而言,如果要从根源上完善住宅规划并且改良人居环境,那么应当运用如下的措施:

4.1密切结合当地环境

在进行住宅规划与住宅设计之前,作为设计人员先要全面了解住宅所处的整体环境,在这其中包括自然条件、当地的地形与地貌。某些情况下,住宅所处的地区本来就具有较脆弱的生态特征,对此有必要全面进行改善。具体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对于当地现存的优美景色应当予以综合利用,而不能出于住宅设计的目的来破坏当地景物。住宅设计如果能密切结合最基本的自然环境,就能真正落实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住宅建筑也能体现更明显的生态色彩。

4.2创建舒适的家居气氛

从住宅内部的角度来讲,住宅的整体气氛直接关系到居民本身的舒适程度。由此可见,家居气氛与人居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在可持续住宅设计的理念指导下,对于家居气氛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致力于提升居民的舒适度。如果条件允许,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在住宅内部增加适当的绿色植被,运用自然采光来促进植被生长。此外,设计人员也应当切实考虑到居民的亲身体验,从而密切结合住宅本身的空气质量、光照环境、声音环境与热量传递等。在全面完善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符合最基本的生态宜居设计目标。

4.3对于各项要素进行协调处理

通常情况下,住宅设计与建筑规划都会涉及到较复杂的要素,这些要素并非孤立性的。作为设计人员如果要协调住宅设计与周边环境,那么有必要协调处理各项要素,通过协调处理的方式来确保生态平衡。例如:设计人员具体在布置公共设施或者确定景观的入口时,对于周边涉及到的生态要素也要予以全面考虑。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确保人工景观的集中性,这样做有利于居民观赏优美的生态景观,从而起到舒缓疲惫与调整心态的重要作用

5结语

和谐人居环境的小区住宅建筑也应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不仅表现在住宅建筑的外表,更是体现在小区的内涵。所以,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有机结合多种影响因素,全面、综合地进行小区总体布局,使小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进而体现时代精神。以上建议希望对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魏晓芳.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董毅.当代广州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6.

标签:;  ;  ;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