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道德经》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

十种《道德经》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

论文题目: 十种《道德经》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 熊瑛

导师: 李亚丹

关键词: 道德经,描写翻译学,规范,差异,互文性

文献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1868年第一个《道德经》英译本诞生以来,其英译本数量不断增长,如今已超过百种。由于这些译本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出自不同的译者,所以呈现出纷繁的语言现象,反映出译者各自不同的翻译策略。此论文主要探讨其中十个英译本之间的异同。为反映《道德经》翻译的历时特征与中西译者之间的文化差异,笔者选取的译本跨越了各个历史时期,涵盖了中西译者,其中西方和中国译者的译文各占一半。论文运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成果,采取从功能与历时角度分析译文的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描写译本之间的异同点,着重分析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论文首先总结了中外学者就多个《道德经》英译本所做的研究,并简要分析其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为弥补部分缺陷,笔者引入描述翻译学理论来总结与分析现存的部分译本。然后,论文简要介绍《道德经》原文及其作者,以及所选译本的基本信息,并对十个译本进行以功能和产品为取向的描写。在以功能为取向的历时描写中,首先对整个《道德经》英译历史作简要分期:基督教化时期(1868-1905);顺应西方时期(1915-1973);多元化阐释时期(1973—),总结各个时期的翻译规范。然后笔者分析十个译本之间的历时性差异,并辅以实例进行阐释。在以产品为取向的描写中,笔者首先总结中外学者所共同面临的翻译难点:一为底本的选择;二是古汉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理解。并简要分析这些翻译难点所造成的翻译差异。接下来,简要分析中西译本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异。前面两种描写涉及时空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最后谈到时空交汇,即互文性。在这部分,论文主要分析十个译本之间的相互借鉴,以及译本与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 笔者认为描写翻译学对《道德经》英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翻译的不完整性”观点和“功能优先”原则为众多译本的出现提供解释和理据,其“任何翻译都经过了译者不同程度的操纵”的观点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尤其在《道德经》英译中,译者与作者、评注者、读者之间多向交流,“周旋”于众多因素之中,其翻译中的具体选择会基于不同的考虑和

论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1. Introduction

2. Literature Review

3. Essential Idea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3.1 Background of DTS

3.2 Key ideas and essential breakthrough

4. Description of the Source text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Ten English Versions

4.1 Tao Te Ching

4.2 Commentaries and Translations of TTC

4.3 Ten selected English versions

5. Function-oriented and Product-oriented Description of the Ten TTs

5.1 Function-oriented and diachronic description of the ten TTs

5.1.1 Period of Christianization (1868-1905)

5.1.2 Period of western adaptation (1915-1973)

5.1.3 Period of plural interpretations (1973-)

5.1.4 Diachronic differences of micro decisions among the ten TTs

5.2 Product-oriented description of the ten TTs

5.2.1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ors

5.2.2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versions produc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ors

5.3 Intertexuality

5.3.1 Intertexuality between the English versions

5.3.2 Intertexuality between English versions and relevant sources

6.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Table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o Te Ching (1868-2000)

Appendix 2 Total number of the words in the ten selected English versions

Appendix 3 High-frequency words of the ten selected English versions

Appendix 4 An Online Database of 40 TTC English versions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道德经》法译本对比研究[D]. 沈颖.南京师范大学2017
  • [2].《道德经》中“道”的俄译对比研究[D]. 谭苏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 [3].翻译美学视角下的《道德经》英译研究[D]. 刘晓玲.青岛大学2014
  • [4].文化语境视角下《道德经》三种译本中的意象翻译[D]. 陈夏薇.陕西师范大学2014
  • [5].评价理论框架下《道德经》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D]. 黄娟.江西师范大学2014
  • [6].湛约翰哲学视域的英译《道德经》研究[D]. 王佳佳.河北师范大学2015
  • [7].《道德经》英译本的翻译规范研究[D]. 谢芸.赣南师范学院2013
  • [8].以阐释学视角对比研究《道德经》泰文译本[D]. 张昌慧.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 [9].从阐释学视角赏析《道德经》中“道”字的翻译[D]. 董斌斌.华中科技大学2012
  • [10].《道德经》三个英译本的哲学阐释学视角对比研究[D]. 李方佳.重庆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的文化解读[D]. 肖志兵.中南大学2008
  • [2].从阐释学视角对《道德经》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D]. 李欣.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 [3].从模因论看《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D]. 杨静.河南大学2008
  • [4].跨世纪《道德经》三译本的文化视角研究[D]. 张建英.太原理工大学2008
  • [5].目的、策略与影响:《道德经》翻译对比研究[D]. 何晓花.福建师范大学2006
  • [6].从阐释学角度论《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D]. 梁斌.湖南师范大学2007
  • [7].从接受理论视角看《道德经》在英美的翻译[D]. 易鸣.湖南师范大学2006
  • [8].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道德经》翻译多样性[D]. 李华丽.湖南师范大学2006
  • [9].哲学阐释学角度的老子《道德经》英译研究[D]. 卢越.首都师范大学2006
  • [10].以目的论为基础对《道德经》四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D]. 王瑛.天津师范大学2003

标签:;  ;  ;  ;  ;  

十种《道德经》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