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和关联带动性极高的产业,它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乡旅游关系越来越密切,实现城乡旅游协同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思路和必然选择。加强城乡旅游全面协同,实现城乡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城乡优势互补,谋求城乡旅游业共同发展,对于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实现城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的选题背景,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了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对国内外城乡旅游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再次,以系统理论、协同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城乡旅游协同发展进行理论研究。对城乡旅游协同发展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城乡旅游发展的内涵,概括了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特征;阐述了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原则;探讨了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分析了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实现途径;最后提出了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济南市为例对城乡旅游协同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济南市城乡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济南市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根据当前济南城乡旅游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与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济南市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结构体系
  • 第2章 城乡旅游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城乡旅游研究进展
  • 2.1.1 国外城乡旅游研究进展
  • 2.1.2 国内城乡旅游研究进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2.2.3 核心——边缘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理论研究
  • 3.1 城乡旅游系统协同发展基础分析
  • 3.1.1 旅游系统
  • 3.1.2 城乡旅游系统
  • 3.1.3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
  • 3.2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原则
  • 3.2.1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内涵
  • 3.2.2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特征
  • 3.2.3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原则
  • 3.3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 3.3.1 动力机制
  • 3.3.2 组织协调机制
  • 3.3.3 整合机制
  • 3.3.4 市场机制
  • 3.3.5 政府保障机制
  • 3.3.6 运行机制的协同
  • 3.4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实现途径
  • 3.4.1 城乡区域协同
  • 3.4.2 城乡产业协同
  • 3.4.3 城乡企业协同
  • 3.4.4 城乡管理协同
  • 3.4.5 城乡市场协同
  • 3.5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战略模式
  • 第4章 城乡旅游协同发展实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 4.1 研究区概述
  • 4.1.1 济南市概况
  • 4.2.2 研究区界定
  • 4.2 济南市城乡旅游发展现状
  • 4.2.1 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 4.2.2 城市旅游发展情况
  • 4.2.3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 4.3 济南市城乡旅游协同发展有利条件
  • 4.3.1 区位交通条件
  • 4.3.2 旅游资源条件
  • 4.3.3 客源市场条件
  • 4.3.4 经济发展条件
  • 4.3.5 政策保障条件
  • 4.3.6 机遇契机条件
  • 4.4 济南市城乡旅游协同发展障碍与问题
  • 4.4.1 观念体制障碍
  • 4.4.2 城乡旅游协同机制尚未建立
  • 4.4.3 缺乏城乡旅游协同规划
  • 4.4.4 城乡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4.4.5 城乡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 4.4.6 城乡旅游营销协同度不高
  • 4.4.7 城乡旅游人才缺乏
  • 4.5 济南市城乡旅游协同发展措施
  • 4.5.1 树立"大旅游"观念,理顺城乡旅游体制
  • 4.5.2 成立协同管理机构,编制统一发展规划
  • 4.5.3 共建城乡旅游通道,完善城乡配套设施
  • 4.5.4 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 4.5.5 共建城乡营销平台,实施旅游协同营销
  • 4.5.6 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慢哲学”思维下城市旅游绿道开发的理论路径——以杭州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9(12)
    • [2].生态城市旅游意向对游客满意与游客重游意向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1)
    • [3].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区域城市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4].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城市旅游外宣英译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6)
    • [5].四线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研究与探索——以丹东市为例[J]. 品牌研究 2020(06)
    • [6].冬奥会对举办城市旅游休闲的影响和启示:一个文献综述[J]. 旅游学刊 2020(04)
    • [7].故事性旅游宣传片的视听策略探究[J]. 才智 2020(11)
    • [8].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旅游科学 2020(02)
    • [9].城市旅游小火车电传动系统[J]. 山西科技 2020(05)
    • [10].“长江文明之心”定位与武汉城市旅游活力增长的探讨[J]. 长江技术经济 2019(01)
    • [11].城市旅游的摄影透视[J]. 传媒论坛 2019(10)
    • [12].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对比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8)
    • [13].浅议吉祥物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及推动[J]. 大众文艺 2017(23)
    • [14].地方城市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探讨[J]. 美术大观 2017(12)
    • [15].文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研究——评《文化符号与城市旅游品牌管理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1)
    • [16].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10)
    • [1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8)
    • [18].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7)
    • [19].新型城市景观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影响[J]. 特区经济 2017(02)
    • [20].基于全排列多边形法的上海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7(01)
    • [21].试析面向城市旅游的城市规划[J]. 民营科技 2016(02)
    • [22].城市旅游宣传片的故事性探究[J]. 今传媒 2017(06)
    • [23].广东省城市旅游化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态势研究[J]. 中国商论 2017(21)
    • [24].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增长机制[J]. 资源科学 2017(08)
    • [25].基于区位熵理论的城市旅游化测度方法及其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2)
    • [26].国际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9)
    • [27].三明城市旅游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建构的对策建议[J]. 大众文艺 2016(10)
    • [28].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0)
    • [29].档案编研服务城市旅游宣传的几点思考——以广西玉林市为例[J]. 山西档案 2016(04)
    • [30].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与支撑——评《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J]. 探索 2016(05)

    标签:;  ;  ;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