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研究

关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2010年10月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介绍了我国2009年的人权状况及政府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公民的民生权利,是民心所向,也是我国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工程。只有把群众的需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城镇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相对不利地位,以“权利”为切入点,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弱势群体的民生权利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第一部分是对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的理论概述。由对“城镇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征及“民生”、“民生权利”的概念分析,提出什么是“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文章第二部分是对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城镇弱势群体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他们最基本的民生权利的保障问题。因此将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享受社会保障权等对于群众来说最基本的权利列入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研究范围。文章第三部分是探寻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理论渊源。首先是介绍我国传统的民生思想,从中国古代对民生权利的重视到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从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民生思想伴随着人民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其次,对西方近现代民生权利思想进行评析。以罗尔斯和杜威为代表,阐释其思想中包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于个人尊重的理性思想。第三,着重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权利思想及其发展。马克思由最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对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关注,到提出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主线。文章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分析。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现状分析、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关注的必要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这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文章第五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针对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解决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以遵循“以人为本”“公民需要”“公平正义”三大原则为基础,从提高城镇弱势群体自身能力、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发挥政府权利保障功能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力求多角度为解决我国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总之,对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解决紧紧围绕“民生权利”进行,突出政府力量和法律调整,将个人、政府和法律三方共同作用,构成改变我国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现状的合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的理论概述
  • (一) 城镇弱势群体
  • (二) 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
  • 1. 关于民生
  • 2. 关于民生权利
  • 3. 关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
  • 二、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具体内容
  • (一) 生存权
  • (二) 自由权
  • (三) 平等权
  • (四) 受教育权
  • (五) 劳动就业权
  • (六) 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 三、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理论渊源
  • (一) 我国传统的民生思想
  • (二) 西方近现代民生权利思想的评析
  •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权利思想及其发展
  • 四、当代我国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分析
  • (一) 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现状
  • 1.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低,享有权利少
  • 2. 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超过法定权限,侵犯城镇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 3. 针对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受到侵犯实施救济存在缺陷
  • 4. 我国财政状况为解决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提供了客观条件
  • (二) 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1.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权利的不平等
  • 2. 城镇弱势群体自身权利意识薄弱、实现权利能力不强
  • 3. 关于弱势群体民生权利及其保护途径宣传力度不够
  • 4. 关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立法、司法、行政保障存在缺陷
  • (三) 关注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必要性分析
  • 五、解决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的对策分析
  • (一) 解决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的理论原则
  • 1. 体现"以人为本"
  • 2. 体现公民需要
  • 3. 体现公平正义
  • (二) 解决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的具体措施
  • 1. 提高城镇弱势群体自身能力
  • 2. 完善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
  • 3.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弱势群体民生权利保障的服务功能
  • 4. 完善立法,优化执法,树立法制权威,坚持依法治国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3(11)
    • [2].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树立的三个理念[J]. 蚌埠党校 2018(01)
    • [3].民生巨变与中国制度及治理体系的事实逻辑[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12)
    • [4].论新时代中国民生政治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5].民生新闻:助力梦想 服务民生——浅谈江西民生广播《民生365》节目如何做好“三贴近”[J]. 声屏世界 2019(11)
    • [6].财政补足民生“短板”重在政府部门协同[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12)
    • [7].尕楞乡着力做好民生文章[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1)
    • [8].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评选第二届“感动南粤”民生保险服务专员[J]. 大社会 2019(12)
    • [9].江苏实施民生共享战略的时代背景、价值诉求及现实路径[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0].新时期民生新闻编辑相关策略探讨[J]. 科技传播 2020(02)
    • [11].价格争议联动化解 服务民生和谐稳定——常州价格争议调解工作拾锦[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9)
    • [1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经验与启示[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1)
    • [14].乡村振兴背景下民生保障落实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15].省级两会民生决策亮点多[J]. 小康 2020(05)
    • [16].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创新分析[J]. 中国报业 2020(03)
    • [17].民生“小新闻”折射为民“大情怀”——区县报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几点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2)
    • [18].新时期民生新闻的编辑策略[J]. 科技传播 2020(03)
    • [19].抗击疫情 保障民生[J]. 四川劳动保障 2020(02)
    • [20].“代表通道”:建发展之言 应民生之问[J]. 人大建设 2020(02)
    • [21].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访策略探讨[J]. 记者摇篮 2020(03)
    • [22].以民生问题为基础的新闻编辑工作途径分析[J]. 电视技术 2019(17)
    • [23].百年为民生[J]. 国企管理 2019(23)
    • [24].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J]. 河南农业 2020(09)
    • [25].大数据时代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 [26].如何做好新时代民生新闻的编辑[J]. 记者摇篮 2020(04)
    • [27].报纸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创作中的“情”与“理”[J]. 传媒论坛 2020(09)
    • [28].3G/4G技术在民生新闻直播中的应用探讨[J]. 甘肃科技 2020(07)
    • [29].民生保障:衡量制度优劣与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准[J]. 中国社会保障 2020(02)
    • [30].新时代民生保障制度的类型转向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3)

    标签:;  ;  ;  

    关于城镇弱势群体民生权利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