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机制的初探

姜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机制的初探

论文摘要

近年来山东莱芜姜田发现一种严重危害生姜的病害,本文对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初呈白色,后期逐渐变成褐色,菌丝分枝,具隔膜,无色或淡褐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无色,单胞,两端各含有一油球;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梗式(eb-ph)。其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的茎点霉(Phoma)同源性高达95.6%,远远高于与叶点霉的同源性(58.7%)。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鉴定该菌为姜茎点霉Phoma zingiberi(Hori)X. P. Zhu & Y. L. Liu。对姜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姜叶煎汁培养基是该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以纤维二糖为碳源的PD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最适温度范围为1520℃,最适pH范围为56,并需较高的相对湿度,以饱和湿度条件下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多菌灵是用于防治姜叶斑病的主要药剂。本文对在不同地块采集到的感病叶片进行分离培养,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得出2种表型:其中有62个菌株对多菌灵表现抗性,占测定菌株总数的31%,138个为多菌灵敏感菌株。随机挑选4个抗性菌株和2个敏感菌株,克隆了其β-微管蛋白基因,比较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发现,抗性菌株198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原来的Glu(GAG)突变为Ala(GCG),其它位点未发现突变,说明姜叶斑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有关。首次阐明了姜叶斑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机制。本文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田间抗性菌株进行了检测,从而为合理用药、及时调整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依据。目前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认为,引起姜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姜叶点霉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本文通过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引起姜叶斑病的病原菌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研究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首次明确了姜叶斑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分子机制,获得了该病原菌β-微管蛋白基因部分序列,并确定了抗性突变位点,在此基础上可利用现代DNA技术快速、简便的检测和监测田间抗药性菌株,对于及时了解抗药性病原群体的发展动态,及时、合理的科学用药,有效的治理抗药性,以及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等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与综述
  • 1. 姜病害的种类及病原菌
  • 2. 真菌分类系统演变
  • 2.1 真菌的形态学及其研究技术
  • 2.2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研究技术
  • 2.2.1 真菌DNA 碱基组成的分类鉴定方法
  • 2.2.2 核酸分析技术
  • 3. 球壳孢目真菌种级分类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 4. 球壳孢目真菌分生孢子的发育和超微结构与分类的关系
  • 5. 现代杀菌剂抗性研究进展
  • 5.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现状
  • 5.2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类型及抗药性机制
  • 5.3 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 5.3.1 传统的抗药性检测
  • 5.3.2 抗药性的分子检测
  • 第二章 姜叶斑病病原鉴定
  • 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姜叶斑病症状描述
  • 1.1.2 实验材料
  • 1.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1.4 实验中的培养基
  • 1.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1.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1.2.2 致病性测定
  • 1.3 病原菌的初步鉴定
  • 1.3.1 病原菌培养性状的观察
  • 1.3.2 病原菌菌体形态的观察
  • 1.4 利用RDNA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鉴定
  • 1.4.1 病原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1.4.2 核糖体DNA ITS 区域的PCR 扩增
  • 1.4.3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及回收
  • 1.4.4 病原菌ITS 序列的测定
  • 1.4.5 病原菌ITS 序列的分析
  • 1.5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1.5.1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2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3 pH 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4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5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6 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1.5.7 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1.5.8 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1.5.9 pH 值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2.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2.4 病原菌核糖体DNA ITS 区域序列测定和分析
  • 2.4.1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核糖体ITS 区域的扩增
  • 2.4.2 核糖体DNA ITS 序列分析
  • 2.5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2.5.1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2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3 pH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4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5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6 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2.5.7 温度对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 2.5.8 湿度对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 2.5.9 pH 值对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3.2.1 姜叶斑病病害的发生
  • 3.2.2 姜叶斑病菌的分类地位
  • 3.2.3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三章 姜叶斑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机制及分子检测
  • 1. 菌株药剂敏感性测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药剂敏感性测定
  • 1.1.3 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PCR 扩增
  • 1.1.4 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
  • 1.1.5 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突变位点的比较
  • 1.1.6 突变位点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药剂敏感性测定
  • 2.2 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PCR 扩增及序列测定
  • 2.3 姜叶斑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突变位点的比较
  • 2.4 突变位点的检测
  • 3.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病原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05)
    • [2].贵州省余庆县茶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J]. 植物保护 2020(02)
    • [3].金魔芋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 2020(02)
    • [4].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03)
    • [5].探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4)
    • [6].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检测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8)
    • [7].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8].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肺癌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1)
    • [9].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检验与耐药性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9(24)
    • [10].泌尿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5)
    • [11].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 [12].320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4)
    • [13].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检验的意义及结果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2)
    • [14].Ⅳ期压疮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15].贵阳花溪久安茶树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ngloeosporioides)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1)
    • [16].青海某地区住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17(11)
    • [17].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9)
    • [18].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及其感染病原菌类型的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06)
    • [19].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1)
    • [2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5)
    • [21].泌尿外科患者临床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23)
    • [22].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08)
    • [23].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06)
    • [24].农用链霉素对核桃黑斑病伴生病原菌成团泛菌的抑菌活性[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5].云南省河口县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及耐热性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6(03)
    • [26].病原菌新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7)
    • [2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外周血细胞因子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17)
    • [28].杧果红点病病原菌的鉴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 [29].198例孕前体检和孕产妇分泌物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的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2)
    • [30].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讯 2020(02)

    标签:;  ;  ;  ;  ;  

    姜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机制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